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2 18:27:04 論文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1

            [關鍵詞]教育 高中 語文 教學

            [摘要] 教育的永恒主題是不斷完善人格,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學作品中隱含著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結合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特點,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一、解讀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題是不斷完善人格,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曾有報告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

            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會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文化上,會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在人際交往上,會具有豁達開闊的胸襟,能夠與人愉快相處。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發現問題,并善于客觀地分析問題,從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人格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從社會的發展來看,需要提出人格教育。目前,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學生容易受一些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逐漸被教育工作者重視起來。由教育部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要對學生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一切都說明,語文課程改革重點定位在怎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僅是回歸語文教育的本質功能,更是實現語文教育元的價值。

            2.從高中語文教學功能的角度出發,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發展性,需要人格教育來體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多地向學生傳授統一的理論和經驗,很少因材施教,雖然也一直強調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績效不高。同時,還存在著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問題,使得學生的人格心理特征與現代教育理論相悖,不能夠成為社會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挖掘和發展語文教育的功能,加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

            3.人格教育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目前,一部分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常見的有:自控能力差,思維方式極端,團隊協作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差。從語文教學角度考慮,以上情況表明語文教育功能從某種意義上偏離了其本質燃燒起受教育者心底的火種,讓他們生命之光煥發出炫麗的光輝,從而使他們身心健康。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具體措施

            ⒈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個人人格魅力至關重要。在心理品質方面,語文教師要樂觀向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具有頑強的意志;在教育觀念方面,語文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終身學習、豁達的語文觀等思想;在學習品質方面,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本領,嚴于教學,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塑造教師的形象,從而促進學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2.把人格教育放在課堂上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公平公正、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多在課堂上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向教學的過程,在互教互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還要學習先進的理念和經驗,變革和優化課堂教學實踐過程。

            3.把人格教育延續到課外活動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課堂上,更應該延續到課外活動中。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把從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培養出的抽象情感力量,內化為實實在在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從而進一步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師應多采用一些課外(比如閱讀)方式指導學生,并為學生的人格實踐創造機會。

            4.寓人格培養于語言能力中。把人格的培養寓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從閱讀教學和聽說教學出發,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我們提倡自我閱讀和整體感悟閱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基本閱讀方法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感悟文章的真諦,這樣能夠盡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我們很重視聽說教學,因為聽說是人與人之間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語言素質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聽說能力的提高。

            5.最大限度地挖掘語文學科的潛能。高中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讓學生閱讀、累積、解讀和使用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從感性層次上升到理性層次,并以此提高個人文化素質,使人格得到升華,這些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在潛能。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精華,并利用豐富的語文資源以及優秀的文學人物等,滋潤學生的心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總之,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有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的責任。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學作品中隱含著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結合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特點,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周波.語文教育與文化人格的培養.臨沂師范學報.20xx (7):66.

            [2]陳杰.人格對話:語文教學的時代論釋.學科教育.20xx(8):87.

            [3]孫云.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策略.科學教育家.20xx(2):55.

            [4]程紅兵.實施人格教育.中國教育報.20xx(8):78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2

            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多年,我力求教學的個性化發展,從朦朧的意識到實踐的自覺,經過了不少反復和猶豫。今天,教育個性化實踐的收獲和來自時代精神的支持,終于使自己能夠有機會進行理論的推究和實踐的總結。

            一、語文教育個性化的內涵

            應包括三個層次:語文教育的人性化,語文教育的個別化,學校語文教育的個性特色。

            1、語文教育的人性化。語文教育除語言交際的工具性功能和文化傳遞的人文功能外,還有道德倫理和審美功能,培養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質。而真、善、美的終極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養成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體精神的人。語文教育作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對于實現人的自我存在與社會存在的統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與作用。只有實現了人的雙重存在的有機統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語文教育通過實現個體(學生)發展來實現共同體(自然、社會)發展,而不是人與自然的對立、社會對人的奴役,這種語文教育是人性的、人道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語文教育中,弘揚自由民主的學術精神,這無疑對學生健全的個性的形成具有人道意義上的價值。

            2、語文教育的個別化。突出、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

            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而且個體本身在不同階段、不同方面也存在差異性。為了開拓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必須給他們的個性以發揮的余地,語文教育針對學生差異性區別對待就是傳統的因材施教原則。學生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感知、人事、思維、記憶和想象等都會有所變化,高中階段更是這種變化的振蕩期。而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比個體內部不同階段的差異,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語文教育的個別化,就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個性化、教學方法手段的個性化與學習方案的個性化。

            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就是一方面督促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班學生、能夠切中要害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提倡讓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作業內容,自由選擇個人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都能發揮特長。

            比如,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實現體會和學習散文結構特點這一教學目標,我鼓勵學生在老師給定的十二篇不同題材的文章之中,自己選擇喜歡的、能夠理解領會的.文章展開閱讀學習,甚至可以自行到課外尋找學習材料。

            作文教學亦如此。在內容上,我長期提倡學生抒寫獨特的個人生活和個人對生活的真實的感受和判斷。在體裁上,我堅持選取一種作為特長,并由此切入,感悟寫作實質,實現突破,在其它體裁上達到基本要求。擅長寫詩歌的、寫小說的、寫評論的同學,在心理優勢下,加以引導不但使特長更優秀,還能彌補其它文體寫作的缺陷。超前者管理創作,落后者鼓勵達標,人人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中進步,就會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態。

            教學方法手段的個性化和學習方案的個性化就是要求自己避免用一種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學生,而是力爭用四十五種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學生。 方法手段選擇的前提條件就是對學生個性特征和學習進度水平的熟悉了解。為此,我準備了所教班學生的詳細記錄本,點點滴滴,一年下來,哪把鑰匙開哪把鎖,自然非常清楚。和學生一起設計學習方案也就得心應手了。

            3、學校語文教育個性特色。它主要是在課程上要求學校語文教育要有自己的總體個性特色,同時也要使學生能夠在自己個性特點前提下具有選擇學習內容的充分自由。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體系在自覺自為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和具體的資源特點。必修課之外,選修課和活動課是形成學校課程特色的重要陣地。比如,以名著選讀、傳記選讀為特色的系列課程,以文學創作、戲劇演出為特色的活動課程,都將在創造巨大選擇自由度的同時,形成鮮明的學校語文教育的個性特色。課程是當今國外中學,未來將是我國學校吸引學生的主要資源。

            二、語文教育個性化的課堂實現形式

            這是前述問題在課堂上的微觀化。語文教育個性化內涵的最重要的落實形式就是課堂教學,換言之,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個性化的最重要的途徑。個性化語文教育的課堂實現形式,其結構內涵由三方面組成。

            一是教學目的。殊途同歸,個性化語文教育時刻要直面教育教學目標。這個目標實際上是個性化的歸宿。不管教師和學生進行怎樣的個性化教與學的設計,知識與能力、道德倫理與審美、人格與心理諸方面目標應該是不能有所松動或異化的。但從另外兩個方面來理解,也許會發現新的天地。一方面,就總體目標來講,科學的知識體系與能力序列可以是個性化的,也就是可以因人而異,進行先后次序的調整和主次輕重的改變,但這又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將會使處于同一課堂的教學難以協調,要么廢除班級授課制,要么否定教學目標的個性化。另一方面,就個人而言,可以在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分出實現目標的不同層次,這是在當前實現語文教育個性化的具有妥協性的方式。

            二是教學內容。這是高中語文教育個性化最為寬廣的舞臺。教學內容因人而異,強調的是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的尊重,教學內容因個人本身不同階段和不同特點而異,則強調的是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的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就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內容,或提供建議。

            三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首先要適應自己獨特的班里學生的個體特征,更為困難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問題、任務或項目,交給相應不同特點的學生去完成。同時又能夠讓無任務同學獲得良好的信息反饋,獲得自身的發展。

            四是教學參與者教師和學生。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個人獲得發展的主動者,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完成組織工作的同時實現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收獲了職業創造的快樂,體會了教師職業的尊嚴。無疑,二者都在自身的生命歷程中,獲得了自由而真正的發展。

            此外還有教學條件:教學設備、教學手段,也會在時空人等不同組合中,做不同的調整。與前述四個方面一起,組成富有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形式。這一結構形式,又與更富個性化的課外輔導相結合,組成課內外并舉的個性化語文教學新形式。這一教學形式又與學校富有個性特色的課程體系相結合,在人性化的語文教育光輝照耀下,共同形成新時期個性化的語文教育。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育的論文03-31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范本03-30

          關于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論文06-15

          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的回歸論文07-03

          學習高中語文應重視積累教育論文07-04

          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07-04

          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教育探究論文07-04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導讀的教育論文07-04

          網絡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運用中的反思論文06-21

          高中語文論文04-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一区自拍偷拍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