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件

          時間:2022-06-17 11:53:59 課件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科學課件(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課件,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小學科學課件(通用6篇)

            小學科學課件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能比較水和空氣的異同。

            3.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4.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5.能做簡單的壓縮空氣探究性實驗。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空氣的性質,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

            三、教學準備

            水槽、透明的杯子、塑料袋、礦泉水瓶、氣球、注射器紙、細木棍一根等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現在,我們一起猜個謎語好嗎?“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你的身邊常圍繞,動物植物都需要!薄(教師出示迷面,生猜。(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

            2.學生回答。

            3.談話:不錯,謎底是空氣。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學生提問。

            5.談話: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空氣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板書課題)

            二、探究空氣是否占據空間

            1.提問:這是一只氣球,你們能把它吹大嗎?(出示氣球在瓶里的實驗裝置)如果我們來吹這個氣球,能把它吹大嗎?

            2.學生假設。

            3.推選幾位同學來試一試。

            4.討論:氣球為什么吹不大?

            5.小結: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空氣要占據空間。同時,也證明了空氣的存在。

            三、學生利用實驗來探明空氣是不是占據空間

            (1)實驗一

            如果我把紙團放在杯子底部,再把杯子豎直壓入水槽中,你認為杯子里的紙團會濕嗎?(有的同學說紙團會濕掉,有的同學說不會。)

            究竟結果怎樣呢?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現象,看看哪種說法是對的?(教師演示紙團不會濕實驗)待同學們看到紙團未濕后,再演示紙團被浸濕實驗,請生說說兩種實驗結果為什么不同,大膽猜測。

            (2)實驗二

            ①班上哪個同學肺活量大?我請他來吹一個氣球。

           、谶@里有一個塑料瓶,還是那個氣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讓他吹看看。

           、勰惆l現了什么問題?

            ④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你們小組能解釋嗎?

            (3)上面的兩個實驗,說明空氣具有什么性質?

            2.師生共同總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空氣的又一個性質——空氣占據空間。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的空間,都有空氣占據著。空氣也像其他物體一樣要占據空間。(板書課題:空氣占據空間。)

            第二課時

            一、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

            1.教師出示兩個雪碧瓶(一個裝水,一個空的),提問:這兩個瓶子里面有什么?哪個重?

            2.提問:這個瓶子里有空氣,空氣有重量嗎?

            3.學生討論。

            4.教師介紹器材,談話: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有沒有重量。

            5.學生討論。

            6.學生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盡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

            ①兩只氣球要吹得一樣大;

           、谝恢粴馇虮砻尜N一小塊膠帶;

           、郯褍芍粴馇蚍謩e系在長棍的兩端;

            ④在長棍中間系上繩子,調節其位置,并用適量的膠泥配重,使長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頭針從貼膠帶處刺破氣球,觀察發生的現象。

            8.學生分小組活動,并畫下實驗裝置圖和實驗情況。

            9.學生匯報實驗情況。

            10.師生小結。

            二、探究空氣具有流動性

            1.你能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空氣具有流動性?

            2.讓生吹大氣球,對著自己的臉放出氣球里的空氣,你有什么感覺?

            3學生回答,

            4.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5.學生回答

            6.小結:用皮膚感覺空氣的存在,說明空氣具有流動性。

            三、比較空氣和水的異同點

            (1)還記得我們三年級時了解的水嗎?水有什么性質?

            (2)水和空氣比較,在性質上有什么區別?

            (3)教師演示水和空氣壓縮性的比較實驗:水難以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

            (3)完成書上的表格

            四、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1.教師出示一個充足了氣的塑料口袋,提問:用手壓“氣墊”有什么感覺?松開手后會發生什么現象?這是怎么回事?(注意:動手做的時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情況。解釋活動中的感覺與看到的現象。

            4.師演示噴氣氣球實驗,生記錄、觀察,得出結論:充氣量的多少與它跑的距離有關。充氣量越多,氣球跑的就越遠。

            5.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用橡皮和針筒設計個實驗,驗證壓縮空氣有彈性。

            6.我們又發現了一個空氣的新性質:

            7.師小結: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五、課后拓展:自制一個壓縮空氣的玩具。

            板書設計

            會流動

            空氣是性質占據一定空間

            有質量

            可以被壓縮,壓縮后的空氣有彈性

            小學科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分類和分類的意義。

            2.能從提供的同類事物中發現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據此合并同類和排斥異類。

            3.知道什么是多極二分法,并能用多極二分法給郵票及其他物體分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

            2.教學難點是找物體的相同點。

            學案

            《2分類》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分類和分類的意義。

            2.能從提供的同類事物中發現共同特征,即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據此合并同類和排斥異類。

            3.知道什么是多極二分法,并能用多極二分法給郵票及其他物體分類。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看書55頁,試給植物的果實分類:

            2.什么是分類?

            3.給事物分類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二分法分類?

            5.看書58頁,用二分法給郵票分類:

            6.看書,了解“雙名法”分類方法:

            7.看書,想一想,是怎樣用“雙名法”來給東北虎分類的?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到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運動裝在商場的幾樓賣?怎么知道的?

            2.商場為什么要有這些標志?

            3.看標志牌,商場的標志牌是按什么給商品分類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二、嘗試分類,認識分類分法和分類的意義

            1.試著給植物果實分類,思考:怎么分類的?為什么要這樣分法?

            2.匯報交流

           。1)怎么分類的?

           。2)為什么要這樣分法?

            3.閱讀(書55頁):關于分類、分類意義

            4.小結: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樣,它也是整理各種信息的常用方法。分類的方法有多種。

            三、用不同的方法給物體分類

           。ㄒ唬┌聪嗤c分類

            1.看書56頁,給手指紋按相同點分類。

            2.匯報交流:

           。1)分哪幾類?

            (2)為什么這樣分?

            3.看圖,找一找這類海洋生物的特征。

            4.匯報交流:

            第一題:這類奇怪的海洋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題:這些海洋生物不是它們家族成員,為什么?

            第三題:哪些是它們的家族成員?

            第四題:描述這類海洋生物與眾不同的特征:

           。1)形體:多邊形。

           。2)色彩:都是綠色。

           。3)腿:六條腿。

           。4)六條腿的方向一樣。

            5.總結:

            按相同的一個特征或相同的幾個特征來分類,這是一種分類方法。

           。ǘ┌炊址ǚ诸

            1.閱讀書57頁,說說什么是二分法?

            2.關于多極二分法,你有什么不懂的?

            3.分組討論:看圖,找出二分法的依據。

            4.匯報交流:

           。1)卵生————胎生

           。2)飛行————游動

           。3)四腿————兩腿

           。4)兩棲————水生

           。5)家養————野生

            5.小結:

            把事物一分為二,再一分為二,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為止,這種方法叫多極二分法。分別找出兩類的特征,有相同或相同特征的為一類。

            6.用二分法給郵票分類

            7.匯報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有生命————無生命

           。2)有時間————無時間

           。3)單票————套票

           。4)齒孔度數

           。5)外形規格

           。6)發行日期等等

           。ㄈ半p名法”

            1.閱讀書58頁資料,思考:什么叫“雙名法”?

            2.說說你對“雙名法”的理解。

            (1)屬名,該生物與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親緣關系,相當于你的姓。

           。2)種名,描述了該生物的個體特征,相當于你的名字。

            3.看圖,說說是怎樣用“雙名法”給東北虎分類的?

            都是動物→→→都有脊椎→→→都哺乳→→→都食肉→→→都有貓的形態→→→都是虎屬→→→東北虎是虎的一種

            4.小結:

            “雙名法”分類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按屬和名來分類,先屬最后名,有姓————屬名,有名————名字,

            四、總結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分類方法?

           。ㄒ唬┌聪嗤c分類

           。ǘ┌炊址ǚ诸

           。ㄈ半p名法”

            2為什么要給事物分類?

            五、作業

            1.考一考爸爸或媽媽,請他們來給事物分類,你做老師,給他們評分。可用書上的題目,也可自編題目。

            2.完成實驗記錄。

            小學科學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搜集、整理有關細菌和病毒的資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細菌和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科學知識目標:

            1、能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細菌的特點。

            2、能說出細菌和病毒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每組4個)、報紙(每組2張)、資料(每人一份、書每組一本)。

            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細菌的資料,填寫問題卡。

            教學重點:細菌和病毒的特點。

            教學難點:細菌的繁殖速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形成問題

            簡述虎克故事。(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

            師:虎克的這種執著、創新、求實、求真的態度就是科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他發現的“小居民”叫做細菌,細菌究竟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點?大小、形狀、繁殖方式是怎樣的?同學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細菌和病毒》。

            二、閱讀資料,認識細菌

            1檢查資料,準備閱讀。

            師: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課前作業,搜集有關細菌的資料。同學們都搜集到了嗎?今天的課堂就同學們展示的平臺,請把課前搜集的資料拿出來,同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資料放在一起。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這些資料,獲取關于細菌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從資料中找出有關“細菌的大小”、“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生活”、“細菌的繁殖”這些信息。

            2出示提示,講述要求。

            (1)篩選從資料中找出與問題有關的章節和篇目;(2)瀏覽快速的瀏覽找出與問題有關的段落;(3)勾畫勾畫出段落中與問題有關的中心詞句;(4)解釋用勾畫的中心詞句,試著解釋問題,如果能夠解釋清楚,就進入下一環節,如果不能解釋就返回到開始,重新篩選資料。(5)整理將閱讀到的有關詞句、數據、圖片等進行分類記錄在卡片上;(6)交流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比一比,哪個組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的信息最多,最準確。

            3分組閱讀,整理資料。

            4.分析綜合,形成知識。

            (1)匯報交流,初步認識。

            1)細菌的大小。

            2)細菌的形態。

            3)細菌的生活。

            4)細菌的繁殖。

            采用一名學生匯報完畢,其他學生補充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并板書。

           。2)播放課件,加深認識。

            師:細菌到底有多小?細菌的三種形態分別是什么模樣?細菌如何生活?細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請帶著問題觀看課件。

            指導學生閱讀課件內容,加深對細菌的特點的認識。

            1)細菌的大小——用頭發絲與細菌進行比較。

            2)細菌的形態——各種菌圖及細菌的鞭毛。

            3)細菌的生活——衣食住行四方面。

            4)細菌的繁殖——用連續對折報紙的方法模擬細菌的繁殖,讓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并想象出細菌繁殖之快。

            (3)抽象概括,形成知識。

            學生說說自己對細菌的哪一個特點感受最深,具體說一說。

            小結:通過大家匯報的這些信息,我們知道了細菌極其微小,有三種形態,這是細菌的外形特點;細菌需要衣食住行,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極快,這是細菌的生命特點。

            三、分析比較,認識病毒

            師:常常與細菌結伴的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什么區別呢?老師請同學們閱讀資料,看完以后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們的區別。播放課件。

            學生匯報。

            教師歸納:病毒比細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里。

            四、知識拓展,深化認識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細菌與動植物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和人類、動植物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也是生物界的成員,屬于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件內容,說一說細菌病毒與人有怎樣的關系。

            1細菌和病毒對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播放課件,學生閱讀課件內容,匯報。

            2細菌和病毒的益處。

            師:其實,危害人類健康的細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細菌或病毒對人類無害,有些細菌或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

            請同學們看圖片(腐爛的蘋果與動物的尸體),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和病毒,會變成什么樣子?

            學生回答。

            師:細菌能分解腐爛的動植物,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員,除此之外還有那些益處呢?請同學繼續閱讀。

            播放課件,閱讀細菌和病毒的益處,匯報。

            五、運用知識,實踐創新

            (一)布置作業一,豐富細菌和病毒知識。

            根據細菌和病毒的特點以及細菌病毒的危害和益處,說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講究個人衛生。

            (二)布置作業二,設計“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關“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條件”。

            2展開自己的奇思妙想,設計“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

            小學科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愿意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

            教學重點: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用水杯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教學具準備:

            米尺,裝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繩),畫重力方向記錄圖。

            教學過程:

            一、生活現象揭示物體都要落地

            1、談話:到地上、樹葉飄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書從桌子上掉下來、水龍頭打開水流下來、球扔出去后掉下來)

            2、雨點、樹葉、杯子里的水、書、自來水、球,它們最終都會怎么樣?(板書:落地)

            二、感受物體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談話:如果老師松手,米尺會怎樣?(演示)怎樣讓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抓尺子的游戲。

            出示游戲規則,邊講解邊請學生上臺演示。

            (1)游戲由甲乙兩個同學相互配合來完成;

            (2)甲同學將右手抬起與腰齊平,張開右手虎口;

            (3)乙同學提起米尺,將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學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學的手);

            (4)當乙同學放下米尺時,甲同學迅速捏緊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兩次游戲后,甲乙同學相互交換再做兩次游戲。

            (6)甲乙同學完成游戲后,將米尺交給另外兩個同學玩。

            注:

            (1)沒有輪到游戲的同學請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甲同學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學生游戲,觀察手的運動方向,體會手里的感覺。

            4、游戲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5、師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抓老師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這股力來自哪里呢?

            6、揭示:我們把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書: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師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組輪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9、指名說說: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如果你放手,水桶會怎樣?

            10、小結:不管是離開地面的物體,還是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們都會被地球吸引產生重力。

            三、認識重力的方向

            1、談話:重力使物體向哪個方向落的呢?我們可以用箭頭來表示重力的方向。(板畫↓)

            2、出示尺子下落和提起水桶的圖。

            (1)談話:下落的尺子和地面上的水桶,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箭頭畫出它們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板書:向下)

            (4)小結:不管是離開地面的物體,還是地面上的物體,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都是向下的。

            3、出示平地上和山坡上的樹圖。

            (1)談話:生長在平地上和山坡上的樹,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箭頭畫出平地上和山坡上的樹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C如有學生在斜坡上重力方向畫錯,教師用直尺和橡皮做演示。方法:將橡皮放在直尺上,迅速抽掉直尺,讓學生觀察橡皮下落的方向。

            (4)小結:不管是平面上的物體,還是斜面上的物體,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也都是向下的。

            4、出示地球圖。

            (1)談話:地球表面的這些物體(房子、人、飛機、月球),它們都受到重力了嗎?(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提示:這些物體會往外掉嗎?)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指向地心)

            (4)小結: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方向都是指向地心的。我們把這個都指向地心的重力方向叫做豎直向下。(板書:豎直 ↓)

            5、出示下雨、樹葉飄落、水打翻、書掉下來、水龍頭滴水、扔球圖,讓學生畫畫這些運動的物體受到重力的圖。

            (1)談話:掉落的雨點、飄落的樹葉、掉落的書本、流下來的自來水、扔出去的小球,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畫一畫。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C為什么這些物體都會落向地面?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

            四、解釋牛頓的第一個問題

            1、談話:蘋果熟了落向地面,跟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一樣,非常平常。大科學家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會想些什么呢?你知道牛頓和蘋果落地的故事嗎?

            2、邊介紹邊出示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出示到第一個問題)。

            3、牛頓在300多年前提出的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板書: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4、牛頓是怎么解釋的呢?(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5、小結:牛頓說的“垂直向下”和我們說的“豎直向下”是一樣的意思。同學們的解釋和大科學家牛頓的解釋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生活中我們只要對一些現象加以注意并思考,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現。

            五、課堂總結

            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科學實踐是充滿樂趣的,愿你們能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相信你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現!

            小學科學課件 篇5

            你能通過觀察來預測嗎?下面考考你。談話:我們也學著珍妮預測一下粉筆落地的實驗,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

            一、提問:

            在下面情況下粉筆掉地不容易碎?為什么?

            情形1:站立,將手中的粉筆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筆,用紙將其包起來,讓包裹好的粉筆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筆,放在充氣的塑料袋里,讓袋子掉在地上。

            二、教師演示

            三只粉筆大家預測的結果是什么?預測的根據是什么?

            (1)學生預測。

           。2)匯報預測的結果、根據。

            (3)學生實驗驗正。

            三、進行預測 動手驗正

            1、教師講解:科學預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預測因果,另一種是預測趨勢。 觀察下面的實驗:在裝水的燒杯里放5克鹽,水位會發生變化嗎?如果放入10克鹽,水位會發生變化嗎?再放入15克鹽呢,情況又會怎樣呢?

            2、學生進行預測。

            3、小組實驗進行驗正。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由此看來,只是根據正確,預測才可能正確。

            6 教師小結:科學的預測不是隨意猜測,而是生活經驗的推測。要想知道預測正確不正確,必須要經過實踐。但是,如果根據只是個人經驗,未經科學證實,也是經常要出錯的。

            四、拓展延伸、激發探究欲望

            1、師:看來預測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例讓學生預測。

           。1) 傍晚時分,聰明的小狗糾纏著主人,這是小狗表示??

            (2) 冬天住冰冷的玻璃杯中,杯子有可能會??

            (3) 過度開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帶來什么危害?

            (4) 烏云從天邊飄過來,天氣可能??

            2、目前為止,還有很多自然害不能準確地進行科學預測。你知道地球上發生了哪些難以預測的大災害嗎?

            4.師:生活離不開預測,更離不開科學的預測。生活中科學預測的事有哪些呢? 讓學生感知:生活中預測的事例還真是不少呢。

            五、總結

            談話:其實生活就是科學,只要你經常關心身邊事物、關心重大事件,關心社會發展,你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希望每名同學認真觀察都能成為生活中的科學家。

            六、課后延伸

            讓學生預測掉光葉子的植物的生死情況。你認為生活中哪些情況下需要我們作出預測?

            小學科學課件 篇6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

            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并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注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于天氣網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并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匯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匯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匯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提問。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一張“網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么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后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里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小學科學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的課件04-08

          小學杠桿的科學課件04-21

          小學科學教學課件03-28

          小學科學大腦課件03-29

          小學科學擺課件03-31

          小學科學下冊課件03-26

          小學科學彩虹課件04-05

          小學科學浮力課件04-02

          小學科學齒輪課件04-02

          小學科學滑輪課件04-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猫咪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