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

          時間:2021-06-19 15:41:53 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教師需要關注和重視的一個問題。下面,筆者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

            一、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教育教學活動是小學生進行學習的關鍵方式,活動有效地統一了客體和主體,是學生提高認知的直接性淵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當中去。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連加知識的時候,劃分成為觀察—發現—操作這幾個層次。先是要求學生對黑板上的圖片進行觀察,圖片上畫了2只大熊貓在吃竹子,然后教師將畫著4只熊貓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它們正在往2只大熊貓的方向走去,最后的時候,教師將畫著3只熊貓的圖片貼到2只熊貓的后面。要求學生對這個操作過程進行觀察和思考,然后提問學生:“這個時候一共是多少只大熊貓在吃竹子呢?”學生能夠迅速地說出原先是2只,后來又來了4只,又來了3只,一共是9只大熊貓在吃竹子。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設計適宜的問題教學情境

            實踐證實,教師教授學生新知識應當立足于學生固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為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想,靈活、有效地處理教材知識,積極地開發教學資源,創設適宜的問題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立足于固有的認知基礎,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如何計算梯形面積的`時候,需要明確學生已具備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經驗,進而為學生創設下面的問題情境:

            (1)你想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計算梯形的面積呢?

            (2)想一想怎樣的兩個梯形可以拼接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呢?因為學生業已具備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夠拼接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經驗,所以學生在思考和操作之后,能夠發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能夠拼接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且能夠發現梯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1/2,進而能夠迅速地獲得計算機梯形面積的方法,最終實現了新教學模型的建構,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總之,要想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務必以學生作為核心,認真地設計教學問題,通過自學、探討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去,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論文10-08

          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論文10-08

          地理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09-02

          小學特殊學生心理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09-14

          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研究論文10-07

          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論文10-08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論文10-07

          有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論文06-26

          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09-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