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以下是yjbys小編帶來的清明高清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1.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清明高清圖片【1】
2.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清明高清圖片【2】
3.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彥《蘭陵王·柳》
清明高清圖片【3】
4.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 高翥《清明日對酒》
清明高清圖片【4】
5.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清明高清圖片【5】
【清明節名稱的由來】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