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06-02 08:36:3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科學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

            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體的各部分;學會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體驗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認知。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認識到植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對植物“身體”的組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植物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1、(出示課件小茶壺):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

            小茶壺是有幾部分組成的?

            (壺蓋、壺身、壺嘴、壺把)

            2、(出示課件):這只小的身體是由哪幾部

            分組成的?

            (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六條腿)

            3、師:那么,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今天我

            們就來研究植物的“身體”。

            (板書課題:植物的身體)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

            2、學生談觀察后的體會,認識到植物世界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3、教師出示課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們已知的大約有30多萬種。

            4、去戶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1)觀察前要想好觀察什么,觀察時要認真、細致。

            (2)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要按一定的順序,別忘了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注意保護好植物。

            2、教師出示實物:辣椒的植株,讓學生觀察,提醒學生觀察時要認真、仔細。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完整的植物,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組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問題:

            (1)植物的身體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

            (2)指說各個部分。

            (3)小組討論植物身體的構成。

            師小結:這棵辣椒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你還見過那些植物具有這六種器官?

            4、教師出示其它綠色植物的圖片,師:對,(出示課件):像向日葵、鳳仙花、辣椒、蘋果樹這樣的植物,它們

            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板書)

            5、師: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成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這六部分構成的呢?

            6、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7、匯報結果。

            8、教師小結:常見植物的“身體”一般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這六個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時間可同時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別出現,不能同時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沒有根、莖、或不開花、不結果。這需要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觀察。

            (教師出示苔蘚、蕨類植物圖片)

            苔蘚植物有兩個器官,分別是:莖,葉。

            蕨類植物有三個器官,分別是:根,莖,葉。 藻類植物有一個器官,無根,莖,葉的分化。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9、今天我們了解了植物的身體結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討論、交流)

            10、教師小結:植物可以給人類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環境,為人類呼吸提供氧氣等,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離不開植物,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課后拓展

            1、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你感覺自己表現如何?

            2、課后制定一份觀察計劃,繼續對植物進行研究。 板書設計:

            1、植物的身體

            根 莖 葉 花 果實種子 第四課時 植物的根和莖

            教學目標:

            1. 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分,莖把水和養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

            (3)設計實驗證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養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運動,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

            2、能根據已知“北極星相對不動”等事實證據,推測地球繞地軸自轉,而且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3、做模擬實驗研究北極星。

            4、主動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5、體會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證據,有助于更好地解釋現象。

            教學重點: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教學難點:北極星看上去“不動”的原因。

            教學準備:硬紙片兩張,水彩筆,地球儀,轉椅,四季星座運行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談話:人們在夜間觀星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北極星不動,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

            二、探究北極星為什么“相對不動”:

            1、看圖:(P82頁兩副圖)這兩副圖有什么相同之處?

            (1)星星都在怎樣運動?是否都有一個“圓心”?

            (2)“圓心”是否在天頂位置?是不是與天頂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2、討論:照片中為什么北極星保持“不動”?

            (1)小組交流

            (2)模擬實驗一:在一個紙板上畫出北極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轉動紙板,觀察北極星是否不動,其他星星都圍繞北極星運動。再用一個紙板當作地平線,然后旋轉紙板,觀察,哪些星星能被觀察到,哪些不能被觀察到,從這現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擬實驗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在夜間能看見星星東升西落,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怎樣能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北極星“不動”呢?

            用一個轉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墻上貼一顆星星當作北極星,請一位同學坐在轉椅上,當眼睛盯著北極星看時,北極星好像是不動的,如果視點落在哪一顆星星上,周圍的星星就會圍繞哪一顆星星運動。

            (4)觀察陀螺運動,想象:陀螺轉動時,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能想象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5)模擬實驗三:在一個球上貼幾個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讓球自轉的同時,想辦法讓小人能看見教室一面墻上的“北極星”不動。

            (6)閱讀P83頁的資料,研討一年中北極星“不動”的原因。

            三、拓展:

            1、觀察地球儀,思考:地球儀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鐵軸要做成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轉還有什么特點?填寫P83頁的表格。

            板書設計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 地軸始終是傾斜的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的過程;經歷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驗證推測的過程。

            2、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在外部形態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認識種子和果實的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激發探究植物種子和果實的興趣。

            3、在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植物的多樣性、植物與動物、植物與人類等知識的直接認識。

            教學重點: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測量栗子跳動與滾動的距離。

            教學準備

            1、選擇一些常見的植物果實和種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蒼耳等。

            2、在校園里尋找一塊適于測量栗子跳動與滾動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盡量選擇與栗子樹接近。(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植物進行代替栗子樹。)

            3、蒲公英飛行距離的測量記錄紙(表格由學生自己設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約能產生多少粒種子?

            2、模擬實驗:用紙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頂端放上油菜種子,下鋪一塊厚的絨布,讓種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 討論:種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會產生怎樣的情況? 觀察油菜的果實。 請你推測一下:你覺得油菜的種子是怎樣散播到遠處的? 你有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推測? 匯報驗證推測的方法。

            2、測量栗子跳動與滾動的距離 觀察栗子樹的`圖片,認識栗子的果實。 栗子成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落下來,你估計會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個在我們課堂上進行驗證的方法嗎? 到校園里分組進行測量。 測量提示:負責拋落栗子的同學不能將栗子往下扔,而讓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測量的起點應該是栗子的垂直落點。 匯報測量結果:跳得最遠的是多少距離?在測量過程中你還有什么 新的發現?怎樣的栗子跳、滾得最遠? 得出結論。

            3、觀察隨風飛行的蒲公英種子 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蒲公英的種子:你有什么發現? 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種子的? 設計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分組設計記錄表,測量蒲公英的飛行距離。 匯報測量結果,得出結論。

            4、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分類整理成冊。

            板書設計:

            2.5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1、觀察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

            2、測量栗子跳動與滾動的距離

            3、觀察隨風飛行的蒲公英種子

            4、收集有關植物散播種子的資料

          科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

            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進行嘗試并加以改進。

            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科學知識

            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

            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

            了解發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善始善終地從事一項活動。

            有精益求精的行為傾向。

            重點難點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科學原理及其應用的資料,氣球、輪胎、卡紙、剪刀、膠帶、吸管、泡沫板、木塊、橡皮泥、葉輪、皮筋等。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懂得和解釋是一種本領,能將所學的科學原理應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領。

            2、你知道在科學的發展史上有哪些將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嗎?

            二、探索和調查

            1、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科學原理應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閱讀書上73頁的資料。

            3、出示做小車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氣為動力,比一比誰的小車跑的又快又遠)

            4、要想在比賽中獲勝,你覺得做小車時應當注意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的依據是什么?

            5、回憶一下,做空氣動力的小車運用到了我們以經學過的哪些知識?

            6、學生動手制作。

            7、小車進行比賽。

            8、交流有關小船的資料。

            9、設計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圖和所需的簡單材料。(應當配有文字說明)

            10、你認為制作的小船應當涉及哪些科學原理呢?

            11、討論交流。

            12、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圖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制作一個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學原理呢?

            三、回顧和解釋

            1、今天,我們將自己所學的科學原理應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這也是一種拓展。

            2、其實,科學發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來改善人類的生活,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

            3、你在平時做過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們是根據哪些科學原理嗎?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傳熱比賽》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7課。本課是學生在認識了什么是熱,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怎樣傳遞之后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熱傳遞的性質而設計的。這課與后面的《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知識特點及熱傳遞的.特征和實際應用。通過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和整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都是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的。因此,根據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愛提問的情感和行為特征,展開相應的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歸納,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熱傳遞的特點,并能區別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能理解熱傳導的特點。

            2、能設計實驗要研究的問題,并能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熱傳導的例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一把小勺,讓學生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2、學生猜測后摸摸。

            3、對比實驗:老師把勺子放到熱水里,過一會兒在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4、提出問題:勺把兒是怎樣變熱的?

            5、講述:熱水把熱傳到勺把兒上,那么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

            1、猜想: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三)實驗操作 觀察匯報

            1、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2、實驗操作

            3、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四)討論分析 得出結論

            1、分析:火柴為什么從一端依次掉下?

            2、討論: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3、總結實驗結論

            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4、播放課件:熱傳遞。

            5、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探究幫助瓶子“吃”進雞蛋的力量是什么,培養學生探究大氣壓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設疑引題。

            出示“吃”進雞蛋的瓶子,學生思考:雞蛋是怎樣進去的?

            揭題:瓶子“吃”雞蛋。

            2、瓶子“吃”雞蛋的設計和嘗試。

            (1)學生討論:怎樣讓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雞蛋“吃”進去?

            (2)學生自行設計活動。

            (3)學生實施自己設計的活動。

            3、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1)思考、討論:是什么力量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2)集體匯報,教師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己的想法和推斷。

            (3):是天氣壓力在幫助瓶子“吃”雞蛋。

            4、生活中的.大氣壓。

            (1)思考:還能在哪里找到幫助瓶子“吃”雞蛋的力量?

            (2)小組交流,用學生帶來的材料或教師的材料動手實踐。

            (3)全班交流,教師再可適當舉例。

            5、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1)讓學生猜猜墊板會不會掉下來。

            (2)學生實踐,親身經歷墊板是否會掉下來。教師強調杯子內不能留有氣泡。

            (3)思考:墊板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6、。學生自評。

            7、活動延伸。

            學生思考:能否讓瓶子把“吃”進去的雞蛋再“吐”出來?

            自行設計實踐,并要求在課外和家長一起讓瓶子“吃”進雞蛋,再來驗證自己設計的能否讓瓶子“吐”出雞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模板03-25

          關于科學教案03-28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电影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 | 亚洲911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 亚洲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