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01 14:20:5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現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 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據。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 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科學教案 篇2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植物的莖》,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我們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他們的認知水平由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度,他們的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他們在三年級下冊,対莖有了一定的認識,初步了解了莖的運輸和支撐的作用。三下單元資料庫中也有介紹各種各樣的莖,通常資料庫的內容是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有些老師會簡單提一提。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確定本次課的起點,我們做了一次前概念的調查,發現學生對莖的認識并沒有那么深入。我們設置了第五題來了解學生對四類常見的莖的特點的認識,發現學生的錯誤率為87.5%。因此我們將這部分的內容納入本次課的教學,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科學概念:

            1.知道莖根據生長方式分為直立莖、匍匐莖、纏繞莖、攀緣莖,能說出這四類莖的特點。

            2、知道更多莖的形態

            科學概念:①知道植物按莖的生長方式可分為直立莖、匍匐莖、纏繞莖、攀緣莖等。②能說出這四類常見莖的特點;③了解更多莖的形態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比較,歸納各類莖的特點;②根據閱讀資料,嘗試判斷幾種常見植物的莖;③通過闖關游戲,學會運用莖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莖的多樣性,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在調查后,我們統計了四類莖特點的錯誤率,匍匐莖的錯誤率是(ppt出示)

            教學重點:直立莖、攀緣莖、纏繞莖、匍匐莖四類常見莖的特點

            教學難點:除了四類常見的莖,其它變態莖的判斷

            教學的過程:

            核心任務1:常見的四類莖的特點

            一、 導入:我們取一株帶根和葉的植株,依次提問這是植物的哪個部分,并一一剪去,最后剩下莖。(明確常見的莖是植物的哪個部分,避免學生將根和莖的混淆)

            二、認識莖的本質特征

            提供資料認識莖的本質特點,莖是有節的,不明顯的節可以通過葉來尋找。(対莖的本質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后,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常見的四類莖)

            三、常見的四類莖的特點

            這部分內容要認識常見的四類莖,也就是本次課的核心任務。

            1、學生觀察、描述不同的莖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

            2、師生間的交流將莖的特點與莖的名稱對應起來(形成對常見莖特點和)

            3.植物障礙賽,則是在了解四類莖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的,趣味闖關活動,學生要用四類常見的莖的特點來闖關 使用匯報格式,匯報運用哪一類莖的什么特點進行闖關.

            這樣一層層的鞏固 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對常見四類莖的特點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

            (學生對莖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將過多的時間花在常見的四類莖上,學生在這個知識點方面確實得到提升,但我們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提升,所以我們把核心任務由原來的常見的四類莖的特點改為認認識莖是多種多樣的。

            核心任務2:認認識莖是多種多樣的

            我們把變態莖的辨別這部分的內容加到資料閱讀認識莖的本質特征之后。

            學生對常見的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而變態莖這部分內容在沒有解決常見莖遺留下的知識點,而又涉及到比常見莖高一個層次的變態莖。我們看到了變態莖這部分的知識可以作為學生另一個提升點,前提得處理好常見的莖這部分的知識。所以我們對核心任課的內容前后進行前后進行大調整)

            發現問題:容量大,時間不夠,怎么辦?

            忍痛割愛,把常見變態莖當做植物障礙賽的獎品發掉,并提供資料,學生課后自主判斷。

            核心任務3:

            前幾次的磨課,雖然有植物障礙賽來增加學生們興趣,但我們發現學生探究的興趣并沒有預設時濃厚, 兩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還不夠緊密, 為了讓學生的活動更具連貫性,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們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科學教案 篇3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在經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參考課件:xx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寬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課堂作業本》P1~2。

            板書設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2]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分米=10厘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多層次的觀察和提問,認識季節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蚯蚓、螞蟻、蛇、青蛙、喜鵲、燕子、熊、貓等常見動物的卡片或模型。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1、觀察提問

            “小螞蟻找朋友”是在巡訪螞蟻的基礎上,更宏觀的觀察活動和有意識的提問。閱讀這個小故事。

            小螞蟻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們在干什么?

            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小組討論,查找資料。把搜集到的資料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2、分類

            同學們大家真是太棒了,通過搜集資料與小組交流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動物們過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讓我們打我們搜集到的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分類吧!

            動物的過冬方式可以分為幾類?你們是怎樣考慮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備糧:螞蟻……

            南飛:大雁……

            換毛:貓、狐貍……

            3、游戲:卡片競答

            每組兩人,輪流抽取卡片,講講每張卡片上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看誰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過學生喜歡的活潑的方式,激發對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豐富多彩,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

            我們來排練一個小節目,扮演準備過冬的動物。

            看那一小組的表演最棒!

          科學教案 篇5

            第一單元

            1.1科學是……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肥皂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學會歸納、總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做科學的科學志趣。

            3、小組合作,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確定自己小組研究的問題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學難點:用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學準備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關資料、錄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種肥皂泡)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研究肥皂泡的興趣

            1、談話:課間我看到有的同學在玩肥皂泡,同學們興趣很濃,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它,好嗎?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學習,研究肥皂泡

            1、教師:請帶了“七彩”的同學吹一吹,大家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提出關于肥皂泡的哪些問題?

            (1) 學生活動。

            (2) 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

            2、教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提出了很多問題。請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歸納起來有哪幾個方面?

            3、生回答。(顏色、形狀、大小、彈性)

            4、教師:請你選擇一下最感興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問題來研究。

            <>(學生選擇問題)請大家按選定的問題自由結組。

            (學生自由結組)

            5、教師:每組同學對你們的問題先進行一下討論,你認為這個問題是怎樣的,準備怎樣研究?

            (學生討論)

            6、教師:請各組選一位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學可以給他們提出建議和意見。

            (生匯報方案)

            (三)觀看錄像,改進自己的方案

            1、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看完后,也許對你們的研究有所幫助。

            2、學生觀看錄像,改進研究方案。(可與學生先探討一下)

            (四)擴展

            1、教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下課后,請同學們努力搜集有關資料,繼續豐富完善你們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準備研究所需的各種材料,也可以請老師、家長幫忙。

            2、學生準備。

            1. 2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問題。

            2.知識與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自帶各種玩具。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

            (二)自主學習:

            1.講科學家的故事:

            (1)同學們相互講;

            (2)學生閱讀P5的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3)老師講青霉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故事。

            2.將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游戲比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后的活動記錄上。

            (1)學生比較并記錄;

            (2)學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1)玩一玩從自己家里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分組研究;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科學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我們也能做科學家。

            4.看P6上的一幅圖,說一說科學是什么?

            (1)學生觀察研究;

            (2)師生講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記在書后P74頁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附板書:

            2.做一位小科學家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第二單元 2.2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

            (2)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調查的結果。

            (3)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3)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準備調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獲得關于生物的親身感受是本課重點。討論這些物體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去校園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2、室外活動: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注)放手讓自己去尋找,不要有引導,讓學生憑自己已有經驗去感知“有生命”。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周圍的世界,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二、記錄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在剛才的活動中,你尋找到有生命的物體了嗎?

            2、小組討論,交流。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聲罐,使發聲罐發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介紹電子擴音器

          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夏天是炎熱的。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自己涼快一點以適應夏天的生活。

            2.引導幼兒和培養幼兒主動去解決在夏天會遇到問題的,發展幼兒對于夏天的認知能力和多思考的習慣。

            3.幼兒理解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夏天仍辛勤勞動,為大家服務,培養幼兒尊敬和關心他們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準備幼兒防降溫的一些方法掛圖

            2.幼兒關心父母的掛圖

            3.炎熱的夏天季節掛圖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夏天天氣熱如何使自己涼快。

            “現在天氣熱,大家感覺怎樣?”我們想辦法使自己涼快一點。

            2.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討論,使每個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1)我們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想了什么辦法使自己涼快。

            (2)教師出示掛圖:

            a多喝開水身體好。夏天熱了,多喝開水,喝水后身體就冒汗,熱量就從汗里帶走了,人就涼快。

            b吃冷飲。夏天吃冷飲也能使人涼快,但多吃冷飲不好,會影響消化。

            c自己抹汗。這個小朋友自己在抹汗,你們也會自己抹汗嗎?

            d洗澡。洗澡可以使自己涼快。

            e玩水。小朋友喜歡玩水嗎?玩水會很涼快。

            3.教師組織幼兒安靜地看書作畫。

            (1)師生共同小結各種使自己涼快的方法。

            (2)如游泳,乘涼,洗澡,吹電風扇等方法,都能涼快。

            4、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夏天很熱,但叔叔阿姨都在勞動,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

            (1)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出示炎熱的夏天,父母以及他人辛苦勞動和工作的掛圖;

            (2)爸爸媽媽吃點冷飲吧。這幅畫上畫的是什么?為什么小朋友要給爸爸媽媽吃冷飲?

            (3)爸爸媽媽擦擦汗吧。這幅畫上畫了什么?你們在家會幫爸爸媽媽擦汗嗎?

            四、活動總結

            夏天天很熱,但叔叔阿姨,爸爸媽媽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我們小朋友要關心他們,為他們做些事,做一個好孩子。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現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勇于挑戰、繽密推斷的態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和并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21-31-42-32-4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檢驗結果推測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每組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和并聯:一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說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板書設計: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溶解在水里后水會變味變色。

            2、操作感受有些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現象,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達出來。

            3、愿意參與實驗活動,對實驗操作有興趣。

            活動準備:

            1、食鹽、奶粉、橘子粉、咖啡粉若干,帶有數字標號的透明塑料杯每人4個,勺子每人一把。

            2、“年年有魚”的魔術視頻。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播放“年年有魚”的視頻

            師:孩子們,在寒假春節聯歡晚會上演了一場非常精彩的魔術,大家想不想在看一次?

            這個魔術真精彩,這個叔叔能讓畫里的魚自己游到水里,太厲害了,今天符老師也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一個關于水的魔術,想不想看?

            二、引導幼兒感受水的奇妙

            (一)、請小朋友品嘗白開水,引導幼兒自由說出白開水的味道,淡淡的,沒有味道。

            (二)、初步感知水的奇妙

            1、教師示范在盛有白開水的一號杯子里放入白色粉末(食鹽),用勺子攪拌,請幼兒仔細觀察水里的白色粉發生了什么變化,幼兒共同回答。

            2、引導幼兒聞一聞,水里放入了白色粉末之后味道有沒有發生變化,個別幼兒回答。

            3、教師嘗一嘗放入白色粉末之后水的味道發生了什么變化

            4、教師指導幼兒集體操作,嘗試,幼兒品嘗自己的作品,說出水的味道。

            提問:淡淡的水為什么變成了咸咸的水了呢?

            5、教師小結:食鹽碰到水,被奇妙的水溶解了,眼鏡看不到了,可水的味道發生了變化,用嘴巴一嘗就能嘗到咸味。

            三、指導幼兒探索水的變化

            (一)、教師引導幼兒依次將奶粉、橘子粉、咖啡粉放入水中,引導幼兒通過看、聞、嘗說出水的變化。

            (二)、引導幼兒比較四杯水的不同,幼兒自主回答。

            (三)、教師小結:因為在水中放入了四種不同種類的粉末,所以水的顏色和味道也就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四)、幼兒享用自己變魔術的成果。

          科學教案 篇10

            科學之旅

            ●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

            三、進行新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本圖0.1-1實驗 [演示] 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门事件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欧美国产 | 亚洲少妇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