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

          時間:2023-01-25 18:40:51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耙魳方逃峭ㄟ^培養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覺教育”。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

            [摘要] 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健康的道德行為,促進身心健康;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幫助學生實現正確的道德理想,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和諧”的人。

            [關鍵詞] 音樂教育 德育 大學生

            音樂教育以形育人、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它是一種最活躍、最生動、最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的特殊性。同時,德育在高校教育中一直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德育不僅僅是德育工作者的專利,它應該貫穿在任何一項教育中。因此,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放在首位的事情。

            音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對于這一點,革命導師列寧早就講過:“音樂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有力武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感情的純潔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礎,而這種感情正是音樂和歌曲培養出來的!蔽覈魳芳屹R綠汀也認為:“音樂是培養人民高尚道德品質、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他們之所以如此重視音樂教育,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音樂教育是進行德育的一種極好的方式。

            作為德育的主要內容和有效途徑之一的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德育方面來講,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音樂教育能夠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體驗。音樂這種最具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兑魳氛n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教育說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簡明地說,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它具有審美性、多元性、工具性等基本性質,它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為審美的主要途徑,以技能技巧的傳授作為審美的工具,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了高尚的形象,使人在愉悅之中接受教育,振奮精神,培養情操。它發之于心,因此也能動之于心!胺惨糁,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樂記樂本篇(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音樂正是通過高尚的音樂思想、深厚的音樂情感和優雅的音樂品位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教育思想,他認為學音樂并非為藝術而藝術,乃是把音樂作為陶冶性情和修身的手段,使受教育者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那些充滿濃郁時代氣息的優秀音樂作品,給人以振奮、鼓舞和鞭策。對此,青年學生的感受是深刻的。不知何時起,將革命歷史歌曲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成為了音樂教育德育特征的最突出表現,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曲《松花江上》,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淚卻強烈地感染著愛國的中華兒女們,在聲淚俱下的演唱中,蘊藏著要求起來抗爭的力量。一曲《黃河大合唱》激起了多少革命志士的斗志,喚起了多少中國人的抗戰熱情。有許多的學者、作曲家把一些標準的行為規范,理想的道德行為編成了童謠,譜成了歌曲讓孩子和學生們傳唱,使他們在娛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八榮八恥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明晰。你拍二,我拍二,愛國愛校愛伙伴……”讓孩子們在音樂游戲活動中得到教育。

            二、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道德行為,促進身心健康

            人的身心由人的生命有機體和情緒、個性、性格等心理因素構成,即是指人的身體和心理。那么,什么是人的健康的道德行為呢?我認為,除了智力正常、意志堅強、人格統一、人際關系和諧以外,最普遍、最鮮明的標志是人的情緒穩定和有愉快的心境,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思想、意圖是符合社會道德,符合法律、法規的行為即是健康的道德行為。

            一般德育的過程包括知情意行。始于知,終于行,情意為過渡。而音樂正是將美的音響作用于人,產生美的情感,由情至意,產生美的形象,因情導行,意行互動,產生健康的道德行為。托爾斯泰認為:“人們用語言相互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币魳犯袆拥氖侨说男撵`,強調的是情感的體現,是以情感為基礎的一種思想和行為教育形式。因為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調和音色等,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它往往與人的生理節奏和旋律產生共鳴和協 調,從而使人感到愉悅暢快、和諧統一的美感。這種美的愉悅就是健康人的心理標志,即有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境等等。比如,在音樂表演特別是集體表演中,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領悟到克制自己的表演欲望而服從集體的必要性。在合唱中,學生擔任的聲部在織體中所處的地位在不斷地變化,一會兒是主旋律,一會兒是副旋律,恰似人的社會角色頻繁轉換,一會兒是主角,一會兒是配角,可以幫助學生避免過分的好高騖遠和自卑心理,可以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公德和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這種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行為,就是符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的健康的道德行為。

            三、音樂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

            古希臘人把音樂稱為“靈魂的體操”,強調了理想人格的形成有賴于音樂學習。音樂具有提升人格的特殊力量。音樂是最典型的表現藝術,是主情的藝術,一部音樂作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感情世界。黑格爾說:“音樂是透過人心靈與主體合而為一最情感的藝術”。音樂能夠反映出最內在的自我,既是一種自我心理投射過程,也是一種對音樂藝術美的欣賞與追求。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命超越了種種障礙而獲得了自由和無限伸展的空間,內心直接地獲得那種純粹而強烈的美感或生命升華感。

            從《我的祖國》到《和諧中國》,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眾人劃槳開大船》,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的優秀作品很多,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化的德育教育,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一種間接形式。但是同時,不健康的音樂能使人低沉消極,黃色歌曲、低級下流的音樂能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2007年,新華網轉載了5月12日《北京青年報》的一條評論《對惡搞《國歌》說“不”》。這一時期,一些人的手機上收到了按《國歌》曲調填詞的股歌。在這多元的社會里,非正式文化不僅可以存在,而且作為正式文化的補充,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即使是一些有惡搞色彩的段子,只要不違法,不侵害他人利益,我們盡可以看成了一種詼諧、調侃而輕松一刻,一笑了之!皣枳鳛榇硪粋國家的聲音,就如同國旗一樣,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應該得到尊重”(夏學鑾,2007年5月9日)。國歌響起,一派莊嚴,從百姓到官員,從軍人到孩子,站立、注目、行禮,民族情感便油然而生,這就是在音樂教育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了一種德育教育。

            四、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是人和社會進步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項內容。音樂教育在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靈感,顯現創新價值等方面獨具魅力。一是從音樂的創作來看,本身就是一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新過程。音樂教育通過音樂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可以把一些不正當的、對社會有害的東西加以諷刺、鞭策,引起人們對“丑”的憤怒和對“美”的頌揚,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二是從作品的表現方式來看,無論是創作手法的創新、創作體裁的創新,還是演繹方式的創新(包括老歌新唱、老曲新詞),都體現了二度創作的創新過程。2004年,北京大學的《未名》、清華大學的《近春》、武漢大學的《珞櫻》、南京大學的《影秋》、吉林大學的《季節》和南開大學的《綠野》,校園音樂合集《綠色音符》中大學生們以原創音樂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心情故事,表露出了純真的情感,也傳達了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獨特理解;三是從以情啟智方面來看,音樂審美活動不僅能增強人探索真理的熱情,激發創造性思維,而且還能啟迪人的智慧,拓展人的思想空間,指導人們對科學規律的探索。美國研究人員曾對音樂是否可以提高人的能力進行實驗。實驗抽取樣本人員36人,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播放莫扎特的鋼琴曲;第二階段播放輕音樂;第三階段什么音樂也不播放。每一階段結束時對學生參與人員進行智商測驗。結果表明,第一階段參與人員的智商普遍提高9%。

            五、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和諧”的人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全民音樂教育”所下的定義時說:“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和諧的人!闭軐W上認為“美就是和諧”,音樂之美就表現為和諧之美。音樂培養人美的感情,激發人對美的追求,運用知識去創造美,在創造過程中不僅創造出新的物質產品,同時發展了人的才能,情感得到豐富,精神得到升華,從而造就出和諧的人。培養“和諧”的人是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音樂教育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樂特殊的表達方式,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永遠追求真善美的人。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教音樂不是我的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鼻疤K聯卡巴列夫斯基認為,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备枨稙榱苏l》、《常回家看看》、《朋友》、《愛的奉獻》等,把傳統的仁、禮、忠、孝、義、愛、誠等“善”的思想較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引導人們感受美、發現美、理解美、評價美、創造美,使年輕一代情感得到豐富,精神得到升華,從而造就出“和諧”的人。

            音樂以其獨特的形式在大學這個圣潔的殿堂里占據險要位置。這種流動著的藝術不受時空的限制,直視人的心靈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寓德育于音樂教育之中,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就能在音樂中得到激勵、催生和強化。但德育與音樂教育不能劃等號,不可互相代替。教育實踐中要做到教“歌”不忘育人,但切不可人云亦云或嘩眾取寵。無論是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是文化素質,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都能得以提高,進而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黃再光。略論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2):56—57。

            [3]李蓉。淺談音樂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371—372。

            [4]鐘傳惠。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OO4,(3):99—100。

            [5]柳良。音樂之旅[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2。

          【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德育論文01-13

          德育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2-15

          德育論文(通用5篇)07-27

          初中德育論文15篇01-13

          小學信息技術德育論文12-10

          初中德育論文(15篇)01-13

          初中班主任德育論文09-24

          班主任德育論文怎么寫01-12

          教師德育論文題目08-09

          初中德育論文(集錦15篇)01-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看黄a∨无毒网站免费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电影 | 先锋在线资源日本 | 色综合综合久久88网色鬼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