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選擇交給學生的教學論文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努力構建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以貫徹新理念,實現教學過程、方法的根本變革。
設置“課堂超市”——進行選擇性學習
讓學生自選學習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難度都不大,教師完全可以大膽放手,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研讀。在學習《林海》一課時,我讓學生從描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分欣賞揣摩。因為是自己最喜歡的,學生學習興趣十分高漲。由于有權決定學自己愛學的、能學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同書上的語言文字結合起來,學得有滋有味,講得繪聲繪色,把大興安嶺的美描述得如詩如畫,找到了“我是學習小主人”的感覺。
讓學生自選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于是,有的吟誦,有的揮毫,有的繪畫,有的表演,學生們興趣盎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受,個人的特長也得到了發揮。
讓學生自選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自覺選擇,以不斷提高學法的運用效率,同時發展學生的選擇能力。教授《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我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想一個辦法,概括整理一下,讓其他同學一看便明白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匯報時,有的說是用概括各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有的說是用列小標題的方法,有的說是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等等。學生精彩的發言,讓我感受到了創新思維火花的迸發。
讓學生自選學習伙伴。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組討論的學習方式,這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選擇學習伙伴,討論、解決問題。
設置“作業超市”——布置選擇性作業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指向。因此,教師應設計一種多梯級的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練習的數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選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定內容,讓學生自選題型。如學習《葡萄溝》后,我們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必做的基礎題,另外還可以設計幾個題目,讓學生選做:
畫葡萄,根據課文為一串串葡萄上色,張貼到教室內,布置葡萄園;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葡萄溝物美、景美、人更美的意境;假如你去葡萄溝旅游,熱情的維吾爾族老鄉會怎樣招待你,請寫下來;請你為吐魯番的葡萄干設計廣告;查地圖,找資料,請你當導游寫一段導游詞。
這樣既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下限要求”,又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同一次練習過程中都有所提高。
定范圍,讓學生自選內容。如學了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之后,可讓學生自選寓言、童話故事閱讀和欣賞,數量自定,內容自選,然后舉行讀書匯報會,定期評比。這種作業有彈性,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切實做到了因材施“作”。
定目標,讓學生自選方法。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加以識記,而不是由老師告訴學生這個怎么積累,那個怎么掌握。
設置“評價超市”——開展選擇性評價
根據語文素質構成的內容,我們確定了語文教學的如下評價指標: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語文實踐活動和語文常規習慣。又根據學生個人的語文特長成立了各種評價小組,如:識字、寫字評價小組、閱讀評價小組、手抄報評價小組等。
評價時間自選。除教師設計的各種書面測試外,朗讀、口語交際、課外閱讀、口頭作文等內容的評價時間可由學生自己確定,然后由教師或評價小組進行評價。
評價方式自定。我們建立起了印章(紅花、紅旗、五星、大獎)加激勵性評語再加語文特長的方式評定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對評價結果不滿意的學生,允許重新評價,并按最佳成績記錄;提倡自我評價和自我欣賞;可以互評、小組評價、全班評價,加上教師評價,使評價更為客觀準確。
【把選擇交給學生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現代語文課應該交給學生什么?(教學論文)12-06
把鑰匙交給學生(人教版九年級教學論文)12-06
五年級數學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論文06-22
課堂教學中把權力交給學生的教學反思07-02
選擇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7-06
大學生就業選擇論文03-31
交給春天作文03-08
交給春天詩歌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