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教案(一) 于慧琦_(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教學建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在預習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資料,完成課后習題。

               課型設計: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研討。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以故事引出歷史背景)

                  二、 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配古箏曲)

               2、理論指導(引姚鼐語)

               3、學生齊讀(伴隨音樂)

                 三、設疑導讀(提出 思考題)

               1、梅的病態表現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態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的?

                 四、梳理思路(繪制文章脈絡圖)

                 五、領悟情感(一腔悲憤寄梅中)

                 六、比較閱讀(一詩一文)

                 七、研討問題

                  怎樣的環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

                 八、收束全課

                                    板書設計(一)

                            品梅的標準: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     病梅的手段:斫、刪、鋤      摧殘人才

                           嚴重的后果: 梅  皆  病

                            行動:購 盆、辟  館

            療梅的決心      辦法:縱、順、毀、解…      拯救人才

                            愿望:窮 其 一    生

                

            板書設計(二)

          話梅(對象)

                     

                   

                       

           評梅(標準)--嘆梅(揭露)

                                        

                                        

          療梅(救治)

                             

          《病梅館記》教案(二)(授課部分)

          引出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館記》。

          介紹背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又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書生,一天他正在讀書,突然一陣清風襲來,書生來了雅興,隨口吟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件事傳到朝廷,結果書生被砍了頭。罪名是攻擊朝廷統治者不懂文化(同學們很快就會反應到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清風”中的“清”與清朝中“清”是一個字)僅僅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統治者實行的思想文化專制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殘酷境地。龔自珍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長期以來大搞文字獄,壓抑、摧殘知識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覺者的敏銳預感到清王朝的危機。他認為要使國家振作起來,靠的是一場變革,而變革則需要大批的人才。龔自珍要療救社會的病態,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病梅館記》正是反映這種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當時的社會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議政。這也正是我們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古箏名曲《梅花三弄》)

             強調讀音、釋義:欹、鬻、斫、垢

          自由誦讀(快慢不拘,大小聲皆宜,但絕不可默讀)

           引姚鼐語“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終生做外行也。”

          集體誦讀(掌握節奏、控制語調、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朗讀水平與語文能力成正比)

          四 分析課文

              有了誦讀基礎,我們可以進入課文的分析了。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寫法獨特。要把握文章的要點,首先要明確三個問題(屏幕上打出思考題)

          梅的病態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參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對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態的手段是什么?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刪、鋤,象征對人才的壓迫摧殘)

             3  療梅 的決心是怎樣體現的?

                   A、先有行動:購梅、辟館;

                   B、具體辦法:縱、順、埋、解、復、全

                 (困難與苦衷:來自文人畫士的垢厲,暇日與閑田不多,身單力薄)

                   C、態度愿望:不怕打擊,置垢厲與度外;窮其后半生,將療梅事業進行到底。 其勇氣、其魄力、其意志,令人欽佩、令人敬慕。

               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畫士--清朝統治者。作者譴責摧殘梅花的舉動,實際上抒發了作者對清朝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慨與痛恨,表達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書--略)

           體味情感(--無限同情,滿腔悲憤。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表達悲憤情感 的語句)

              1、“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其實是為人才慘遭摧殘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氣”如泣如訴何其悲涼,激起讀者的共鳴。

              2、皆產梅”與“梅皆病”遙相呼應,寫出病梅之廣、數量之多、語氣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禍之烈至此哉”更是義憤添胸;一聲“嗚呼”更是令人蕩氣回腸。要拯救飽受壓抑摧殘的天下英才,豈是一人一時能做得到。尤其讓作者憂心忡忡的是,病態人格普遍存在,人們沒有感到這有什么不正常,無人提出疑義,這是一種可怕的集體沉默,這也正是時代的悲劇。作者怎能不悲、不嘆、不恨、不憤?這真是一腔悲憤寄梅中。(屏幕上打出大字)

          集體誦讀(體味情感、領悟情感、讀出感情)

          比較閱讀

              這感情太沉重了,讓我們暫時走出來。接下來我們來完成一個比較性的閱讀;請看大屏幕,閱讀上面的小詩,試比較一下它和《病梅館記》在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盆   松

                                        一樣金色的種子,

                                        一樣綠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棟,

                                        卻作這點綴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蕭蕭嶺上情,

                                        誰知我心中的不平?

              參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對束縛人才、主張個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異:《病梅館記》以梅喻人,借梅議政,比喻貼切,形象鮮明,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有力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旨。《盆松》是一首詠物詩,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直抒胸臆。

             小練習:以梅喻己,體味梅的痛苦以及憤憤不平的情感,并用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九、討論問題

              我們再試著把思維向前推進一步,討論一個比較現實的問 題:怎樣的環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激活思維,鼓勵學生不拘一格地談)

              討論中有可能談到的問題:教育制度、考試方式、人與環境的關系、挫折教育、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環境寬松,學有所用,允許人才流動;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中的跑官賣官,畢竟是少數的,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這些問題逐步可以得到解決……)

            十、教師小結

              我們的社會,終于從萬馬齊喑的陰霾年代里掙脫了出來,它的興旺發達需要建設者具有豐富多彩的個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鑄出呆板的陶傭,不再用殘忍的棕繩,綁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喚色彩、鼓舞個性,這些都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最佳的環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科學技術的載體,沒有人就沒有科學技術。市場經濟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無敵與天下!

              還記得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嗎?(詩歌打在屏幕上)讓我們一起來誦讀詩中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呼喚和拯救人才的吶喊,如同沖天的驚雷,滾過神州大地,響徹歷史的長空,震撼人民的靈魂,任何一個時代人才的成長都需要自由廣闊的空間。我們永遠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課已進入尾聲,讓我們在《一翦梅》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屏幕出現畫面,優美的音樂響起。在漸弱的音樂中……)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沒,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龔自珍的年代已成為歷史,

                           今天云開日出,光芒萬丈,清風雨露,萬木崢嶸。

                           愛我們所愛的事業,

                           無怨無悔我們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瀟灑開心、健康成長!

           十一、附課件說明:(課件在PPT演示文稿《病梅館記》中)

          課件一,課文題目(病樹畫面)

          課加二,課文內容

          課件三,四個生字

          課件四,引姚鼐語

          課件五,思考題目

          課件六,板書思路

          課件七,一行大字(一腔悲憤寄梅中)

          課件八,《盆松》小詩

          課件九,《己亥雜詩》

          課件十,《一翦梅》音樂

          [《病梅館記》教案(一) 于慧琦_(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早教中心親子課程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5.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6.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 中文亚洲AV片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中文字幕 |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