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26 09:36:12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常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常用6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筷子、勺子、吸鐵石能從米中取出小鐵珠,感受吸鐵石給米中取物帶來的方便。

            2、能積極參與活動,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萌發進一步探索吸鐵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每組準備一個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鐵珠。

            2、每組準備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鐵石。分別放置在小籃子里。再準備每組一個空盆子。

            3、教師準備二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來偷吃米,還把許多的小鐵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鐵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辦法幫我把小鐵珠取出來嗎?

            幼兒自由說說取小鐵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讓幼兒說說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鐵石,猜一猜,這些工具能把小鐵珠取出來嗎?

            2、出示統計表(一),介紹記錄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師說明要求:每人選一樣工具,把取出來的小鐵珠放在空盆子里。換工具時要把原來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來。取出小鐵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樣取出來的?

            2、幼兒開始取物,并記錄(記錄在相應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請幼兒說說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樣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樣?

            3、什么工具取回形針又快又方便?幼兒自由地說說。

            四、取鐵珠比賽。

            1、每人取一樣工具,不能換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鐵珠,在老師規定的.時間看誰取的小鐵珠多,老師喊停必須停下來,否則算犯規。

            2、記錄結果,數小鐵珠的個數,在記錄(二)中填寫。

            3、得出結論:取米中的小鐵珠用吸鐵石又快又方便。

            【活動延伸】

            吸鐵石有這么大的本領,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做什么呢?我們下次再來討論。

          科學教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光在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白天,享受太陽光的普照,夜晚,燈光為幼兒照明,生日時,幼兒在蠟燭光下許愿,霓虹燈光的閃爍讓幼兒感受夜的絢爛,火光為幼兒驅走嚴寒,紅綠燈給人們帶來……但幼兒往往只知道太陽出來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開亮電燈家中變亮了,點了火所以感覺暖和了,對于為什么太陽出來天會亮,為什么燈光能照明、為什么火光能取暖卻不了解,學習科學《明亮的光》能讓幼兒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科學知識。

            二、活動目標:

            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一些深奧的科學道理還不能理解,本班幼兒又是生活在農村,所以對現代化科技對光的應用都不熟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1、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對人們生活的好處。2、向幼兒介紹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多了解光,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為幼兒學習光作好準備,我作如下準備工作:1、在操作區中投放手電筒、蠟燭、電池、電珠、火柴等,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探索,自主發展。2、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讓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3、聯系讓和一起觀察星星,點上蠟燭為幼兒過生日。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電事故”,讓幼兒在有意無意中多和光接觸,為了解光的來源、光的作用作好準備。5、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圖片等。

            四、活動流程: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以下流程圖:自主探索→觀察比較→共同探討→觀看錄像→結束。

            五、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法等。

            六、教學過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來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個能吸引住的開始能有利于激發幼兒對本活動所授內容的.興趣,使幼兒的思維自始至終地圍著活動內容展開。在幼兒自主探索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積極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試中學、想中學,能體現出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嘗試精神。所以一開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設計“亮亮找朋友”的探索活動,給幼兒準備了許多實物,如手電筒、火柴、手機、洋娃娃等,讓幼兒找找哪些東西是亮亮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讓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是亮亮寶寶的朋友,啟發幼兒想出太陽、星星、電燈等,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

            2、觀察比較:比較光的不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制作一張家里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搜集并了解有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里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

            每天我們的家里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余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么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么處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2、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師: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①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顏色、標志)(找兩三個孩子說)這是什么標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②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志,這是不可回收標志。回收以后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后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①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劃圈的,再說不劃圈的)

            ②提問:誰愿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③個幼回答。

            小結:

            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廚余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才分的特別好,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為什么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教學讓幼兒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個1。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電教片(4幅)? 裝有許多小花的小包(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小果樹請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想)

            二、過程

            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

            小果樹請小雨點做客,小雨點很高興,讓小果樹喝飽了水,小果樹長出了葉子。

            A、請小朋友一起數長出了幾片葉子?(5片)過了一段時間又長出一片,請小朋友看現在是幾片葉子?(6片)

            5片葉子添上1片是6片葉子,那5添上1是幾?(6)(同時貼出數字6)教師引導幼兒說上幾次,5添上1是6。

            B、小果樹的葉子長多了,它請小鳥做客,小鳥很高興,幫果樹捉蟲子。請小朋友一起書友幾只小鳥?(5只)過了一會又飛來1只小鳥,請小朋友看現在有幾只小鳥?(6只)

            5只小鳥添上1只是6只小鳥,那么5添上1是6。教師引導幼兒說幾次,5添上1是6。

            C、小果樹開花了,請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興,幫小果樹傳花粉。請小朋友一數有幾只蜜蜂?(5只),請幼兒想想再添上幾只是6只?(1只)

            引導幼兒說出:5添上1是6。

            D、小果樹結果子了,它請來許多小動物,請幼兒數一數有幾只小動物?(6只)

            1只小動物用1 表示,6里面有6個1 。

            三、總結

            今天小朋友學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個1。

            四、幼兒動手操作

            給每個幼兒發一包小花。

            活動反思:

            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幼兒喜歡的故事,并把本節教育要點貫穿于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動的電教片,使幼兒在欣賞畫面、聽故事的過程中無意識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興趣很高,因此在最后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幼兒都能熟練并正確的靈活擺放,掌握很好。

          科學教案 篇5

            目的:

            1.感知蠟燭燃燒的現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培養探索興趣和觀察力。

            準備:

            1.打火機、蠟燭、盤子人手一份。

            2.幼兒兩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過程:

            一、點蠟燭

            1.引導幼兒討論晚上停電時,我們可以用哪些辦法照明?

            2.請幼兒使用桌上的材料(蠟燭、打火機、玻璃杯、盤子),想辦法讓蠟燭燃燒,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勵幼兒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時肯定幼兒的探索行為。如:有的幼兒把杯子倒扣在盤子上,再將蠟燭固定在杯底上(如圖①),有的幼兒用杯子罩住蠟燭(如圖②),有的幼兒把蠟燭放在杯子里(如圖③④)。

            4.啟發幼兒按圖②方法操作,說說蠟燭有什么變化。(蠟燭熄滅了。)

            5.啟發幼兒討論:為什么蓋上杯子,蠟燭會熄滅呢?

            6.讓幼兒帶著疑問再次操作,說說自己的新發現,如蠟燭燃燒時,杯子會發熱、會變黑,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杯子里會有小水珠等。

            二、誰的蠟燭先熄滅

            1.讓同桌的兩人點燃兩支相同的蠟燭,同時蓋上杯子(一大一小),說說自己的發現。

            2.提問:誰的蠟燭先熄滅?為什么小杯子里的蠟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蠟燭后熄滅?

            3.引導幼兒再次用實驗驗證哪只杯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說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時間長,后熄滅。)

            三、怎樣使杯子里的蠟燭繼續燃燒

            1.啟發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蠟燭一直燃燒?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種方法,請幼兒介紹并演示,如蠟燭快要熄滅時揭開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導幼兒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大班教案——科學活動《磁鐵》(公開課)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個紙杯,內裝回形針兩個。

            3、畫有磁鐵的'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現磁鐵,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 請你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 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 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里,教師個別指導。

            3、小結磁鐵有哪些好朋友,教師做記錄,并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 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游戲:紙杯里取回形針。 引導幼兒運用磁鐵解決問題。

            規則:不能將磁鐵從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 紙條,后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里?

            2. 邊聽故事邊通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的理由。

            3. 提問:故事里誰喜歡夏天?她為什么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按同樣方法提問)

            二、游戲四季輪換拍

            1. 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娃娃。

            2. 聽游戲帶領著發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么季節?”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么季節?再過去又是什么季節?”兩手分

            別拍在相應圖上,并回答“夏天…….”

            連續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婷婷网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日韩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