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把握新常態著眼新未來
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財新峰會“新常態 新改革” 的“教育改革:市場創造機會”分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教育專家們,分別就中國當下形成的“教育新常態”,以及未來改革目標的定位,進行了分析探討,建言獻策。
王烽:構建管辦評分離的教育治理體系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體制室主任王烽提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形成了當下的“教育新常態”:即由規模擴張,進入到內涵發展、多元化需求、選擇性需求的階段。而這種教育新常態,“根植于社會、根植于生活”。支持這一教育新常態,則需要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改革的目標,則是構建管、辦、評分離的`教育治理體系。
王烽說,過去30多年來的經濟改革,使中國教育從原來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發展到當前的以人為本,為人發展服務。
但同時,教育領域的利益格局也在形成和固化,每個社會階層對教育都有不同的需求。教育從過前的供給導向轉到需求導向,市場和社會對教育領域均提出了日益強烈的需求。
王烽認為,經濟改革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放權、競爭的改革視角,也帶來了營利性的導向,出現了過分注重效率的趨向。
王烽說,如今,教育已由規模擴張發展到內涵式發展階段。多元化需求、選擇性需求日益增長,成為新常態。這種教育新常態需要教育“根植于社會、根植于生活”,真正體現學生自己的成長,“不是再把學生關起來,和社會生活隔絕”。
王烽指出,適應這種教育新常態的體系,應該是一個開放、多元、靈活、公平的教育體系。因此,需要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拔艺J為的總目標,是構建管、辦、評分離的教育治理體系”。
在王烽看來,這樣一個教育治理體系,一是要對政府進行限權,政府要“依法治教”;二是要學校自主自律,“限定政府權力以后,學校要自律。那這個權力放到學校才能得到很好的行使”,再加上社會參與,形成體制內外共生的格局。三是放寬民營機構的準入門檻;四是評價標準由單一評價標準向多元評價過渡。
【論文:把握新常態著眼新未來】相關文章:
關于國企要主動適應新常態的論文06-22
新常態下持續實現轉型升級論文04-11
新常態下會計職業道德的構建論文06-29
如何讓“四動課堂”成為教學新常態論文04-30
新常態下班級管理模式探析論文06-24
新常態下教學創新與學生能力培養的論文06-19
新常態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創新分析的論文06-24
新未來,新氣作文08-21
把握新課改突出體育教學新特性論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