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論文

          時間:2022-08-24 03:24:06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論文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并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論文 ,歡迎閱讀。

          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的探討論文

            摘 要:環境會計(又名綠色會計)是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會計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環境資源惡化和修正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環境會計的研究有助于拓寬我們的視野,要求我們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整個社會效益結合起來,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入21世紀,環境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環境會計;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法規體系

            一、環境會計的概念

            環境會計也叫綠色會計,是指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換言之,是指主要以價值形式,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于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

            二、環境會計的前提條件

            (一)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尤其要加強領導者的科學發展觀思想。

            我們周圍的環境已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關系到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要求每個人都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各級政府要在更新只注重經濟效益的傳統觀念基礎上,向企業宣傳樹立生態環境無害化的綠色文明理念,建立企業清潔生產的生態環境戰略發展觀念。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把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從根本上改變黨政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推動粗放型增長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約型模式轉變,從而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經濟建設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

            (二)建立環境受益和補償機制。

            國家應遵循“誰保護誰受益,誰破壞誰恢復,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原則,建立環境補償機制,以利于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公平競爭。企業投資于環境維護,改善并從中取得效益,也必須有長遠發展的打算,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否則企業花了很大力氣所進行的風險投資,結果不到一年半載就被兼并或破產清算掉,那幺每個企業都不情愿這樣做。

            (三)完善科學的環境會計體系。

            即是要解決傳統會計方法與生態會計的許多估計之間的矛盾,同時制訂各種環境績效衡量指標。國家相關部委,如財政部、經貿部、環保局等應聯合制定相關政策,推進環境會計核算的宣傳和試點運行工作,借助我國目前提倡“綠色GDP”的發展戰略,建立適合我國經濟體系的環境會計核算框架。

            (四)健全法律法規建設

            以法律形式約束、規范人們的經濟行為必須符合環境發展的需要。

            三、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

            環境會計的確認是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入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例如,由于企業推行環保政策,積極執行環保措施而享受到的國家給予的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應確認為收入要素,將“土地資源”確認為資產要素,將“環境補償費用”確認為費用要素等。確認標準為:一是綠色效益的現實性。人類無意識地向自然界索取或環境自發地提供給人類一定的環境效用。二是綠色效益的同本計量性。可靠計量性是指會計計量的可予核實和反映的真實程度。綠色效益的確認是十分復雜的,必須綜合適用會計學、生態學、資源學與數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在完整意義上,會計計量就是運用一定的計量尺度(計量單位),選擇被計量對象的合理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或列入有關財務或會計指標的各項經濟業務及影響的數量的會計處理過程。環境會計報告其形式是多樣的,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貨幣信息,也有以實物、技術等指標表示的非貨幣信息。其大致可分為如下兩類:

            (一)綠色財務信息

            主要通過財務數據披露與“綠色”有關的信息。例如:企業回收的“三廢收入”;環境治理、研究開發投入;因環境污染而支付的罰款;企業可能的環境收益等。

            (二)綠色環境報告

            主要通過編制專門的環境報告來提供企業的環境績效狀況。例如:廢品回收率、排放率、資源的使用效率及其變化情況;企業自定的環保指標,及其與國家或國際標準的對比;企業為社會及自然生態環境所做的重要公益活動等。具體披露事項為:第一、有關環境問題類型;企業關于環境保護的措施和方案。第二、企業自定的環境排放指標以及企業如何對待這些指標。第三、根據政府法體規定而來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達到的程度;環境保護措施對目前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損益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第四、環境經常性支出的數字;已經資本化了的數字及攤銷情況。報告的形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把環境會計要素直接添加到原有的會計報表中去,另一種則是設置獨立的環境會計報表。

            四、環境會計的展望

            今后我們應把創建環境會計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適當的會計理論引導。政府應當不斷地引導會計界在環境會計方面作些研究,或者成立環境會計理論及運用專題課題組認真研究出相應成果,提高我國環境會計理論水平,促進環境會計理論早日與實踐相結合,使環境會計能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第二、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環境會計法規體系,可以由人大頒布法律,財政部制定《環境會計準則》,《環境會計制度》,《企業環境會計實施細則》,再制定內部核算細則來推行環境會計。目前,會計委派制的全面試點工作正在湖北省率先展開,可以“委派制”為契機,帶動環境會計的發展,增強環境會計的引導和監督功能,從而能夠全面、公正地反映企業經營者受托責任完成情況,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環保的需要。第三、采取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實施方針。嚴峻的形式要求我們迅速全面開展環境會計,但考慮到環境會計是一門邊緣性應用科學,它的實施有賴于企業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具體實施時,可在與環保密切相關,人員素質高的地區或行業重點試行,加強他們的環境會計工作,待時機成熟時,向全國推廣、普及。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與環境的聯系會越來越強,用會計處理一些環境問題必然會成為當代和未來會計學發展的一大趨勢。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性爱图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