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

          時間:2021-04-07 16:15:48 課件 我要投稿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接下來小編搜集了《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歡迎查看。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一

            教學目的:

            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

            3. 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特點。

            4.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賈誼寫了《過秦論》,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針對漢初的情況,主張施行仁政。同樣是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

            二、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為宣州、揚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年少時即有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猶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文學上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強調文章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文、賦、詩皆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杜”(李白和杜甫稱“老李杜”)。同學們知道杜牧的多作品呢?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點拔(選其中的幾首):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贈別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

            《贈別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三、背景介紹與解題:

            阿房宮,秦宮名,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萬,工程浩大,至秦滅時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為阿房,故稱“阿房宮”。杜牧此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自稱有諷喻敬宗“大起宮室,廣聲色”之意。“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形成于漢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鋪陳夸張手法,極盡渲染之能事,語言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辭藻華麗,富有文采,稱為駢賦。唐宋時,它已經趨向散文化,句式參差,長短不齊,多以散代駢,押韻也比較自由,人稱“文賦”。

            四、講解第一段。

            (一)補充解釋

            1 六王畢,四海一 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 驪山北構而西折 而:表順接的連詞。北、西:名詞作狀語。走:達。

            3 各抱地勢 抱:適合,隨著。

            4 盤盤焉 焉:……的樣子。

            5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落:量詞,座,所。

            6 復道行空 行空:橫跨半空。

            7 不知西東 西東:互文見義,指各個方向。

            8 歌臺暖響 響:聲響,指歌聲和樂聲。

            9 而氣候不齊 而:然而。氣候:天氣(風雨晴雪),指情況。齊:相同。

            (二)分析內容。

            1 前四個3字句:寫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

            2 第二句:從全景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3 第三四句:寫阿房宮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

            4 第五句:由實寫樓閣、廊檐到虛寫長橋復道。

            5 第六句:用夸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來陪襯它的宏大寬廣。

            (三)板書總結:

            五、作業:

            課后自譯并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段:

            檢查翻譯、背誦及活用詞掌握理解情況。

            二、分析第二段。

            (一)補充解釋:

            1 辭樓下殿 辭:離開。下:走下,名詞作動詞。

            2 輦來于秦 輦:名詞作狀語,坐著輦車。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詞作動詞,彈弦,奏樂。

            4 為秦宮人 為:成為。

            5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綠云:黑發。

            6 雷霆乍驚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動詞,往,到。

            8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9 齊楚之精英 精英:出類拔萃的人。

            10 金塊珠礫 塊、礫:名詞作動詞,當土塊、當石子。

            (二)分析內容:

            1 第一句:照應“六王畢,四海一”。

            2 第三句:寫宮人梳妝打扮,著力表現其明艷動人。

            3 第四五句:寫宮人的凄慘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被踐踏。

            5 小結: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靡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做準備。

            三、分析第三段。

            (一)補充注釋:

            1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愛紛奢 紛:多,繁華。

            3 人亦念其家 念:顧念。

            4 奈何取之盡錙銖 奈何:怎么,為什么。

            5 多于南畝之農夫 于:比。南畝:田間。

            6 多于周身之帛縷 周:全。帛縷: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舉 舉:被攻占。

            (二)分析課文:

            1 前四句:對比人心事理,質問秦統治者的貪婪與殘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3 第六七句:寫“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結:由描寫轉入本段的議論抒情,逐漸顯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補充注釋: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詞作動詞,族滅。

            2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如果。愛:愛護。

            3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遞:傳遞。為:做。

            4 誰得而族滅也 得:能夠。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嘆。

            6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二)分析內容:

            1 第二句: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意味深長。

            4 小結: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五、總結全文

            1 . 揭示主題:不愛人民的統治者必將導致滅亡。

            2 .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

            分析:共同特點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規勸當政者要引以為鑒。各篇的獨創性是:

            (1)、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

            (2)、蘇洵論六國之亡,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這些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3)、《阿房宮賦》,可以說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議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有獨創性;其次,作者選擇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始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始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二

            【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特點,并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一文體來表現主旨的。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3、學習積累有關的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并背誦全文。

            2、結合賦體“鋪采摛文”的特點,學習文章的語言風格。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具有文言文與詩歌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和藝術特色。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強化誦讀,重視語言知識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光《資治通鑒》)

            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賈誼寫了《過秦論》,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針對漢初的情況,主張實行仁政。同樣地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23歲的杜牧作《阿房宮賦》來諷諫唐朝統治者。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

            二、解題

            1、文體:(課本114)“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2、背景:(見注釋)補充:杜牧寫這篇文章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來總結秦王朝驕奢淫逸終致亡國的歷史教訓,從而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希望唐朝統治者能夠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3作者簡介(見課本)

            補充:(可引導學生背誦《過華清宮》、《泊秦淮》等詩歌)杜牧善于將個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熔鑄于詩情畫意之中。散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事;詩歌語言清麗,與晚唐氣象緊密結合,同樣也體現了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

            三、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段,劃出疑難。

            四、指導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王畢……阿房出。”寫了阿房宮的背景。

            重點詞:

            畢:完了。

            一:數——動,統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流入宮墻。”寫阿房宮的面積和規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而西折:北、西 名——狀

            直走咸陽:走,趨向。

            學生背誦。

            3.第三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角:古今異義(古:形容宮室建筑精巧;今:比喻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焉:結合練習二總結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 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4.第四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云出現龍。

            不霽何虹:虹 名——動,出現彩虹。

            學生背誦。

            5.第五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殿。

            重點詞:

            氣候:古今異義(古:天氣,環境氣氛;今:一個地區的氣象情況)

            學生背誦。

            總結: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模、樓閣廊檐、宮內的長橋復道、歌臺舞殿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三

            教學目的: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特點。

            2.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教學方法:

            討論法,研習法。

            教學步驟:

            1. 賦的文體特點是什么?

            問:

            明確:鋪采摛文,體物寫志。

            2. 本文所體何物?

            問:

            明確:阿房宮

            3. 本文如何體物?即從哪幾個方面寫“阿房宮”,找出相關句段。

            自由討論

            問:

            明確:

            建造(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宮室建筑(覆壓三百余里……而氣候不齊。)

            宮廷生活(妃嬪媵嬙……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財寶收藏(燕趙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毀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驕固。)

            焚毀(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4. 從作者用墨(或曰詳略安排)來看,寫建造只用了兩句12個字,寫焚毀只用了一句14個字,寫被焚毀的原因也只數句而已,大量筆墨花在寫宮室建筑,宮廷生活和財寶收藏上,為什么這樣安排。

            討論

            問:

            明確:極寫紛奢。鋪陳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有深度。

            5. 語言與手法上有何特點?

            問:

            明確:比喻、夸張、排比、對偶、押韻(鋪采摛文的體現)

            6. 總結前三段。

            前三段體物。阿房宮是一種象征。作者從阿房宮的建造直至毀滅,看出的是天下治亂、家國興衰的道理。

            7. 寫何志?

            問:

            明確:不愛人者必愛國。(正反兩反面)

            毋使后人復哀后人(借古諷今,寫作目的)

            8. 總結

            9. 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阿房宮賦》優質課課件】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教學反思05-31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12-17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11-24

          杜牧阿房宮賦古詩鑒賞11-09

          杜牧《阿房宮賦》字詞注釋03-31

          《荷花》優質課件05-02

          杜牧《阿房宮賦》原文及譯文12-25

          杜牧《阿房宮賦》全文及譯文03-09

          精選杜牧的古詩:阿房宮賦12-13

          社戲語文優質課件05-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AV | 日本久久国产精品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AV |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少妇 |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