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名言名句

          時間:2022-10-24 17:45:47 名言格言 我要投稿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易于留傳,是濃縮的精華。名言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的名言名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推薦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1

            1.溺愛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貴。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

            2.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3.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4.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5.務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6.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制渎〾闹。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7.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8.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9.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

            10.夫志心篤行之術,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11.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智,入自圣門。

            12.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13.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14.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15.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16.水不能不遇風,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物,欲盡理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則清,有風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1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1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19.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20.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2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22.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3.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2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25.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26.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27.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

            28.“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

            29.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30.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31.夫為善易,積善難。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厭,久焉而不倦。幽隱無人知而不間,招世之疾逢時之患而不變。是故根諸心,誠諸言行,與時勉勉,不責其功夫,然后親友信之,國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積未至,其疇能與于斯乎?

            32.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

            33.或曰:交處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謗。曰:“去六邪,用四尊,則可矣!痹唬骸爸G未深而謗君,交未至而則友,居未安而罪國家,家不儉而罪歲,道不高而凌貴,志不定而羨富,此之謂六邪也。自尊其道,堯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親,天下不得而絀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娛也。自尊其志,刀鋸不得而威也,此之謂四尊也!

            34.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35.氣為心害,養心當先制氣。

            36.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37.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3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39.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40.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41.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42.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43.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44.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45.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46.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47.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48.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49.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50.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51.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貧,嘵嘵者可厭也。

            52.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53.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54.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55.責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56.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57.居鄉勿為鄉愿,居官勿為鄙夫。

            58.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59.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60.外重者內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內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61.寧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62.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63.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64.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65.名節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66.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67.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68.術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刹槐赜枚茫瑢R饫憾,謂之奸雄。

            69.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70.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71.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72.勿以人負我而隳為善之心,當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報也。縱遇險徒,止付一笑。

            73.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74.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75.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76.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77.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78.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79.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80.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81.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82.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83.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84.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85.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86.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87.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88.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89.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9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于定之中耳。

            91.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92.恒言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93.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94.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95.兩點金焦,劫后山容申舊好;萬家食貨,舟中水調似承平。

            96.五千里秦樹蜀山,我原過客;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97.善果證前因,愿斯世無災無害;拈花參妙諦,惟神功能發能收。

            98.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荻,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99.此四條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100.“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101.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102.希望同事們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處世之道由此可以覽見。

            103.日中則昃,月盈則虧

            104.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105.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0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107.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108.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109.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110.行事常思退一步。

            111.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12.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113.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114.辦大事者,以選替手為第一要義。

            115.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116.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只問耕耘。

            117.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118.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119.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20.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12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122.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為無慚神鬼;休預怕后來災禍,只要暮年心氣感召吉祥。

            123.雖賢哲難免過差,愿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盡我心。

            124.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

            125.放眼瀛臺。恢蒙硖斓毓。

            126.長短不吹江月落;高樓遙吸海云來。

            127.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128.長笛不吹山月落;高樓遙吸海云來。

            129.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130.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131.百戰山河,剩此樓頭煙樹;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132.萬里神通,渡海遙分功德水;六朝都會,環山長護吉祥云。

            133.五夜樓船,曾上孤亭聽鼓角;一樽濁酒,重來此處看湖山。

            134.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135.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136.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137.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138.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139.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140.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组T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141.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142.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

            143.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144.天可補,?商,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145.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皩Sy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146.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147.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148.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149.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150.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51.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52.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153.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154.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155.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156.釀五百斛酒,讀三十年書,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營萬間廣廈,何日能之。

            157.千頃太湖,鷗與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鶴隨何遜共移家。

            158.于漢宋間,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159.大筆橫飛,顛張醉素;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160.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

            161.遇事讓三分,天空海闊;心田留一點,子種心耕。

            162.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一別竟傷春去也;誰能遣此?悵梁空泥落,何時重盼燕歸來?

            163.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四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164.聞叔績不生,風云變色;與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165.歸去來兮,夜月樓臺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風雨鷓鴣聲。

            166.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167.百戰勛威,半壁東南摧上將;九天溫詔,再生申甫佐中興。

            168.時賢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169.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半自苦中來。

            170.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171.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172.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173.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戰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174.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鑒畏神之格;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

            175.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176.湖山積久發奇光,藉此地鼓舞軒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嘗無國土,愿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177.英名百戰總成空,淚眼看河山,憐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業幾生磨不盡,癡心說因果,愿來世再為哲弟,亦為純臣。

            178.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地銷魂。

            179.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

            180.組練三千朝踏浪;貔貅十萬夜觀書。

            181.綸綍褒崇邁古今,生而旗常,歿而俎豆;忠誠浩氣塞天地,下為河岳,上為日星。

            182.漣水湘山俱有靈,其秀氣必鐘英哲;圣賢豪杰都無種,在儒生自識指歸。

            183.地仍虎踞龍蟠,洗滌江山,重開賓館;人似澧蘭沅芷,招邀同賢,同證鄉關。

            184.隨時以法言巽語相規,為諸君導迎善氣;斯民當火熱水深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185.圣代褒崇邁古今,生而旗常,歿而俎豆;忠臣精氣塞天地,下為河岳,上為日星。

            186.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187.無日不以龔黃召杜相規,愿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當水火刀兵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188.雖賢哲難免過差,愿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盡我心。

            189.棟材盡杞、梓、梗、楠,帶來衡嶺春去,蔭臨吳地;源派溯湘、資、沅、澧,分及洞庭秋月,照徹秦淮。

            190.蒼天不忍沒斯樓,全仗那國手神工,再造千秋名勝;黃鶴依然來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長吹一片承平。

            191.文涵萬古江山氣;道續千年絲竹聲。

            192.大筆高名海內外;君來我去天東南。

            193.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194.業紹二南,群倫宗主;道承一貫,累世通家。

            195.夢泛扁舟鏡湖月;身騎瘦馬劍關云。

            196.舍己從人,大賢之量;推心置腹,群彥所歸。

            197.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2

            1、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4、好談己長只是淺。

            5、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6、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7、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8、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9、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10、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

            12、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13、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4、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15、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青年讀書應當有志有識有恒。

            1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19、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21、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2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3、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24、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25、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26、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27、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28、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29、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30、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31、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32、到老始知氣質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33、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4、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35、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6、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37、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8、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9、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41、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42、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43、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44、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45、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46、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4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

            48、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50、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51、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52、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53、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

            5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5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56、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57、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58、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59、侍親以得歡為本。

            60、人倫明,則禮樂興。

            61、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62、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63、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

            64、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65、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66、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67、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8、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69、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7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71、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7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73、甘苦自得。

            74、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5、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76、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77、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78、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9、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80、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

            8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82、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83、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84、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85、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86、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87、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88、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8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90、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91、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必至背非。

            9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93、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94、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95、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97、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98、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9、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00、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101、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3

            1、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2、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3、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4、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6、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7、這顆心狹猛急躁又清高狷介,絕對不是承載厚福的表現,應當努力轉到寬大溫暖暢和方向去。

            8、凡事后而悔十艮自己的疏漏,與事后而議論別人的疏漏,都是閱歷淺薄的表現。

            9、忍耐冷清忍耐艱苦,忍耐勞累忍耐寂寞。

            10、肩負道義親身實行,借助文章曉喻世人。

            11、若是遇到棘手的時候,請從耐煩兩個字上痛下工夫。

            12、我們互相砥礪,重要的是應當以聲望超過實情為切戒。

            13、危險緊急的時候,不要依靠別人,專門依靠自己,才是穩當的做法。

            14、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对鴩獣拧。

            15、軍事以氣為主,瀹去舊氣,乃能重生新氣。若不改頭換面,長守此堅壁,以日夜嚴防而不得少息,則積而為陳腐之氣,如敗血之不足以養身也。——《曾國藩書信》。

            16、由儉人奢,易于下水;由奢反儉,難于登天!对鴩視

            17、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对鴩視

            18、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曾國藩家書》

            19、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对鴩視

            20、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遍,明日看幾遍,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閱過者,自作暗號,略批幾字,否則歷久忘其為已閱未閱矣。——《曾國藩家書》

            21、大凡人之自詡智識,多由閱歷太少。——《曾國藩家書》

            22、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曾國藩家書》

            23、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誰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究可彌縫一二!对鴩視

            24、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对鴩視

            25、切不可浪擲光陰!对鴩視

            26、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曾國藩家書》。

            27、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对鴩視。

            28、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对鴩沼洝。

            29、凡事當有遠謀,有深識。堅忍于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時之不忍,而終身慘乎!——《曾國藩家書》。

            30、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曾國藩

            31、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32、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鴩

            33、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鴩

            34、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35、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鴩

            36、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3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曾國藩

            38、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39、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40、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曾國藩

            4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曾國藩

            42、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

            43、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44、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該矯俗。

            45、求靜是初學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煉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曾國藩

            46、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47、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48、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49、勤以養生,勤以致富——"人敗,離不得個‘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懶也""人不勤則萬事俱廢""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個勤字"

            50、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51、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52、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53、時賢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5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來站穩都難。

            55、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相關文章: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01-17

          曾國藩名言名句12-11

          曾國藩名言名句09-29

          曾國藩名言名句05-06

          曾國藩的名言名句11-02

          曾國藩名言名句摘抄01-20

          有關曾國藩名言名句01-17

          和曾國藩有關的名言名句06-13

          曾國藩名言名句閱讀欣賞04-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一级一黄免费视频在线看 | 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911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