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6-02 10:16:32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現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2、通過油菜花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3、說出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顆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后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教學重點:

            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三、教學難點: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組成名稱。

            四、教學準備:

            學生個人和小組觀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鑷子、放大鏡若干,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開了,桃花開了,蒲公英花開了……花草樹木以白花盛開的形式宣告:創造新生命的工作開始了!同學們,平時有認真地觀察過花嗎?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花的世界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顆油菜,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

            (2)區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自己解決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稱的詞匯問題。

            (2)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①關于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②關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類擺放

            ③關于“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數數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并推測花蕾的變化。

            (1)觀察一個花蕾;把這個花蕾畫下來。

            (2)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說說推測依據。

            (3)畫除花蕾未來變化連續圖(或排列花蕾的變化連續圖照片)。

            (4)課后尋找一個花蕾進行實證性觀察。

            5、交流與小結。

            (1)關于油菜花,我們知道些什么了?

            (2)對于各種各樣的花,我們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1 油菜花開了

            1、觀察一棵油菜

            2、觀察一朵油菜花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 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 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將茶杯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6、總結。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過程與方法: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

            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

            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

            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什么是電磁鐵,五年級下期湘版科學教案(第一單元)。電磁鐵南北極可以改變。線管繞向改變了,電池兩極接法改變了,電磁鐵兩極都會改變。

            2、知道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電磁鐵有南北兩極。

            3、知道電磁鐵的制作方法。

            4、學會制作電磁鐵。

            教學準備:

            1、演示器材:自制小電磁鐵一個、大鐵釘兩個、小盒式指南針一個、大頭針幾個、絕緣導線一根。

            2、分組器材:絕緣導線一根、大鐵釘一個、大頭針幾個、電池盒(帶電池)一個、盒式指南針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對電了解多少。

            生答。

            談話:電對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今天我們要學習電磁鐵,電鈴、繼電器、電話、電磁起重機、喇叭都應用了電磁鐵的知識。

            (二)學習新課

            1、電磁鐵的制作方法

            演示電磁鐵的制作:在鐵釘上順時針纏繞絕緣線管,就制作成了一個電磁鐵。再反時針纏繞,制成一個電磁鐵。

            演示實驗電磁鐵特點:用一節電池,接通電流吸上大頭針。切斷電流,大頭針落下。

            提問:怎樣制作電磁鐵?

            回答:將絕緣線管,案一個方向,往大鐵釘上纏繞,繞成線圈,制成電磁鐵。

            2、指導學生研究電磁鐵的性質

            (1)磁鐵磁性有無與什么有關系

            提問:怎樣讓它產生磁性?

            談話:請你們分組制作一個電磁鐵,親自試一試。

            學生制作與實驗:教師行間指導,纏繞線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樣來的。

            學生匯報。

            (2)電磁鐵有南北極

            提問: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根據什么?

            回答:電磁鐵可能有南北極。因為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也是磁鐵,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極。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大家,指出最好的設計方案。

            實驗示范,根據學生最佳設計,示范實驗方法:將電磁鐵的兩端分別慢慢地接近指南針,觀察排斥哪極,吸引哪極。根據異極相吸的原理,確定釘尖和釘帽,各是什么極。

            分組實驗:教師行間指導。注意發現繞向不同和電池正負極不同,釘帽釘尖極性不同等現象。重點了解驗證結果是什么。

            學生匯報:電磁鐵象其他磁鐵一樣也分南北極。

            提問:你們有什么新發現,新問題?

            回答:為什么同是釘尖,有的是南極,有的是北極。

            (3)、電磁鐵兩極變化

            談話:電磁鐵兩極變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請同學們分組觀察研究一下。

            分組觀察研究:教師行間指導。

            學生匯報:兩極變化可能和線圈繞向、電磁正負極接法有關。

            談話:同學們的看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

            教師小結。

            演示實驗:根據學生設計,當場改變線圈繞向,改變電磁正負極接法,利用指南針投影器件,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實驗證明同學們的想法是對的。

            (一)鞏固

            1、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會了怎樣制作電磁鐵。知道了電磁鐵通電就有磁性,斷電就沒磁性。知道了電磁鐵也有南北極。還了解到了電磁鐵兩極的變化規律。

            2、電磁鐵的作用: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制作電磁鐵。

            3、電磁鐵的特點: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用實驗說明,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

            4、南北極:請學生用實驗證明電磁鐵有南北極。

            (四)、布置作業

            想一想電磁鐵磁力大小。都一樣嗎?怎樣磁力就大?怎樣磁力就小?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預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1)、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為什么用金屬制作它們?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三)制訂方案 實施探究 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五)、拓展創新: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植物對環境的適應,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對植物適應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植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認識.

            學情分析

            1.根據對該校學生的了解,應當多舉例說明,適當可以讓學生自己到田野中觀察.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葉片互不遮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科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把這節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3、課堂小結;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小;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對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

          【科學教案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05-15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5-28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05-26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5-26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錦5篇05-25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5-23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05-21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集錦5篇05-20

          【熱門】科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05-19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集錦6篇05-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一区二区四区高清免费 | 色吧福利视频导航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视频二区丝袜国产欧美日韩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