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做為一個教育的新人,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我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滲入教育其中。本以為教育是快樂的、簡易的,而剛一踏上征程便遇到了障礙。
一開始就接了班主任,班內的孩子也是形形色色,活潑的、內向的、靦腆的、調皮的……由于他們的性格不同,表現也各異,而最大的難題就是對于“與眾不同”的孩子,我該怎樣正確引導?
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差、紀律性差、思想覺悟低,他們在班級中經常違反班規校律或者犯有各種過錯,這就是我們常指的“后進生”了。
每個班內都或多或少有幾個后進生,他們缺乏理想,道德觀念模糊,知識貧乏,行為粗野,自制力差,不團結同學,集體榮譽感不強,有的甚至與老師產生抵觸、對抗情緒等。他們在大多數老師的眼里是“差生”。在我們班內,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認為:這些學生只是在某些方面暫時落后,造成他們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查找原因,做到“對癥下藥”,而不應以點代面,對其全盤否決。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我認為:“后進生”不是一無是處,而是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挖掘身上的“金子”。
在兩年多的工作歷程中,我進行摸索探究,學習有關心理知識,總結教育經驗,漸漸對后進生轉化工作有所認識并嘗試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給后進生減壓
學校、家庭、社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班內有一名天資聰明的孩子,家長、教師對其期望很大,認為他考試一定能考個好成績,做事情也一定比別人做得好,就連親戚朋友也說他一定是個出人頭地的才子。然而就是這么高的期望,給孩子的心理重重地壓上了一塊大石頭,越擔心自己考不好、做不好就越考不好、做不好,慢慢地成績下降,各方面表現也不很出色,造成惡性循環,使其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并不像大人們所說的那樣。正常的發展受到了影響。因而,我認為大人們應給孩子適宜的期望值,以免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適得其反。
有的孩子成績較差,家長就施行“演練政策”,讓孩子漫游于題海之中,反復“實戰演習”。不過時間不長,厭煩學習的心理明顯表現出來,來自于學生心底的呼吁:“讓我們輕松些吧!”因此,在學習任務上也要減壓。
二、加強與家長交流,積極爭取家長的合作。
伴隨孩子成長最主要的環境是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習慣的養成。班內的張軒同學,父母為紗廠工人,在家陪孩子的時間很短,外加父母脾氣暴躁,孩子一有點錯,就對他橫眉豎眼,甚至“用刑”。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敢面對父母,犯了錯誤還“寧死不承認”,由于他的心理成長受到影響,在校表現也不是很好,脾氣怪異、不善結交、行為孤僻,對學習不感興趣、對班級活動不聞不問,我見此景,很是焦急,趕緊與其家長聯系,爭取雙方配合,還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通過和家長交談得知,其父母都是文盲,工作很忙,照顧不上孩子,但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借助家長的這種心理,我誠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得到了家長的贊同。我們都注意與孩子的溝通,盡量使其感受到他在父母和別人心目中的位置,體會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我還經常組織家長會,與學生家長共同交流,這樣既能使家長詳細地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情況,也能讓所有家長交流一下各自的教育經驗,還能暢想一下未來教育,讓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灑下一片愛,釀造一片情
有的老師說:“這孩子沒治了!”“這孩子真笨,要把他教好,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這樣挫傷他們的自尊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后果呢?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把我們無私的、真摯的愛傾注給你的學生吧!讓他們沐浴陽光,感受溫暖。你與他們談心,他們無所顧忌,暢所欲言;你與他們玩耍,他們天真爛漫、純潔可愛;你與他們探討,他們爭先恐后、各抒己見……師生情、生生情,無以論比,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大概也不過如此了。
四、善于發現閃光點,填充自信
后進生往往因為自己的不出色,而失去自信,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歌德說過:“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所以我們要幫助學生鼓足勇氣,重拾自信,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也有優點,這樣才能填充自信,對生活、學習更有信心。
五、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在心理方面,學生都有期待心理、表現心理等。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如讓后進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說收發作業等。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在我與其談心后,第一次上課舉起了小手,我萬分激動,趕緊叫他起來回答,他竟然回答的非常出色,全班同學為之驚訝,我微笑著用表揚的話語鼓勵他,這時熱烈的掌聲回響在明亮的教室里,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又多了一份好心情。
對于上課不認真聽講、做作業馬馬虎虎、做事情我行我素的學生,只要有一丁點兒進步,教師就應予以肯定,抓住機會,引導教育,使其品嘗進步的喜悅。
六、“信任”是溝通的前提,“誠懇”是信任的條件
后進生由于學習不好或紀律性差,長期受到排斥,他們一般都心虛,對外界很敏感,外表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理解、諒解和信任。“誠懇”是信任的條件,學生一旦犯錯,教師一定要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切忌動不動就當眾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否則必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在教育工作中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信任學生,誠懇地與學生溝通。
七、融入集體,給后進生一個溫暖的家
在一節語文課上,為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造學習氛圍,我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共同朗讀一篇優美的課文。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和伙伴們有聲有色地朗讀著,我卻意外地發現幾只孤單的小鳥畏縮在冷冷的角落里。怎么辦?走近一只“小鳥”,注視到他渴望的目光,問道:“你不想和同學們一起讀嗎?”“想啊”,“那你為什么自己在這里?”“我……我沒有朋友。”聽到這句話,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扎了一下,沒有朋友?怎么會沒有朋友?!“你想不想和同學們一起讀?”,“想。”“你想和誰一起讀?”“康曉。”我向康曉講了這件事,懂事的康曉趕忙熱情地來請他,在他的微笑中,我看到了他內心的激動。見此景,好多熱心的同學紛紛把這幾只孤單的“小鳥”領回了“家”,他們覺得溫暖極了。
心理承受力弱的學生,遭到冷落、歧視,體會不到班集體的溫暖,容易自暴自棄。班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好的班風的形成,是一種積極的輿論,它具有暗示性和激勵性。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溫馨的“家”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是我對關于后進生轉化的淺薄見解,最后借助一位教師的話來結束我的論述:“在后進生的教育中,教師應以身作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愛心、真情轉化他們,使這些遲開的花朵轉變得更加燦爛、鮮艷、芳香四溢。”
[關愛與眾不同的孩子--后進生轉化之淺薄見解(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與眾不同的議論文
2.與眾不同的同義詞
4.與眾不同的近義詞
7.
8.
10.與眾不同的反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