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精選14篇)
觀察記錄是一切觀察記錄的基礎,教師能將隨時捕捉到的信息、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后記錄下來,力求為教育幼兒積累豐富的、有價值的素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歡迎閱讀。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
觀察時間:20xx.12.21
觀察地點:小四班活動室
今天,我們吃的是面條。xx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的高的。”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我說:“對!我們xx小朋友可棒了,現在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直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都吃完了。”我表揚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非常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為分析:從今天觀察的情況看來,xx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賴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喂養有一定關系。但是在今天老師的喂飯過程中,他是比較有目的性的在吃飯,并且主動要求自己吃飯,這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當老師表揚他時候,他非常高興,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助,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小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2
觀察對象:
性別:男 年齡:3歲
觀察時間:上午09:50 觀察地點:教室 活動內容:進餐
觀察記錄
午餐時,大部分孩子都在安靜地進餐,作為剛入園的小寶貝們,部分孩子需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進餐,我正在喂著一個年齡較小的小女孩。
突然聽到臨近的餐桌嚷嚷的,我走過去,問發生了什么,黎又文捂著臉“哇哇”大哭起來,旁邊的小朋友說:“張承續打人了”,我蹲下身沒有立即批評他,而是問他是否打人了,他點點頭,我繼續問道,“為什么要打他呢?”“他總是用他的勺子弄我的碗!”小家伙理直氣壯地回答,我轉身和黎又文談了一會兒,然后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看著小家伙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才微笑著離開。
分析: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犯錯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正確地引導,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會閃閃發光。我們老師更要以愛、以耐心來關注幼兒,了解他的內心,尊重他的'個性,同時又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持,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還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讓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3
【觀察記錄】
角色游戲開始了,馮川今天做花花家的爸爸,只見他非常開心地在娃娃家里來來往往。一會兒,他抱著寶寶走出了家里,邊走邊說“寶寶,爸爸帶你出去玩哦”。突然,毓毓不知從哪里飛快地沖出來,兩人狠狠地撞了一下。馮川摔倒在了地上,花花也摔了出去,他就大聲地哭了起來。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一幕,我正要像平時一樣教育毓毓不應該在娃娃家里跑那么快時,突然看見毓毓一副闖禍后非常緊張而后悔的表情,我一下子轉變了想法,為什么不換一種方法幫助孩子真正認識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并在以后的活動中避免出現同樣的行為呢?于是,我裝做不知道剛才發生的事情,并問他們:“怎么了?”馮川邊哭邊說:“毓毓剛才走路走的很快把我撞倒了。”“什么,你摔倒了!那可不得了,很痛吧?毓毓還不趕快扶他到娃娃的床上躺一會兒。”我表現出了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說完,要求毓毓扶著馮川慢慢地躺在了娃娃的床上。我說:“毓毓快幫馮川揉揉腿啊”還一邊問他疼嗎?于是,兩個孩子就這樣把發生的不愉快解決了,又開始了新的游戲。
【指導策略】
一、當孩子在活動中出現問題時,教師要避免枯燥的說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的'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小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規則意識不是很強,經常會出現忽視規則的行為。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說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這次將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融入到角色游戲活動中進行教育,使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加強自我約束控制力。其效果強于以前多次的說教。
二、教師要嘗試用新穎、獨特的教育方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的綜合能力,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和途徑來教育引導孩子。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以細致的觀察、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分析孩子情緒變化、行為為體后的原因,然后靈活地運用教育的方法、技巧進行新穎、獨特且有效的教育,幫助孩子認識問題,達到自我約束、控制的教育效果。
在游戲中,當毓毓又在娃娃家外面奔跑并撞倒了同伴后,我對她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發現毓毓緊張而后悔的表情,說明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了,如果我再對她的行為加以批評的話,無疑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4
觀察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是很感興趣的,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體積木、雪花片等積木讓幼兒進行拼搭。這次我讓一諾也玩積木,一諾平時在這方面能力比較弱,因此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看著其他幼兒可以跟自己的同伴一起拼搭,但一諾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起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起拼搭。
分析反思
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于一諾年齡較小,而且膽子也比較小,因此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于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該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5
觀察記錄:這一周趙xx連續幾天不肯睡,老師覺得很頭疼。只見她一會兒仰著睡,一會兒臥著睡,不一會兒又側著睡。老師叫她快睡,可就是翻來覆去睡不著。時間在悄悄流逝,聲音也幾乎沒有了,老師以為睡著了,湊過去一看,兩只眼睛睜得滴溜溜圓,正在被窩里認認真真地玩棉線。棉線不知哪兒來的,可能從棉被上扯的吧,她的棉被拉鏈壞了,里面露出了幾根線頭。我看到她這么喜歡玩線,就說:“趙xx妹妹喜歡線,是嗎?老師家里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線,明天拿來送給你。不過,你要現在就睡。”時間到了,別的幼兒已經醒了,而她睡得正香。
分析:
離園時間到了,趙xx是她奶奶來接的。我就這件事和她聊了起來。原來趙xx小時候是個早產兒,不足三斤,以為不能存活。后來在奶奶的精心護養下,居然活下來了,但到兩歲時還不會走路。于是,全家人對她更是疼愛有加,生怕她抱在手里冷了,含在嘴里化了。這樣,她倍受寵愛,就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太陽式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的爺爺奶奶生了兩個兒子,等到孫輩養了一個女孩,自然歡喜不已,再加上是早產兒,有幸養活,當然百般呵護。由于太寵了,所以養成了不睡午覺的習慣。
措施:
1、提高幼兒的認識。我在幼兒園經常與它單獨談話,讓她明白中午睡覺有利于自己的生長。并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鼓勵她睡覺,并適時地表揚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兒不睡覺,居然在聚精會神地玩棉線,而當老師叫她快點睡,明天就會給她很多漂亮的線,她竟不一會兒睡著了,這正是老師所希望的。
2、與家長取得共識。對幼兒的教育要靠家庭、社會的支持,為了讓幼兒能健康地成長,我特意與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換了意見,讓他們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并請他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讓幼兒中午時睡覺,養成愛睡午覺的好習慣。
通過與幼兒交談、鼓勵、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趙xx不愿睡覺的習慣有所改變。現在,她能做到小朋友睡,自己也跟著睡,被臥里不做小動作。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6
觀察對象:小王
觀察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幼兒園小班教室
觀察內容:
小王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他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經常離開座位玩耍。今天,在課堂上,我發現他一直在擺弄自己的.玩具,沒有認真聽講。
我走過去提醒他,但他似乎并不在意,繼續玩自己的玩具。于是,我輕輕地拿走了他的玩具,希望他能集中注意力。這時,他開始哭鬧起來,但很快他就恢復了平靜。
下課后,我與小王進行了交流,詢問他為什么在課堂上總是分心。他告訴我,他很難集中注意力,總是想玩。我告訴他,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他也答應了我,表示以后會努力改正自己的問題。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7
觀察背景:
對蝸牛非常感興趣,喜歡觀察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發現。
觀察目標:
觀察了解幼兒對蝸牛的興趣與認知。
觀察過程分析與措施:
7:40入園:蜜蜜今天第一個就來到了幼兒園,和老師親切的打招呼后,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脫外套,疊衣服然后裝入衣服箱子里,裝好后,就來到了植物角,她先是小心翼翼的用手把蝸牛上面的蓋子打開,然后探著頭往里面看,看了一會,轉身對我說:“黃老師,蝸牛在哪呢?”我說:“是不是藏在苔蘚下面了,你可以用鑷子把苔蘚扒開看看。”蜜蜜聽了,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然后拿起旁邊的鑷子,輕輕地把苔蘚加起來一些,然后大聲的說道:“蝸牛真藏在下面。”這時陸陸續續也來了很多的小朋友,他們也跟著一起看著,蜜蜜還開心的跟身邊的麥子說;“蝸牛喜歡捉迷藏。”然后她們兩個都開始哈哈大笑起來。
9:00戶外前:先喝完水,整理好衣服后的孩子們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進行自主活動,蜜蜜又來到了自然角,這次她還拉著麥子和她一起,這次的小蝸牛沒有“藏起來”,而是爬在了蓋子上面,蜜蜜對旁邊的麥子說:“你看蝸牛爬出來了”。說著她還用手摸了一下,蝸牛瞬間縮了回去,麥子也學著摸了一下,蝸牛整個縮到殼里面了,這時旁邊的羽真看到也要用手摸,蜜蜜趕緊伸手阻止,說:“別摸他了,蝸牛都害怕了。”這時戶外的音樂想起了,蜜蜜看著蝸牛,然后轉身拉著麥子去排隊了。
11:50午飯后:今天的蜜蜜很快就吃完了午飯,送碗洗手后,就又來到了植物角,這次的小蝸牛爬在蓋子上,蜜蜜認真的看著,一會還拿來了放大鏡,對著蝸牛又開始看,我問道:“蜜蜜,你都看到了什么?”蜜蜜說:“蝸牛的.身上白白的,上面有很多的花紋。”說著她用手指了指,但是沒并沒有碰觸,我問道:“你怎么不摸摸它呀?”蜜蜜說:“小蝸牛膽子太小了,一碰它它就縮回去,就看不到了。”
本月班級開展了蝸牛的主題活動,并在植物角中養殖了蝸牛,孩子們經常會去那里觀察和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但是時間久了去的人就少了,可是蜜蜜一有空就會去看一看,還經常會說一些自己的發現,并得到老師的表揚,于是去的次數更多了,觀察的也更細致,而且蜜蜜在班里也是一個非常文靜的小姑娘,喜歡動腦筋,上課時經常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
通過這次觀察我們會利用區域點評、過度等環節,請蜜蜜將自己的觀察和發現跟小朋友進行集體分享,調動更多孩子參與觀察的積極性。結合家園共育,與蜜蜜的家長進行溝通,將蜜蜜在園的行為和家長進行反饋,提出表揚,并鼓勵蜜蜜周末的時候可以將小蝸牛帶回家照顧,并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更多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8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區域:圖書角
觀察者:
觀察記錄:
我注意到,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安靜地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會主動詢問老師或同伴。有的孩子還會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故事,吸引其他孩子圍過來一起聽。這種互動不僅增加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還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然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孩子在閱讀時容易分心,經常被圖書角的其他物品所吸引,導致閱讀時間較短。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在圖書角設置一些專門的閱讀區域,減少干擾因素,讓孩子們更加專注于閱讀。
此外,我還觀察到孩子們在選擇圖書時存在一定的偏好。有的孩子更喜歡選擇圖畫豐富、色彩鮮艷的圖書,而對于文字較多的圖書則興趣不高。這提示我們在圖書角的圖書選擇上需要更加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閱讀需求。
總體來說,小班圖書角的活動情況是積極的,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正在逐步培養。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繼續關注孩子們的閱讀情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9
觀察對象:小明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幼兒園活動室
小明是我們班級里一個比較害羞的孩子,平時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今天的活動中,我注意到小明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很少主動參與。
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戲中,我鼓勵小明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開始他有些猶豫,但在我的鼓勵下,他選擇了扮演一只小熊。雖然他的臺詞只有一句:“我是小熊,我要去找蜂蜜。”但是,從他口中說出的這句話清晰、完整,看得出他為了這句臺詞做了不少努力。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繼續鼓勵小明多說話,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地,他開始變得更加自信,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也多了起來。
通過這次觀察,我發現對于一些比較害羞的孩子,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地表達自己。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0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幼兒的行為表現和教師的回應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特別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馬上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己,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老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非常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該多鼓勵幼兒當自己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1
區角名:操作區
班級:小二班
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們豐富了多種操作材料。在操作區中,我們增添了小龍,讓幼兒進行撕紙。幼兒經過托班一學年的撕紙練習,對撕紙已經有了了解,部分幼兒能夠將紙撕得很小并進行粘貼。今天,當幼兒剛剛進入區域角時,曲某馬上就選擇了小龍,一個人坐下來開始操作起來。她一邊操作嘴里一直念叨著:“老師,我會撕得小小的”。對于幼兒的話我只是點了點頭,說到:“粘的時候要將畫面粘滿”。沒過多久,她就拿著畫興奮地跑了上來,“老師老師,這是我的畫”。我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后,她就開始她的另一個區角活動,忘記了整理。
分析反思:在活動的開端,教師并沒有強調操作要求,對于那些能力較好的幼兒只是簡單的提醒下。在活動中,幼兒對撕紙活動很感興趣,也經過一年的練習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自主活動中,教師沒有強調要求就導致幼兒忽略了整理的環節,教師要時刻引導幼兒在操作后要將廢舊材料整理好,并扔入垃圾桶,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2
區角名:圖書角
班級:小二班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了,我們班的幼兒對區域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每當老師還沒有說完規則時,幼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進入了。今天也跟往常一樣,在教師的指令下,幼兒紛紛涌入區域角,看著孩子們在區域角在開心的游戲著,突然發現有一個冷清清的區域角——圖書角,那里只有恩杰和其余兩三個幼兒。這時我對幼兒各個區域角的人數做了相應的調整,避免個別區域擁擠。但是,在我的'調整后,圖書角內的幼兒也是手中拿著故事書,眼睛卻看著其他幼兒游戲,只是沒有老師的指令,他們不敢隨意跑向其他區域角。
分析反思:
在圖書角中的故事書都是以圖片為主,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能夠清楚的理解書中的內容,但為什么就是沒有幼兒愿意去欣賞呢?針對小班幼兒沒有欣賞的習慣,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進入活動,引導并鼓勵幼兒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也可以通過師幼交流、教師展示的方式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3
觀察時間:游戲課
觀察實錄:
小班的孩子在戶外活動中喜歡通過一定的情景進行運動和游戲,其實更喜歡教師創設一些新奇的、有挑戰的.事物,讓他們自主挑戰自我。今天,餅干老師在教室里將桌子和椅子拼擺成高山和山洞,帶孩子們嘗試鉆、爬和翻越,孩子們探索的興趣非常濃厚,都愿意試一試,大部分孩子動作發展得較好,都能平衡地進行鉆爬、翻越,有幾名小朋友第一次嘗試時有點害怕,有點猶豫,有點搖晃,我們老師及時給予幫助,第二次時就自信多了,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 14
觀察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對象:小明
觀察地點:幼兒園小班教室
今天,我在小班教室觀察到了小明的一些行為。他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在活動中,我發現小明非常喜歡參與,但他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畫畫環節,他一開始興致勃勃地拿起畫筆,但很快就被旁邊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吸引了過去。他試圖同時做兩件事情,結果都沒有做好。
另外,小明在與人交往方面也顯得比較生疏。他不太懂得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合作,有時會爭奪同一件玩具。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逐漸學會了分享和輪流玩的規則。
根據我的觀察,我認為在教育小明的方面,我們需要更多地培養他的專注力和社交技巧。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04-10
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12-20
小班兒童行為觀察記錄11-09
中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03-22
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表05-29
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表(精選)07-24
大班幼兒行為觀察記錄05-11
幼兒園小班日常行為觀察記錄01-06
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精選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