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

          時間:2023-03-07 13:06:4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1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為什么有的不會跳舞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現其中的'秘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著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里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反思: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2

            活動準備

            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

            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目標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 "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 為什么有的不會跳舞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現其中的秘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著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里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

            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3

            目的: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2.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準備:

            1.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即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打鼓的小熊、鐘等各種形象若干(如圖)。

            3.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若干。

            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昨天老師在手電筒和白紙的幫助下,讓紙烏龜在紙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嗎?

            二、引導幼兒操作

            1.提供每個幼兒一支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只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幼兒設法讓紙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大膽想辦法解決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①請幼兒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與鄰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探索結果告訴大家,并演示過程。

            ③討論:為什么有的“烏龜”會跳舞,有的“烏龜”不會跳舞?(組織幼兒交流,在幼兒發表意見時,教師不要急于表態,而是充分打開幼兒的思路,激發幼兒主動克服困難的愿望。)

            ④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與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說只要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圖七)。

            4.讓每個幼兒自己糾正錯誤并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1.是不是“烏龜”在跳舞(如圖八)?(是“烏龜”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種形象(如圖二~圖六),請幼兒任選一種材料,想一想這些物體的哪些部分適于活動,然后設法讓它們動起來。

            3.幼兒探索,教師應允許幼兒失敗,鼓勵幼兒創新,并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予以及時的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小熊”打起“鼓”來時,可啟發幼兒思考:“鼓槌”的角度折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筒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鼓槌”的活動有關?

            4.交流與討論。

            ①請幼兒講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是怎么活動的。

            ②你們發現了什么秘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③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這些小熊、金魚、風車等就會動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

            2.組織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濃厚的探索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4

            設計思路

            影子一向對幼兒有一種神秘感,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設計此活動,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時發展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的欲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3、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等。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等。

            3、實現要讓幼兒懂得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他究竟是怎樣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操作以激發起幼兒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操作

            1、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只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幼兒設法讓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突發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讓幼兒相互之間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說一下,為什么有的烏龜會跳舞?為什么有的烏龜不會跳舞?

            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于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說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讓幼兒自己糾正錯誤并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1)啟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2)啟發幼兒設計各種形象的小動物并能讓它跳起舞來。

            (3)啟發幼兒在讓小動物跳舞時發現了什么秘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因此小動物們就會變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告訴幼兒利用晚上的實踐來多觀察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可以使影子變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動深得小朋友們喜歡,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比較成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了》08-29

          大班科學教案《小烏龜“跳舞”》01-12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了》示例06-15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小烏龜“跳舞”》08-24

          大班科學教案《烏龜跳舞了》3篇08-29

          大班科學教案:會跳舞的小米11-27

          《會跳舞的彩帶》大班科學教案04-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紙烏龜跳舞》09-28

          會跳舞的“小米粒”大班科學教案11-10

          《會跳舞的“小米粒”》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12-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视频首页 |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