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農機科技發展方向探究論文

          時間:2021-06-25 08:39:13 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遼寧農機科技發展方向探究論文

            隨著遼寧農機動力數量和質量的大幅提升,農機科技面臨新的問題。簡要介紹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當前遼寧農機科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探討遼寧農機科技發展方向,為提高遼寧農機的科技水平提供參考。

          關于遼寧農機科技發展方向探究論文

            近年來,隨著農機購置補貼及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等補貼政策的實施,遼寧省農機動力及裝備的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加速了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為遼寧農機科技水平提升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1 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成就

            1.1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

            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1%,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2.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5.0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10位;年均遞增速度為4.2%,農業機械化發進入高速增長期。政策是農機化綜合水平提高的主因。

            1.2 農機科技貢獻率不斷增加,成為農業科技應用的重要載體

            農機裝備結構不斷改善與優化,促進農業科技大面積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機械育插、精量播種、聯合收獲等節本增效機械化技術推廣作業面積不斷擴大。據測算,農機對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科技貢獻率達20%以上。

            1.3 農業裝備數量不斷增長,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2011—2014年,全省農機化投入124.1億元,其中中央農機購置補貼34.1億元;新增機具88.3萬臺套,受益農戶25.7萬戶。全省拖拉機保有量達到55.6萬臺,配套機具78.9萬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2 708 萬kW,比“十一五”期末增長20.5%。

            1.4 農機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成為構建新農村的重要力量

            到2014年底,全省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機戶達到61.7萬戶,各類農機人員99.5萬人,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農機合作社2 152個,服務面積180多萬hm2,服務農戶105萬戶。除從事農田作業外,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還在畜牧業、林果業、農產品加工業、治山治水、植樹種草、農田基本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5 農機經營效益不斷增長,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到2014年底,全省農機經營收入達124億元,其中農機作業純收入104億元。農機戶年均經營收入達20 113元,是全省農民人均收入2倍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11 196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農業機械化功不可沒。

            2 遼寧農機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機科研力量出現萎縮,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全省擁有省級科研機構1個、市級科研機構3個。這3個市級科研機構有2個轉向農機推廣或質量監管職能,科研主業發生偏離。省內農機科研力量大大縮減,縣鄉(鎮)級更加弱化。全省農機科研力量集中于省級科研院所和高校。

            2.2 產學研聯結不緊,缺乏聯結互動機制

            科研成果沒有形成科技生產力,農機市場主產品多為外阜或國外產品,缺乏大中型農機動力生產企業,主要產品集中于農機配套領域,產值過億的企業寥寥無幾。產學研結合松散,沒有形成研發合力。

            2.3 農機農藝融合深度不夠,無法相輔相成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機與農藝結合越來越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科研課題研究和技術推廣環節,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更加緊密。只有兩者相輔相成,相互適應,才能真正顯示出農機科技的高效增產作用。

            2.4 農機化協調發展不夠,區域農機化發展存在矛盾

            對農機化快速發展、農民需求的迫切程度認識不夠;對農機化發展速度關注較多,對結構、質量、效益和安全的協調統一關注不夠;對糧食作物機械化關注較多,對促進經濟作物、林果業、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全面發展研究不夠;對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關注較多,對促進東部丘陵山區、西部貧困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關注不夠。

            在水稻基本全程機械化后,玉米全程機械化缺尾(收獲),經濟作物機械化缺身(主要環節)。全省玉米機械收獲為42%,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平原和丘陵山區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動力機械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多,大中機具少;產前機具多,產后機械少;落后機具多,先進機具少;糧食作物機具多,經濟作物、設施農業、畜牧業等機具少。

            3 遼寧農機科技發展的思路

            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和“因地制宜,重點突破;量質并舉,輕簡高效;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的發展原則,以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為主線,以調整優化裝備結構布局、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增強農機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適應市場能力,全面提高全省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1 研發大型化、多功能復式聯合作業裝備,提高規模化作業效能

            瞄準國內外農機科技發展前沿制高點,開展基礎性創新性研究,實現農機裝備制造業升級。根據國家及遼寧科技發展的總體指導方針,結合遼寧全面振興對農機科技需求和現有基礎條件,突出自主創新,實現重點突破。瞄準世界先進農機科研發展制高點,結合規模化作業的市場需求,加強應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重點研發大型化、高性能、多功能復式作業裝備,包括深松與滅茬聯合整地,免耕精密播種與施肥、超低量快速施藥等聯合作業裝備,突破土壤仿生減阻、聯合復式作業、免耕防堵、定位施肥、種肥監測、精量播種、高速插栽、高效施藥等關鍵技術,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舊農業機械,推進節能減排,減少資源能源浪費。從規模要效益要效率,優化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引導條件成熟地區按照適度規模化經營要求,實施區域性整體推進。培育和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發展,促進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機服務水平。

            3.2 研發操作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技術裝備,提升精細化作業水平

            把電子與光學、傳感與控制、信息與通訊等技術融合起來,實現自動導航系統、機器視覺與數字信息感知系統、智能決策系統等技術集成,實現先進農機裝備制造業的升級。瞄準世界先進農機科研發展制高點,加強應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提高我國農機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創新模式由單純技術引進向引進技術的再創新轉變;技術創新由單項技術突破向注重多項技術融合創新轉變;由重科研重成果向成果轉化應用轉變,真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推緊密結合的集成創新體系。

            3.3 突破農機化薄弱環節和空白環節,向全程及全領域機械化作業方向發展

            在主要糧食作業智能化、自動化、多功能技術提升的同時,拓展經濟作業、林果蔬菜、健康養殖等全面機械化作業裝備,由單機向全程裝備配套。組織實施“千萬畝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程”,重點推進玉米收獲機械化,鞏固千萬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成果。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加大花生、牧草、薯類、中草藥等特色農業機械的研制開發、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力度,加快推進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裝備試驗示范,體現主導產業效益優勢,使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畜牧水產養殖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制定科學合理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實現農機與農藝協調發展。遼寧東部丘陵山區、西部貧困地區要因地制宜,促進中低產田改造和特色作物機械化發展。抓好欠發達地區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建設一批適應高效農業發展需要的現代農業裝備基地。

            3.4 推廣節本增效農機裝備,發展節能環保型農業裝備

            圍繞全省優勢主導產業,研發推廣專用動力機械技術,如適于果園及設施農業作業環境的適宜動力成套機械,提倡一機多能,提高自動化水平,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低成本上升壓力。組織實施“保護性耕作和農機深松整地推進工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開發將生物技術、環境技術、作物栽培技術、云數據與網絡管理等與機械技術融為一體的溫室設施配套裝備,加大溫室結構優化、自適應環境智能決策與調控、相變儲能與能源解決應用、水肥耦合養分節約供給、全程生產自動莊白系統配套等技術的研發力度,實現植物生長、營養供給、品質優化自動控制,達到高產高效高能優質的目標。開發精準定位施肥施藥技術裝備,減少化肥使用量和農藥殘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發推廣農作物秸稈、養殖場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形成收集、裝載、運輸、儲藏的裝備體系,發展循環生態農業,實現環境友好。突出農機農藝結合,培育一批適應機械化作業、設施化栽培的農作物新品種。

            3.5 突出產學研推協同創新,提高農機科技貢獻水平

            充分發揮大型農機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的優勢,逐步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有機結合的農機科技創新體系。認真貫徹落實遼科發[2015]1號文件《關于印發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促進遼寧農機工業全面振興,提升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

            完善創新體制框架,突出政策保障措施,為農機科技人員開展創新工作提供便利的環境條件。加大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技術集成創新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農機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遼寧農機科技發展方向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農機科技創新與推廣分析論文11-04

          科技方面的探究論文03-30

          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探究論文11-04

          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方向探究論文02-10

          農機科技推廣與資源環境保護論文11-05

          農機技術推廣科技信息技術論文07-02

          探析農機工程科技產業化建設論文11-05

          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分析及防范探究論文11-04

          科技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1-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伊人激情在线视频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