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
2008年11月,張海迪當選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她說:“我要振奮精神,讓自己的精神飛翔。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殘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變,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和很多同志都會盡最大的努力,為殘疾人擁有更好的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直在為改善殘疾人生存狀況不懈努力的張海迪,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殘疾孩子唱歌,在世界婦女大會上呼吁關愛殘疾女童,她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赐鹿牙先撕蜌埣矁和o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她以自己的事跡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多次為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和保障撰寫提案。在2004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她提交了《關于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張海迪多年來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為下鄉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吁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些事跡讓人們記住了張海迪,記住了那個說過“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的“灰姑娘”,記住了那個數次打破醫生對她生命期限的預言、昂頭笑對人生的“弱女子”。“愛美愛笑愛生命,至情至性張海迪”,這是一位采訪過她的記者的感言,也是對她最精到的描繪。
年過五旬,當年的“海迪姐姐”已不再年輕;時過境遷,如今的“80后”、“90后”對她的事跡可能不再耳熟能詳。我們重溫海迪的故事,是為了見證一個道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夢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澆灌。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海迪依然“年輕”,“海迪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歷程評述:
在今天的一些青少年看來,奮斗、磨煉、挫折,這些成功前的環節最好通通省略,最好自己走在大街上,能被大導演、大星探一眼看中,最好能憑借一部片子、一場“選秀”一夜成名……
張海迪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夢。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后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驗證了風雨之后終見彩虹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