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16 15:12:16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使用鑷子解剖種子;能設計對比實驗進行研究并作記錄。

            2、喜歡探究種子的奧秘,養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3、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重點:觀察發芽的蠶豆,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在課前10天左右提供蠶豆種子、發放記錄表,用于觀察蠶豆發芽時的吸水量和蠶豆發芽情況。 課堂上準備: 分組觀察材料──培養皿、鑷子、小刀、放大鏡、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以便匯報; 剛發芽的蠶豆、棉花,為第三部分實驗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植物媽媽利用各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種子經過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適的環境它就開始萌發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蠶豆發芽時的吸水量 討論: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

            出示一些蠶豆種子:這些蠶豆種子有沒有具備發芽的條件?缺少哪些條件?

            匯報蠶豆發芽時吸水量的觀察記錄。

            計算:10粒蠶豆種子的吸水量大約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觀察發芽的蠶豆 激發研究興趣

            討論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皿中。

            分組研究:蠶豆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 認識種子的各部分。

            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尋找證據證明各部分的作用。

            觀察發芽天數不同的蠶豆,歸納種子各部分作用。

            3、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

            子葉有什么作用?找到證據了嗎?你有什么疑問產生嗎?

            討論研究操作步驟。

            分組將蠶豆如33頁插圖所示做好實驗裝置 設計蠶豆發芽情況記錄表。

            你們能完成這項研究嗎?

            各研究小組討論各自的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

            4、若干天后,各組歸納實驗結論并匯報。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6 萌發的種子 1、觀察蠶豆發芽時的吸水量 2、觀察發芽的蠶豆 3、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重點: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組派一位學生把垃圾帶到學校來進行分類和稱重統計。

            2、收集垃圾堆、垃圾場的圖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準備彈簧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

            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課前布置:

            1、調查走讀生數量

            2、要求將垃圾家庭垃圾帶到學校。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自學課本第一課,將垃圾在家里分類后進稱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師演示垃圾的分類和稱量。

            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并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三、關于垃圾的討論

            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后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至少提煉以下幾點:

            (1)人們的家庭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2)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商場、學校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后,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學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課堂小結

            討論并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板書設計:

            一天的垃圾教學反思:讓學生將垃圾帶到學校合適嗎?在尊重事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要求下,如何幫助學生的一天的垃圾。對于以住校生為主體的學生,這確實比較困難。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簡單填埋和直接焚燒垃圾帶來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擬實驗,經歷嘗試設計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的活動。

            3.了解現代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問題。

            4.引發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或廢紙、墨水、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

            2.現代清潔垃圾填埋場構造圖。

            3.填埋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每天產生的這么多垃圾,是怎樣處理掉的呢?你知道關于垃圾處理方面的內容嗎?

            2. 垃圾填埋起來,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方法,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3. 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來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進行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過程

            1.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種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 22 頁的內容。

            2.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

            實驗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描述其現象。

            4.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處理場,還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哪些危害?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環境隔離起來。

            3.分小組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4.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5.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境的。

            6.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垃圾呢?

            2.提出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其優點和缺點。

            3.提出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②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③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④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第1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見自測

            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造力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向:

            1、導語:

            運用多媒體播放或解釋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揭示目標: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②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③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后,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注上去。

            闡(chǎn) 嬋(chán) 奠(diàn) 輻(fú)

            2、積累下列詞語:

            ①潛意識②嬋娟③共鳴④依賴⑤奠定⑥鑒賞⑦意境⑧跨越⑨狹義⑩廣泛

            2、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

            背景資料:20xx上海科學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3、感知內容:

            ①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②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③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④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科學與藝術有哪些相同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舉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是為了說明什么?是為了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這就是藝術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②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六、自結:

            學習本課時你有什么收獲?

            略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和小數,并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和小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回顧10的n次冪的意義和規律,以幫助理解科學記數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嘗試出表示大數和較小的數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大的數。

            2.難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較小的數。

            3.關鍵:理解乘方意義和負指數的概率。

            四、課堂引入

            1.乘方的意義,a表示什么意義?底數是什么?指數是什么?

            五、新授。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中國人口約為1300000000人,太陽半徑約為696000000,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讀、寫這樣大的數有一定困難,那么有簡單的表示方法嗎?

            讓我們先觀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點?

            102=100,103=1000,104=10000,

            即10的n次冪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個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數,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

            讀作:5.67乘10的8次方(冪)。

            這樣不僅可以使書寫簡短,同時還便于讀數。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學會提問題并分析問題,從眾多的問題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2、比較問題研究的可行性,找出問題的核心。

            3、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問,善于選擇問題,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的行為。

            教學準備:

            吹泡泡游戲需要用的配料:洗潔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鐵絲。

            乒乓球、尺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提問題也是有訣竅的,如我們可以在仔細觀察各種現象中提出問題,也可以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還可以對一些已有的結論提出懷疑。在提出更多的問題后,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尋找問題可能的原因,因為這是科學探究的必經過程。那么如何在眾多的問題中選擇出適合我們小學生研究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引入課題(板書)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二、玩游戲提問題

            通過玩吹泡泡的游戲,要求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新問題。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氣要均勻。

            3、用細鐵絲彎成各種形狀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樣越多越好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把它們記錄下來:

            1、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樣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樣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啟發學生思考: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怎么做?

            介紹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1、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

            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記憶,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信息卡,指導學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內容和怎樣呈現。

            2、自己通過觀察和實驗找答案。

            指導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四、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

            1、多提可能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

            2、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

            和生物有關,和物體的運動變化有關,和地球天文有關的知識都是科學知識。

            3、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

            4、想辦法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成可以研究的問題。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標準,選一個自己能夠研究的有關吹泡泡的問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亚洲日韩高清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亚洲精品中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