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6-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深圳市新華中學 余迅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劉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書課題)請大家各自放聲朗讀,朗讀的過程中,把表現秋的詞語劃出來。

          (學生各自放聲朗讀,教師巡視。)

          [師]剛才讀了一遍,現在大家要完成兩個任務,整體把握一下這篇課文的內容。1.文章題為“秋魂”,這個“魂”指什么?2.各用一個詞語概括每一個小節所寫的秋天的特征。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生1]我覺得“魂”是“靈魂”的意思。

          [師]與什么詞相對?

          [生1]與“肉體”相對

          [師]秋有“肉體”嗎?

          (眾生笑,課堂氣氛活躍)

          [生1](爭辯地)這是擬人化的手法。

          [師]很好,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此文是用擬人手法來寫的。那么,與“靈魂”相近的詞語呢?

          [生1](回答不出)

          [師]大家幫一下他的忙。

          [生2]精神。

          [師]對,精神,秋魂的意思就是“秋的精神”。(板書:精神)那么秋究竟有怎樣的精神品格呢?文章分了七個小節來寫,很顯然,各寫一方面的精神,合起來就該是秋的精神了,請大家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前后排之間可以討論。

          (眾生討論)

          [師]好,我們來試試。第一節“秋實”,寫了秋的什么特點,什么精神?

          [生3]成熟。

          [師]大家同不同意?

          [眾生]同意。

          [師](板書:成熟)好,繼續。“秋色”用什么詞來概括?

          [生4]五彩繽紛。

          秋天是五彩繽紛的,這個詞找得很準。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詞,文中有一句:如果我只屬于一種顏色,那秋天該是多么的單調啊!由這一句可以怎么概括?

          [生4]不單調。

          [師]也就是――

          [生4]絢麗

          [師]好,這位同學詞匯量很豐富。不單調,也就是五彩繽紛,也就是絢麗多彩。(板書:絢麗)

          [師]第三節寫“秋味”如果僅說秋天各種味道都有,意思不錯,可不夠精煉,用什么詞好呢?

          [生5]多味

          [師]多味的秋天,讓人感覺還不夠精妙。前面我們講秋色不單調,這里實際上也是寫秋味不單調,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象不單調呢?

          [生5]豐富

          [師]豐富可不可以用來形容味道?

          [生5]應該可以吧?

          [師]好,那么我們就用豐富。(板書:豐富)秋風呢?

          [生6]慈愛

          [師]秋葉呢?

          [生7]無私

          [師]秋土?

          [生8]誠實

          [師]秋景?

          [生9]博大

          [師](板書:慈愛、無私、誠實、博大)好,我們現在總結一下秋的精神:參考句式,也可自選句式。

          秋是     的、       的        

          秋天有著         ,有著            

          [生10]秋是成熟的、絢麗的、豐富的、慈愛的,無私的,誠實的,博大的。

          [生11]秋天有著成熟的大腦,絢麗的色彩,豐富的滋味,慈愛的心腸,無私的情懷,誠實的品格,博大的胸襟。

          [師]這就是秋魂,這就是秋的韻味、秋的精神、秋的品格。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贊美了秋天。 

          [師] 剛剛朗讀的時候,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很適合朗讀,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篇文章的語言也是比較豐富的,下面,我們大家來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先共同品味一下“秋實”這一節中的精粹語言。請男同學朗讀一下這一節,女同學注意聽一聽,男同學的朗讀處理恰不恰當?

          (男同學讀)

          [師]女同學評價一下――

          [生12]我覺得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里?

          [生12]反正是好!

          眾生笑。

          [師]好得說不出了。說不出來的妙。恐怕還沒到這個地步吧?男同學會驕傲的。

          [生13]我覺得有一個地方處理得不好。

          [師]嗯,什么地方?

          [生13] “它是在想:我是怎樣成熟的呢?”沒有讀出“想”、“沉思”的味道。

          [師]哦,那你讀讀看!

          (生讀。)

          [師]大家聽出她是如何讀出想的味道了吧?她處理得很好,她想后面停頓得比較長,然后在“我”字后面加了一個停頓,就把想的味道給讀出來了。大家各自試一試。

          [生14]最后的兩句反問句讀得不完美!

          [師]何以見得?

          [生14]太兇了,好像是在責問一樣。

          [師]啊,你給大家讀讀看?

          (生讀)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處理嗎?

          [生14]因為這兩個反問句表現的是秋天的思考。

          [師]你的發現很有價值。好,我們看看這兩個反問句的順序可以換一下嗎?哪位同學能說說理由。

          [生15]不能換,因為與上面的四句是相對應的,前面四句是先說風、雨,再說光、熱。

          [師]你說得很對。我再提一個問題,不是不是這四句為什么要分行呢,如果合成一段,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15]分行獨立成段表示強調。

          [師]大家覺得如何?

          (眾生點頭。)

          [師]下面我把兩種情況讀讀看,大家看看能發現點什么?

          (師讀)

          (生興奮地,若有所悟)

          [師]好,你說――

          [生16]分開了有詩的味道

          [師]對,也就是語言有了節奏感,而且很整齊。(板書:排比、反問)

          [師]下面我們分頭行動,第一小組品讀“秋色”、“秋味”,第二小組品讀“秋風”“秋葉”,第三小組品讀“秋土”,第四小組品讀“秋景”,自己找出品味點進行品味。同時把你的聯想寫下來,然后我們再互相交流。采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特別欣賞-------因為――”“我由――聯想到―― 。”有困難可以向老師求助。

          (學生討論。)

          [師]好了,我們現在開始由第一小級匯報

          [生17]我特別欣賞第二段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大家對秋的顏色的爭論,因為這樣好像把我們也帶入到爭論中間,一起去思考去感受秋的色彩。

          [生18]我的意見與她的差不多,不過,我特別欣賞兩個“不、不”,好像是秋天由于被誤解而急了的樣子。

          [師]是啊,秋天的情態躍然紙上。

          [生19]我由秋是黃色的聯想到我們家鄉秋天的田里金黃色的稻子。

          [生20]我由秋天的紅色聯想到楓葉,精品店里還有賣的,很漂亮。

          [生21]我聯想到“碧云天,黃葉地”

          [師]好,你等一下,有同學知道這兩句出自哪里嗎?

          (學生不知道)

          [師]哦,你很了不起,你說出來的大家不知道,你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21]我也不知道從哪來的,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就把它摘下來了。

          [師]你的這個習慣值得大家學習。是啊,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平常積累,一到用時就會

          “自動”跳出來了。碧藍高遠的天,鋪滿黃葉的地,只用6個字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很美的秋景。

          [生22]我欣賞第三節中的那一組排比句,因為句子差不多,卻又不一樣?

          [師]你具體說說?怎么個不一樣?

          [生22]不單是,不只是,不光是,不全是,不盡是

          [師]是啊,作者沒有重復用詞。避免了呆板枯燥。大家能不能用這一組詞來改寫一下“秋色”中的第三段?再想想為什么不這么寫。

          [生22]那就重復了。

          [師]嗯,有什么聯想嗎?

          [生23]我聯想到“唐伯虎點秋香”中“秋香”這個名字。

          眾生嘩然。

          [生23]我原來不理解這個名字,現在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

          [師]這個名字有詩意。好,我們請第一組同學把這兩節讀一讀,讀的過程中要把我們剛才品味到的語言的韻味表現出來。

          (第一組學生朗讀)

          [師]這一遍好多了,第一組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第二組同學來――

          [生24]我欣賞第一段中的幾個動詞的運用,因為用得很準確。

          [師]愿聞其詳!

          [生24]樹葉是“吹跑”,果實是“吹落”,種子是“吹掉”,世界是“吹走”。

          [師]準確在哪里呢?

          [生24]樹葉干枯了,比較輕,那個,吹落,吹掉……

          [師]嗯,哪個同學來幫幫他的忙。

          [生25]果實用吹落比較好,因為我們常講“瓜熟蒂落”嘛!

          [師]好,有證據,“瓜熟蒂落”這個詞大家會寫嗎?寫下來。“吹掉”呢?

          [生25]種子也是成熟了,比較重,而且比較多,用“掉”。

          [師]那么世界為什么用“吹走”呢?

          學生沉默。

          [師]啊,這個老師幫一下忙,大家想想,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夏天的郁郁蔥蔥消失了,好像是被秋風吹走的,為什么用“走”,因為夏天還會再回來,充滿生機的春、夏還會再來,有“來”,所以是“走”,如果是“跑”了“掉”了“落”了,那就壞了,是不是?

          學生心領神會。

          [生26]我欣賞第三段的排比句中的“介紹”、“藏進”、“領進”幾個詞用得好。

          [師]好在哪里?

          [生26]準確、形象、生動。

          [師]你說得對,但不夠詳盡,哪位同學來補充,聯系一下這幾個詞表達的內容。

          [生27]這幾個詞用擬人手法把秋風慈母般的心腸表現出來了。

          [師]很好,課本中有“別曲解了它那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的心腸”一句。

          [生28]我聯想到“秋風掃落葉”這句話。

          [師]嗯,這個“掃”字用得好。有力度。

          [生29]我特別欣賞“飄悠悠,飄悠悠”,兩個“飄悠悠”把樹葉盤旋落下的情景描寫出來了。

          [師]不錯。僅僅是寫出“盤旋落下的情景”的嗎?

          [生29]還寫出了“憂心忡忡”的樣子。

          學生反對。

          [師] “似乎”說明不是,那是什么?

          [生30]是在思考?

          [師]根據呢?

          [生30]這節的結尾有――“它是在想……”

          [師]對,大家注意要咬文嚼字,要根據上下文來品析。想的結果是什么?

          [生30]既然生命已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開頭,就應有一個不尋常的結尾。

          [師]“不尋常的開頭”、“不尋常的結尾”分別指什么?

          [生30]不尋常的開頭就是春天的萌發,不尋常的結尾就是飄落。

          [師]飄落有什么不尋常的呢?

          [生30]腐爛之后成為肥料。

          [師]是啊,這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下一句是什么?

          眾生:化作春泥更護花。

          [師]落紅指落花,用在這里來形容落葉,也是可以的。請不知道這兩句詩的同學記下來。

          也請第二組同學把這兩節給大家讀一讀,其它同學也可細聲的讀,讀的時候要有所想象,要用自己的朗讀把聽眾帶入情境中去。

          (生讀)

          [師]我特別欣賞剛才同學們讀的那幾句“秋葉呀”,一種對秋葉的理解與撫慰之情被同學們演繹得很到位。

          [師]請第三組同學品析“秋土”,誰先來――

          [生31]我欣賞“夏天的土地是熱烈的,它使生命拔節”一句中的“拔節”,本來,是某些植物的生長是拔節,這里用來寫所有植物的生長,讓能仿佛還能聽到生長的聲音。

          [師]好,這一聯想好,生長的聲音,多有韻味的表達啊。

          [生32]我欣賞“秋天收獲的是一片金黃”一句中的“金黃”,如果用收獲的是葵花籽就不好了。

          [師]為什么不好?

          [生32]沒有詩意。

          [師]啊,對,金黃讓人想到豐收的景象。

          [生33]我聯想到像我的爺爺一樣的農民,他們就像秋天的土地一樣誠實。

          [師]這個聯想好。

          [生34]我聯想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師]好,大家記下來。

          [生35]我聯想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師]是“份”還是“分”?應是“分”。大家記下來。請第三組同學把“秋土”這一節讀一讀。

          (生讀)

          [師] “人們啊”這一句還不夠語重心長,把這一句再來一遍。

          (生讀)

          [師] 對,“啊”字要拖得長一點,秋天好像是一個語重心長的長者,正在向我們述說著他的人生經歷,勉勵我們要勤于播種。

          [師]第四組同學品味一下“秋景”

          [生36]我欣賞第二段的排比句,用擬人手法寫黃鶯、蝴蝶、花兒、楊柳在春天里爭寵的情景。

          [師]哪些詞語最能體現?

          [生36]殷勤、諂媚

          [師]這兩個詞是褒義的還是貶義的。

          [生36]是貶義的。

          [生37]我欣賞第二段與第三段的對比。

          [師]好,對比什么,作用是什么?

          [生37]對比黃鶯、蝴蝶、花兒、楊柳在春天、秋天里的不同態度,寫它們的薄情。

          [生38]我欣賞“淡然”,因為這個詞把大地的那種“不計較,寬厚”表現出來了。

          [師]對,面對別人的薄情卻淡然處之。

          [生39]我聯想到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在你幸運的時候,圍在你身邊,當你遇上困難,卻不見了蹤影。

          [師]是啊,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這樣的人你們喜歡嗎?

          [生39]不喜歡。

          [師]第四組同學演繹一下“黃鶯”等的薄情、秋風的不平和秋景的淡然與博大。

          (生讀)

          [師]剛才四個小組的同學都品得不錯,聯想得也很好。老師讀這篇文章時的疑問,這一節題為“秋景”,寫的卻是“大地”是不是不恰當?再說,你面秋風、秋葉、秋土不都是秋景的一部分嗎?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后思考,我們來總結一下。按照慣例,由輪到的同學分開總結總結:

          [生40]我總結的是重點字詞: 除預習提示中的以外,還有“銀裝素裹”、“槐”、“弱不禁風”、“莠子”、“稗子”、“孤芳自賞”、“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英雄氣短”、“弱不禁風”、“情意綿綿”。

          [師]我補充兩個句式:

          不是……也不是……更不是……。

          是……又不單是……;是……又不只是……;是……又不光是……;是……也不全是……;是……更不盡是……

          大家可以找一個話題進行仿寫。

          [生41]我總結的是相關的詩句有:秋風掃落葉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碧云天,黃葉地 

          [生42]我總結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贊美了秋天的成熟、慈愛,無私,誠實,博大等精神品格。

          [生43]我總結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寫作特點:用擬人的手法使秋天具有了生命,用排比的手法使句子很整齊,還用了反問、設問來引起人們的思考。

          [師]好,看來這節課大家的收獲不小。下面布置兩個作業,同學們任選其中一個做。一是就本課的一個品味點寫一篇小小的語感隨筆;二是把你喜愛的句子或段落摘錄下來,并且熟讀背誦。

          [師]下課。

           

           

          [《秋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2.刺客列傳教案及教學實錄

          3.桃花心木教案教學實錄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6.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黄金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久久天堂网 | 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