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培養論文
論文摘要:數字技術的進步和媒介融合的迅速發展,使得影視創作和傳播的手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影視方向人才的培養,應當與時俱進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教育影視人才。
論文關鍵詞:教育影視;人才培養;培養模式
1教育影視方向在教育技術學專業中的地位
根據AECT94定義:教育技術學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對于教育技術學的歸屬問題,國內外教育界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因此,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在不同學校也被歸屬在了不同的學院:像東北師大歸屬在傳媒學院,陜西師大歸屬在新聞傳播學院,西南大學歸屬在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南京師大歸屬在的教育學院。而教育技術學實力比較強的學校基本成立了單獨的教育技術學院,像北京師大和華南師大的教育與信息學院,西北師大的教育技術學院。總體上講教育技術是教育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的二級分支學科,是連接教育科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橋梁,具有明顯的應用性學科和綜合性學科的特點。從AECT的94定義可以看出教學媒體是教育技術學的物質載體,離開了媒體就不存在教育技術學專業。而計算機和互聯網以及影視是當今教育技術的主要媒體。因此,教育影視方向是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2人才培養目標設定
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目標普遍是為“各級師范院校和中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和信息技術學課程教師、各級各類教育技術(電教)機構、電視臺、遠程教育網站等高級應用人才”。筆者認為,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教育技術學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市場日趨飽和。尤其是我校教育技術學作為非師范類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培養目標應從數字時代的大環境下定位為:培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符合數字時代需要的教育影視類的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主要針對各級各類教育技術(電教)機構、教育電視臺、遠程教育網站、企事業單位的教育培訓部門以及影視公司等。實用和復合是其最大的特點。
3課程體系設置和改革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影視方向與專門的影視學院的培養目標的不同在于,專門的影視學院專業分工較細,像導演系、表演系、攝影系、錄音系等,培養的是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而教育影視方向主要是在一定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制作與教育類相關的影視節目,要求掌握多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教學系統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育電視系統、教育測量與評價。而影視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本質是傳播,因此也需要相應的藝術學和傳播學課程: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攝影攝像、電視編輯、教育電視節目編制、導演基礎、視聽語言、影視文學寫作、傳播學概論等。在前期攝錄和后期編輯數字化的今天,與技術相關的課程已經成為影視制作的工具和物質基礎,離開了數字技術的掌握就不存在數字藝術的創作。因此,像數碼平面設計、數字音頻處理、非線性編輯、影視后期合成等課程是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影視方向人才的培養具有技術與藝術融合的特點。
因此,在大學課時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教育影視方向的課程設置應當在修好教育和心理理論的基礎上,加大文學修養、影視藝術理論和影視技術的課時,減少和壓縮一些與本方向關系不大的課程,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子技術基礎,為學生提升專業能力提供時間上的保證。
4培養模式改革
4.1加強內外部交流。提高師資質量
目前在影視教育方面我校主要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和教育技術學兩個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教師應當加強與廣播電視新聞學教師的交流,提高傳播理論和新聞實務方面的教學能力,甚至可以相互聘請老師上課,加強交流。而在藝術教學方面,可以憑借本校藝術學院的師資力量,開好美術音樂方面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同時,影視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本方向的教師應當確立好各自具體的研究方向,例如前期的影視文學寫作、中期的攝影攝像和導演、后期的編輯、特效和合成等等。在學校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外出學習提高,或為既能上講臺講授學術理論又能進實驗室進行技術指導和場外拍攝指導的“雙師型”教師。
4-2科學安排課程開設時間
目前大多數學校在本科生的課程安排方面采用了前兩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美術音樂課程和教育影視方向的其他一些課程甚至從大三才開始學習,這就引發了課程學習時間的短暫與能力的提高需要較長時間之間的矛盾,技藝結合類的課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好的,像電視攝像和電視編輯,除了學習攝像機操作技術和軟件操作外,更重要的是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掌握鏡頭的組合運用以表情達意。而進人大四的學生由于實習和就業已經無心再進行創作。實際上學生進行技術和理論的學習并進行創作的時間僅為一年,無法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因此,一些課程例如數碼平面設計、攝影攝像、美術音樂、非線性編輯等技藝結合的課程應當提前開設,使學生有較長時間練習以達到技術的熟練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進入高年級后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4.3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教育影視方向的人才培養方式具有明顯的實踐性特點,離開了實踐和實驗所有的學習都變成了紙上談兵。因此,要培養出合格的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就必須重視并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具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增加投入,加大實驗室建設。影視教育是一項高投入的.活動,離開了硬件的支持就談不上真正的影視人才教育。比如在電視燈光照明一課中,如果沒有基本的燈光設備就談不上燈光照明的實驗課。沒有外置話筒,長焦鏡頭的拾音就無法實現。因此,齊備的硬件設備是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培養的基本保證。②實驗教學改革。目前有些學校的教育影視類實驗課的教學和評價仍然采用物理化學類實驗課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過分重視理論的學習,過分重視實驗報告等過程性材料的填寫,忽視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頓悟和能力的提高。技藝類的課程需要在觀摩大量作品的基礎上多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作。③加強與傳媒機構的合作。首先,與傳媒機構像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大型企業的培訓機構等建立良好的關系和聯系,從大二確立方向開始就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輪流讓本方向的學生頂崗實習。其次,聘請傳媒機構經驗豐富的員工為本方向教學的兼職教師和實習教師。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影視方向的師資很少有來自業界人士,大多是從本專業畢業的教育技術學碩士生博士生,缺少在傳媒機構的工作經歷導致從業經驗少,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與傳媒機構的合作可以讓本方向的學生接觸現實的傳媒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對業界的認識。④積極參加各種大賽,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利用實踐環節,積極組織系內甚至校內的DV作品大賽。并鼓勵學生多參加騰訊、新浪、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組織的各種賽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學習本方向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三網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媒介的融合引發了對既懂影視藝術知識又懂影視制作技術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極大需求。教育技術學的教育影視方向的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簡析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影視方向人才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簡析云杉的栽培管理技術農科論文07-01
簡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15
簡析私人銀行設計論文04-21
美國教育簡析及高等教育議論文06-25
簡析濟慈詩歌的生態學12-05
簡析加強職校實踐教學力度教育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