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05 11:25:3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匯總7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天氣冷暖情況,自己增減衣物。

            2.了解讓身體變暖和的方法,照顧自己。

            活動準備:

            1.熱豆漿一杯。

            2.手偶一個。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動。

            1. 幼兒觀看老師進行的手偶表演:天涼了,一個小朋友對自己說:“到戶外活動一會就會暖和的。”于是這個小朋友在戶外跳繩,踢毽子,不一會感到有點熱了,將外套脫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會說:“趕快穿上衣服吧,當心受涼。”最后他開開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 教師:剛才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要到戶外活動?感到熱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感到涼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

            二.天氣變了,提醒幼兒要隨時增減衣服。

            1.教師:我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深秋的天氣和夏天比感覺有什么不同?

            2.教師:我們感到冷,該怎么辦?(讓幼兒知道,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圍圍巾等。)

            3.教師:天氣涼了我們還可以做什么讓自己變暖和呢

            三.請幼兒到戶外活動后進教室談談感受。

            1.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教師提出戶外活動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教師:去戶外戶外活動有什么感覺?

            3.教師:如果感覺熱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四:請幼兒喝熱豆漿,感受天氣冷了喝豆漿也會變暖和。

            教師:喝了熱豆漿有什么感覺?

            五:結合幼兒用書,熱和冷時該怎么辦。

            1. 教師:看第10頁的圖,操場上的小朋友在干嗎?活動后身體有什么感覺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 教師:感覺熱了小朋友該怎么做的?

            3. 教師:看第11頁的圖,小朋友感覺怎么樣了?可以怎樣做就變暖和了。

            師生共同:感覺冷和熱時應該做防御和調節措施。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

            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體的各部分;學會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體驗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認知。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認識到植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對植物“身體”的組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植物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1、(出示課件小茶壺):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

            小茶壺是有幾部分組成的?

            (壺蓋、壺身、壺嘴、壺把)

            2、(出示課件):這只小的身體是由哪幾部

            分組成的?

            (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六條腿)

            3、師:那么,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今天我

            們就來研究植物的“身體”。

            (板書課題:植物的身體)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

            2、學生談觀察后的體會,認識到植物世界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3、教師出示課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們已知的大約有30多萬種。

            4、去戶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1)觀察前要想好觀察什么,觀察時要認真、細致。

            (2)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要按一定的順序,別忘了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注意保護好植物。

            2、教師出示實物:辣椒的植株,讓學生觀察,提醒學生觀察時要認真、仔細。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完整的植物,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組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問題:

            (1)植物的身體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

            (2)指說各個部分。

            (3)小組討論植物身體的構成。

            師小結:這棵辣椒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你還見過那些植物具有這六種器官?

            4、教師出示其它綠色植物的圖片,師:對,(出示課件):像向日葵、鳳仙花、辣椒、蘋果樹這樣的植物,它們

            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板書)

            5、師: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成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這六部分構成的呢?

            6、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7、匯報結果。

            8、教師小結:常見植物的“身體”一般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這六個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時間可同時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別出現,不能同時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沒有根、莖、或不開花、不結果。這需要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觀察。

            (教師出示苔蘚、蕨類植物圖片)

            苔蘚植物有兩個器官,分別是:莖,葉。

            蕨類植物有三個器官,分別是:根,莖,葉。 藻類植物有一個器官,無根,莖,葉的分化。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9、今天我們了解了植物的身體結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討論、交流)

            10、教師小結:植物可以給人類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環境,為人類呼吸提供氧氣等,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離不開植物,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課后拓展

            1、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你感覺自己表現如何?

            2、課后制定一份觀察計劃,繼續對植物進行研究。 板書設計:

            1、植物的身體

            根 莖 葉 花 果實種子 第四課時 植物的根和莖

            教學目標:

            1. 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分,莖把水和養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

            (3)設計實驗證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養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綠豆芽在我們家常菜肴中并不陌生,孩子們幾乎都吃過,但對綠豆變成豆芽的生長過程卻知之甚少,我決定讓大班的孩子們來做一次綠豆發芽的小實驗,讓他們多一次新奇的生活體驗。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綠豆發芽的生長過程。

            2、培養孩子們探索科學自然現象的濃厚興趣。

            3、初步體驗勞動的樂趣和不易,教育幼兒要學會愛惜我們的食物。

            【活動準備】 綠豆種子,綠豆芽,自帶的可口可樂或雪碧空瓶子,紙杯,干凈吸水的小毛巾、溫水、小剪刀、雙面膠、中性筆。

            【活動流程】 浸泡綠豆—觀察生長過程—實驗總結

            一、浸泡綠豆

            活動過程

            1、認識綠豆種子和綠豆芽。

            (1)教師出示綠豆種子和綠豆芽,讓幼兒識別并說出名稱、形狀、顏色。

            (2)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綠豆芽是怎么長出來的?教師提問:你們吃過綠豆芽嗎?好吃嗎?你知道一顆小小的綠豆是怎樣變成綠豆芽的?教師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發好多脆脆的綠豆芽讓媽媽炒著給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現欲)

            2、讓幼兒把綠豆種子裝入紙杯(綠豆約占三分之二),倒入溫水淹沒綠豆。

            3、在教師輔導下把飲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鉆4個比綠豆小的眼(以保證每天澆的水不積在瓶子里,積水會讓綠豆爛掉),把瓶口錐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風和生長)。

            4、在雙面膠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貼在瓶子上。

            5、把紙杯里泡好的綠豆放入飲料瓶內,并在綠豆上面蓋上干凈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濕),開始第一次澆清水,多余的水會通過瓶底小眼排出。

            二、觀察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1、幼兒每天觀察綠豆發芽的情況,并由老師帶領進行兩次澆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澆水,綠豆芽一個星期即可長成食用)。

            2、引導幼兒觀察生長情況。教師提問舉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變化?回答:綠豆皮裂開了,有個白色小芽鉆出來了!………白白的身子上還有兩片小葉子………

            三、實驗總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曉綠豆種子發芽也像小朋友一樣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實驗總結:空氣和水是綠豆種子發芽不可缺少的條件。

            3、讓幼兒體驗收獲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勞動的。

            4、實驗總結:我們所吃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要學會珍惜。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將發好的綠豆芽帶回家,讓媽媽給全家炒一盤香噴噴的綠豆芽菜,

            2、當一回小老師,把發綠豆芽全過程教給爸爸媽媽,讓他們也學會在家里發不同種類的豆芽菜。

            3、讓幼兒家長給教師手寫一封短信,介紹一下綠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課”的全過程,發表一下感想,然后教師在全班一一念出。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鐘面等點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學會看整點并能正確撥出,讀出整點。

            3.初步形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實物鐘2個,若干個鐘面,若干個圓,若干個勾線筆,掛圖。

            活動過程:

            一、時鐘的分類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的聲音)我們聽見鬧鐘的聲音會做什么事?(起床)有幾只小動物一起約好在7點的時候去逛商店,聽見鬧鐘的聲音都起床了,都到他們約好的地方集合了,約好的時間到了,可是小豬沒來,你們說要不要等它呀!(要等)他們等了好久,小豬還沒來,小動物只好走了,小動物們一起去逛商店了,他們來到了時鐘店,看了很多種,也不知道買什么種,我們也來看看有什么鐘。(欣賞圖片)你們看過這些鐘嗎?

            小結:有小動物的是卡通鐘,能掛在墻上的是掛鐘,放在桌面上的是座鐘,放在地上的是落地鐘。

            二、觀察并認識時鐘,分針及了解他們的運行關系和運行規律。

            師:剛剛我們一起看了這些鐘,你們發現這些鐘有哪些一樣的地方?(上面有數字,有兩根針)這兩根針他們都有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分針,時鐘)

            小結:鐘的上面有兩根針,一根短,一根長,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上面還有數字1-12,數字是怎么排列的?(小結:數字從向右方向從小到大繞一圈排的?

            師:出示時鐘,你們看看時鐘里的指針朝哪個方向轉的?(向右)順著指針的方向我們叫它的順時針。看看老師把分針轉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分針轉一圈走12格,時針則走一格,就一小時,分針要走一圈才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師:出示圖,誰能告訴我圖片上的鐘幾點了?分別出示12個不同時間的鐘面,讓幼兒說出整點和怎樣寫整點。

            師:小動物買好了鐘都是回家,可是小豬還沒來,它到底干什么了?我們去看看它在干什么?出示圖片(睡覺)看看幾點鐘了(10點)小豬是一個不守時的小豬,我們不要學小豬,我們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吃飯,上學,早睡早起,就不會遲到了,我們學會珍惜時間,因為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

            四、學撥整點

            森林里其他小動物看見他們買的鐘都很羨慕,可是他們不知道怎么看時間,小朋友幫幫小動物,好嗎?老師撥時間,你們說,然后請小朋友來撥時間。

            五、練習畫鐘面、時鐘、分針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能正確運用“高”、“矮”、“粗”、“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知道高矮、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系

            難點: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高矮、粗細的初步概念

            物質準備:學具:小紅旗、小綠旗若干。場地:附近樹木較集中的公園

            活動過程

            一、游戲:親親小樹

            1.看一看,認一認,公園里都有哪些樹

            2.幼兒集體游戲。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楊樹跑回來;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桃樹蹲下來。

            二、比較高矮

            1.老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目測兩棵樹的高矮,在高的樹下插上紅旗,在矮的樹下插上綠旗。

            2.請幼兒比一比這兩棵樹是不是周圍最高的樹或最矮的樹,如果不是,請幼兒把紅旗插到最高的樹下,把綠旗插在最矮的樹下。

            三、比較粗細

            1.教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討論:怎樣比較他們的粗細。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想出來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來感覺樹的粗細。

            3.請幼兒找找周圍的樹,哪棵最粗,哪棵最細。

            4.組織幼兒游戲:請幼兒按教師指令行動,如:摸摸最細的樹干跑回來,親親最粗的樹干蹲下來。

            四、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1.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比較的結果會改變

            2.教師小結:隨著比較樹木的.變化,比較的結果(樹的高矮、粗細)也會發生變化。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互相學習,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冬天取暖的各種方法,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做過調查(附調查表)

            2、實物冬眠的烏龜

            3、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出示烏龜)晶晶帶來一只烏龜,她有件事和大家說:“前一段時間它吃了很多東西,可近幾天它不吃也不喝,一動也不動,你們能告訴我,它怎么了嗎?”

            2、幼兒解答。

            二、探討動物過冬的方式

            1、天氣越來越冷了,動物們也準備過冬了,他們是怎樣過冬的?

            2、幼兒結合調查表講述

            3、出示大表格總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南飛過冬,增厚皮毛過冬等

            三、我們怎么過冬

            1、小動物們用不同的方法過冬,我們用什么辦法渡過寒冷的冬天呢?

            2、幼兒介紹

            3、教師小結:可以增加衣服戴帽子圍巾、參加運動、喝熱水、開空調等等幫助我們取暖,哪種方法最節約、最好呢?(運動)

            4、運動確實是個好方法,又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讓自己暖和起來,真不錯。

            附:動物過冬方式的調查

            請列舉4種動物過冬的方式,每種方式寫(畫)出4種動物。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教科書中提到的幾位我國古代科學家的主要成就,簡要了解他們的生平。

            2.提高搜集、和利用各種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檢查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相關資料,幫助他們完成作業,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應對教科書中提到的幾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做足夠詳細的調查準備,并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加以。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4頁的文字,并討論一下這個笑話說明了什么?(我國是最早采用十進位制記數法的國家。)

            2.小組準備。教師引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像十進位制這樣的發明有很多,但許多都沒有留下發明者的姓名。不過在史書中也詳細地記載了一些科學家的偉大貢獻,以及他們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奮斗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課上,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請同學們分別搜集教科書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學家的資料,這五位科學家是張衡、祖沖之、一行、郭守敬、李時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們的動人事跡。”

            教師按照布置作業時的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介紹其中的一位科學家。各個小組對每個成員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后,向全班做介紹。

            在小組準備過程中,教師巡視并給予必要的幫助。

            3.全班交流。在小組介紹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予以補充和糾正。

            4.教師。可以對每個小組的介紹給予有針對性的,并強調這些古代科學家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對于人類的偉大貢獻,應對他們表達由衷的敬意。

            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1.與家長共同欣賞教科書第28~29頁“我給我家寫家史”的內容。

            2.告訴家長,在下次的品德與社會課上,每個同學要完成編寫家史的任務,需要聽取家長的意見,請他們幫助自己選取材料。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春天科學教案03-09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泡泡09-18

          科學教案《病毒》10-16

          走進科學教案12-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1 |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电影院 | 亚洲人成网站a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 | 在线观看3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