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10 14:52:55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科學教案三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 學 課 題 :植物的生長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教 學 目 標

            1、能根據自己的記錄描述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及其變化。

            2、能利用多種方式(包括文字、圖畫、照片、實物等)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及變化。

            3、能歸納出使植物生長得更好的因素。

            4、能設計對校園進行綠化的規劃圖。

            5、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終止植物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能結合自己種植植物的過程,說出兩點以上不能浪費食物,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原因。

            7、能表現出對太空種植糧食的科學研究感興趣。

            8、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植物生長的基本過程。

            9、能推測出農業技術和設備在種植植物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 學 重 點 指導學生整理自己對植物生長與變化的觀察記錄,訓練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教 學 難 點 指導學生整理自己對植物生長與變化的觀察記錄,訓練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各個時期的圖片。

            教 學 過 程 授課變更

            (一)導入新課:

            師:隨著我們種的植物一天天地長大,我們的觀察和記錄做得怎么樣了?有哪些發現和收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二)學習新課: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們種的植物在從種子到果實的生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主要時期,從自己的記錄中找一找?

           。2)學生搜集整理資料。

           。3)分小組對自己的記錄進行匯報。

           。4)教師展示一下自己的觀察記錄,以便讓學生了解植物生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2、怎樣使植物生長得更好?

           。1)師:在種植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交流。

            (3)整理發現,并檢驗發現是對還是錯。

           。4)師:通過這次終止植物的過程,同學們都經歷了勞動的辛苦,F在誰來談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樣理解?

           。5)教師小結。

            3、綠化校園,美化生活。

            師:讓我們利用有關種植的知識和技能,親自動手,種更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校園,種更多的花來美化我們的環境。

            (三)拓展:

            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書設計

            12植物的生長

            按時澆水、防蟲、除草……

            作業:課本練習

            教學反思

            略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學生對生活中的冷熱現象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本課將幫助學生形成溫度的概念,教會學生規范地測定水溫,并帶領學生探究熱水變涼的規律。

            本課主要教學活動有三個部分:

            第一,形成溫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經典實驗——將手指分別插入冷、熱水中,5秒鐘后,再同時放入溫水杯內,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接著請學生就這個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生將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憑手的感覺不能準確決斷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比較物體的冷熱要用一個科學儀器,并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引導學生懂得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定物體的溫度。

            第二,學習測定水溫,學習使用溫度計。測定水溫的關鍵是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杯壁和杯底,讀數的時候不要將溫度計拿到杯外。

            測三杯水的溫度,是測量水溫的一次演練。

            第三,探究熱水的降溫規律。熱水變涼是生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學生可能從未想到過其中的科學道理。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在于進一步加強測量水溫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特別是連續觀察并記錄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曲線圖、分析數據,引導學生發現降溫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實驗結束后,還要求學生通過討論來解釋這個現象,這是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環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數據并發現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會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律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2、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難點: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溫度計、燒杯、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不同溫度的水、燒杯、溫度計、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 認識溫度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每個小組選一名手指感覺最靈敏的.學生站起來。(學生討論后站起來)

            好!你們是你們小組當中感覺最靈敏的,老師來測測你們的感覺是不是靈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邊是一杯冷水,右邊是一杯熱水,中間的是溫水。請將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將右手食指放入熱水中,感覺到冷與熱了嗎?

            好!檢測你們手指靈敏的時候到了。將左手食指放入溫水中,再將右手食指放入溫水中,感覺到的冷熱一樣嗎?(不一樣)

            【評:(1)以做游戲的形式導入,學生較為感興趣;(2)選手指感覺靈敏的同學,是為下面感覺到的冷熱不一樣做鋪墊;(3)將左右兩只食指插入溫水,書本中安排是同時插入后,我經過多次實驗,感覺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顯。】

            哪只冷一些,哪只熱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熱一些)

            是這樣的嗎?可,同一杯水,它們冷熱應該一樣的。≡趺磿恢焕湟恍恢粺嵋恍┠?是不是我們感覺出了問題?(原先右手放在熱水中,突然放到溫水中,就會感覺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溫水中,感覺就會熱一些。)

            噢,是這個原因致使我們感覺到的冷熱程度不一樣。(板書:冷熱)其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板書:溫度)它的常用單位:(板書)攝氏度當我們要想準確地知道物體的溫度時,就要借助科學儀器——溫度計。

            二、 正確使用溫度計

            過渡: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三杯水的溫度?(想)那好,我們先得學會怎么使用溫度計,老師介紹,大家要聽仔細。

            【評:借助剛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學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溫度的心理,激發學生測量的欲望,為學習使用溫度計做下鋪墊!

            (1)(出示溫度計)這就是溫度計,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時,一定要輕拿輕放。為了方便大家觀察,老師特意做了個大模型。

           。2)這最下端紅色的叫液泡,這紅色的一條叫液柱,上面還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測量時,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則測出來的溫度就會不準。

            (4)讀數時,要使視線與液柱的最頂端水平,液柱頂端指向哪個刻度,就是多少攝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讀數。

            大家清楚了嗎?好!看看老師教具上的溫度是多少?(學生讀數)改變液柱的高度,學生繼續讀數。

            【評:以往說到科學課,我們馬上想到的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動手探究。可是,“動手探究”不是科學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動手探究的同時,我們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講授教學”,在許多情況正是,傳統講授法,也有自己的優勢!

            大家會測量水溫了嗎?(會),好,我們就來測測這三杯水的溫度。注意,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測量過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時記錄下所觀察到的溫度。

            開始測量。

            匯報測量結果(教師板書,一至兩組測量的數據)

            我們發現冷水的溫度較高,溫水的溫度一般,冷水的溫度較低,你們都是這樣的嗎?

            三、 連續測量一杯熱水溫度的變化。

            1、過渡:大家這么快就學會了使用溫度計,并且測量了這三杯水的溫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熱水放在這里,它會漸漸變涼,也就是溫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溫度是怎樣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還是均勻下降呢……

            2、學生猜測。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快——慢,慢——快,均勻)教師:為什么這樣猜?

            【評: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熱水是在漸漸變涼的,但至于怎樣變的,學生可能沒有細想過。這里教師設問“它的溫度怎樣下降后”緊接著追問,使得問題的指向性更明,學生思考的難度大大降低?茖W課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謎語,它是要有根有據的!

           。ㄒ唬┓桨冈O計

            4、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那該怎么辦呢?

            5、學生答:測。

            6、師追問:怎么測?我只測一次行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變化?兩次呢?(也不行)那你認為測幾次?

            7、對,必須經過多次測量,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發現溫度變化的規律!大家統一一下,測6次好嗎?

            8、那隔幾分鐘測一次呢?

           。1、2、3、4、5……)

            9、一分鐘時間太短,可能不易發現其中的規律,時間長了,又怕來不及,我們就隔2分鐘測一次吧!為了時間的準確,老師用秒表給大家記時,2分鐘時間一到,老師會報時,你一聽到報時,就把觀察到的溫度及時記錄下來,好不好?

            10、除了測量次數和時間間隔,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ㄊ褂脺囟扔嫛

            11、另外,老師覺得大家還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靜,仔細觀察,有時記錄。

            【評:教師通過一系列引領性的提問,化解了此次實驗中的難點,在寬松和諧的對話中和學生共同制定了活動方案,制定過程中,教師時刻注意與學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體現師生互相尊重,也為科學探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

           。ǘ⿲嶒灢僮

            1、(發材料)小組長上臺來領鐵架臺和一杯熱水。

            2、你們溫度計的液柱還在上升嗎?(不升了)

            3、好,注意開始記時了,請記錄下此時的溫度,填入“0”分鐘對應的格里。

            【評: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教師統一計時,避免有的小組溫度還在上升時讀數。】

            4、2、4、6、8、10,觀察記錄。

           。ㄈ┙涣鲄R報

            1、2—3組匯報,教師板書溫度。其他小組都記錄下來了吧!我們來看這兩組的數據。大家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學生思考回答。

            4、為了直觀地看出這種變化,我們往往用曲線圖來表示。

            5、出示小黑板: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

            下面就根據第一小組的數據來畫曲線圖。

            6、師生同步作曲線圖。

            7、大家看圖,0分鐘到2分鐘,線段坡度怎么樣?(較大)說明溫度下降較快,8—10分鐘的線段坡度呢?(較。┱f明溫度下降較慢,這說明溫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為什么溫度變化是先快后慢呢?

           。崴畡偟饺氡袝r與周圍的溫度相差較大,熱量散發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速度就減慢了。)

            四、拓展延伸

            討論:如果繼續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

            提問:是否一直這樣降下去呢?會降到多少呢?

            板書設計 :

            冷熱與溫度

            攝氏度當我們要想準確地知道物體的溫度時,就要借助科學儀器——溫度計。

          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通過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和自主探索,感知磁鐵的吸引力。

            2.嘗試用貼標記的方式進行操作記錄。

            3.樂于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并積極動手操作探索。

            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回形針、螺絲等物品。

            物質準備:科學知識圖畫書,將磁鐵做成魔術棒與幼兒人數相等,回形針、手帕、書本、不銹鋼勺子、鉛筆及與實物相應的圖標人手一份,集體記錄表。

            過程:

            一、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導入活動。

            出示圖畫書,第一頁:“這是一本圖畫書,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小朋友去上幼兒園了,他的小背包放在家里,背包里有一根磁鐵魔法棒,忽閃著眼睛也想跑出去玩……”

            第二頁:“我們看看磁鐵魔法棒跑出來了嗎?你還看到了什么?”(好多小東西都圍著磁鐵)

            第三頁:“發生什么事了?”(小東西和磁鐵魔法棒吸在一起)

            “磁鐵魔法棒到底能吸住哪些東西呢?”

            二、探索:磁鐵可以吸住哪些東西。

            1.介紹操作材料:

            “我們看看這里有什么?”(回形針、手帕、書本、不銹鋼勺子、鉛筆及相應的圖標)

            “磁鐵魔法棒會把這里的哪些東西吸住呢?”(幼兒猜想、講述)

            2.介紹操作和記錄方法:

            “我們用磁鐵魔法棒靠近這些東西去試一試,每一樣都要去試試!

            出示集體記錄表:“這是什么?”(吸住和吸不住的標記)

            “你把磁鐵魔法棒靠近回形針,如果能吸住回形針,就找一個回形針的標記貼在能吸住的格子里。如果磁鐵魔法棒不能吸住回形針,就把回形針的標記貼在這個格子里。貼完了再去拿魔法棒吸別的東西去,試好了,再找標記來貼!

            3.幼兒探索操作,嘗試記錄:

            每一種物品都去試一試,每試一種,記得把相應的標記貼到集體記錄表中。

            三、集體交流,利用科學知識圖畫書進行集體記錄、小結。

            1.觀察集體記錄表,討論操作結果,出現矛盾答案,請個別幼兒操作驗證。

            2.小結:磁鐵能把有的東西吸住,也有的東西吸不住。為什么會吸住呢?我們以后再去找原因。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先锋国产资源不卡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品道精品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网站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