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發布時間:2016-4-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設計/王長福

          教學目標(認知、能力、情感):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理清文本結構(倒敘)。

          2、學習本文“畫眼睛”的人物描寫方法,進一步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刻畫、主題表達的作用。

          3、掌握本文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4、探究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劇的主、客觀元素,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體悟作者蘊于字里行間的激憤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倒敘的情節結構安排。

          2、“畫眼睛”的人物描寫方法及典型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3、祥林嫂的形象特點及其悲劇根源。

          4、理解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與毀滅。

          (難點)--祥林嫂的反抗行為:是“抗爭”還是“順從”?

          教學方法(設想):

          課前自主預習--發放“導學案”,學生落實自學目標(作業)

          課堂師生合作學習--誦讀法、講授法、討論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后作業鞏固--練習法、拓展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與重點:在落實字詞、文學常識的基礎上,理解文意,理清故事的情節結構;品讀、體味祥林嫂肖像上的“變化”。

          一、導入教學內容

          1、導入

          (1)師述:由當今的“年味”引入(張貼春聯、互祝吉祥、親友團聚……),年味的核心應該就是“親情”“和諧”“快樂”。

          (2)情境導入:讓我們把目光回望到90年前--(播放電影《祝福》的剪輯片段“魯鎮人祝福景象”)

          (3)師述:而在90年前的這個江南小鎮上,一位無名無姓而被人代稱“祥林嫂”的勤勞能干、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卻在魯鎮人迎春接福的“祝福”氛圍中孤獨地、帶著對生活的絕望,寂然死去……

          2、板書課題,并釋題

          --關于“魯鎮人的祝福”習俗(結合課文注釋,作補充:“祝福”意在祈望神靈的佑護。)

          --關于魯迅先生(指生回答“你所了解的魯迅及其作品”,并作相應的補充。)

          --關于寫作背景(師述:辛亥革命后的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勞動婦女依舊遭受著種種嚴重的壓迫。魯迅先生素來對迫害婦女的封建思想觀念和行為深惡痛絕,同情勞動婦女。在寫出《娜拉走后怎樣》《寡婦主義》等抨擊束縛婦女的封建倫理道德的雜文之后,于1924年2月在《東方雜志》發表小說《祝福》,對封建思想的罪惡進行批判。)

          二、走進文本,整體把握--落實課前“導學案”

          1、指生簡要復述故事的基本內容

          --點撥:抓“祥林嫂的主要生活經歷”,知曉故事梗概。

          --(師生合作)明確:本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祥林嫂悲劇人生的苦難與辛酸。

          【板書】祥林嫂悲劇人生:

          喪夫(祥林死)--逃出婆家,到魯鎮做工--被追逃、被賣--再喪夫(賀老六死)--失去阿毛--被逐出賀家--淪落魯鎮,乞討無門--喪命于祝福前夜

          2、梳理故事情節,理清文本結構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如下問題:概括本文結構安排上的特點,并討論這種情節安排的表達效果。

          --組內自讀,展開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參與)

          --觀點交流、碰撞;師生合作,生成共識(完成板書)

          (1)【板書】情節結構

          眼前(現在)魯鎮人準備祝福     (序幕) 

              祥林嫂寂然死去     (結局) 

                                                    倒

                      祥林嫂初到魯鎮     (開端) 

          回憶(過去)祥林嫂被賣改嫁     (發展) 

                      祥林嫂再到魯鎮     (高潮)   敘

          眼前(現在)魯鎮人忙于祝福     (尾聲) 

          (2)【PPT呈現】倒敘結構的優點--

          把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放在開篇部分,并勾畫魯鎮人的歡樂與祥林嫂的不幸;這樣安排的好處在于:

          A、有利于吸引讀者,使讀者的內心產生巨大的震撼;

          B、便于讀者根據情節發展來認知、判斷祥林嫂的死因;

          C、鮮明的反差(熱鬧的祝福景象與祥林嫂凄涼死去、“我”的驚悚與四叔的咒罵),易于凸顯小說反封建的主題,也易于表明“我”對祥林嫂同情與關切的態度。

          3、開展片段式閱讀,認知祥林嫂

          --師述:作品主要通過刻畫祥林嫂的肖像變化來形象地揭示其多災多難的人生。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的相關描寫,并賞析這種手法及表達作用。

          (1)學生跳讀文中三處寫祥林嫂肖像變化的語句。提示:按時間順序。

          (2)整合祥林嫂的肖像變化--重點體味“畫眼睛”

          --師述:同學們在剛才的跳讀中,無疑能清晰感覺到,不幸的命運在祥林嫂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除了年齡、服飾、頭發、臉色的變化,更觸目驚心的便是她的“眼睛”!

          這“眼睛”中蘊含著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

          【PPT呈現】動態完成下面的表格、祥林嫂的3幅圖片

          時間段 肖像特征(臉色、眼睛) 內心狀態

          初冬:一到魯鎮 臉色青黃,兩頰紅的;順著眼 懷著希望

          秋天:二到魯鎮 臉色青黃,兩頰失了血色;順著眼,帶些淚痕 尚存幻想

          年前:乞討階段 黃中帶黑,(神情木然);眼珠間或一輪 完全絕望

          --三處肖像描寫,形象地表現出勤勞、善良、溫順的祥林嫂在為了活著而“抗爭”中,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觀念一步步逼上絕境,最終精神幻滅、生命消逝的悲慘結局;祥林嫂的“寂然死去”正是無聲地控訴了封建社會對勞動民眾的身心迫害。

          --魯迅先生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同學們要學習這種“畫眼睛”的方法,也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三、課時小結

          1、學生小結本課時學習收獲

          (學生自選角度,自由發言;教師做針對性補充)

          2、教師小結:

          本節課重點是感知文本,把握情節結構安排上的特點,掌握倒敘手法,能運用。

          故事在展現祥林嫂悲慘命運的過程中運用了形象易感的肖像描寫手法,特別是“畫眼睛”的寫法,揭示了來自社會意識和民眾心理的“致命毒素”對祥林嫂的迫害與摧殘。

          四、作業設計

          【PPT呈現】

          1、研讀祥林嫂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小組合作討論初步概括出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探究活動:“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說的主人公祥林嫂有“反抗”嗎?她在反抗什么,爭取什么?

          (設計上述兩個作業,旨在為下一課時的深入學習作鋪墊)

          3、鞏固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

          少不更事    監生    沸反盈天    搭訕    蹙縮    寒暄    歆享

          《祝福》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與重點: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悲劇根源,探究祥林嫂抗爭行為的目的及本質。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導入課時教學內容

          1、師述:回顧--上一課時我們一起梳理了文本的故事情節,感知了祥林嫂這位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勤勞的女性遭遇的不幸;文本中“畫眼睛”的手法很傳神地再現出不幸與苦難在祥林嫂身上打下的烙印……

          同學們課下研讀了文本對祥林嫂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那么,祥林嫂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2、指生交流各自的認知與概括

          --學生交流看法

          --(師生合作)明確:  【板書】

          A、祥林嫂是舊中國被愚弄、被鄙棄、被迫害致死的勞動婦女的典型。

          B、她勤勞、質樸、善良,對生活懷有憧憬和追求……

          (一心想過“安穩日子”的祥林嫂為何會“寂然死去”?她短暫的人生歷程中遭遇的苦難來自何方?她是怎樣對待的?--我們來展開進一步的學習。)

          二、開展課堂探究學習

          1、師作點撥、引領:同學們在研讀中有沒有這樣一個發現,祥林嫂經受的不幸與苦難幾乎都與某一個季節有關?(細心的同學會有發現)

          請同學們來說說各自的發現--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不斷補充、完善)

          --師述:確如同學們所言,祥林嫂遭遇的苦難全部與春天有關。

          【PPT呈現】

          (某一年)春天     當家人祥林死了--喪夫

          (第二年)初春     被婆家強賣山里--被賣        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第四年)暮春     阿毛被野狼叼走--失子       (始終生活在“嚴冬”)

          (第六年)迎春時節 祥林嫂寂然死去--喪命

          --師述:在美好的(象征幸福、生機、希望)春天里,祥林嫂屢遭災難,多么觸目驚心的反差!從藝術構思上看,這當為魯迅先生的“匠心”所在:“以樂襯悲”。(“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姜齋詩話》)

          2、開展探究活動

          誰使祥林嫂的“春天”陰霾密布?(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

          【PPT呈現】三組問題:

          (1)阿毛之死(失子之痛)有沒有徹底摧垮祥林嫂的精神意志?聯系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后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作分析。

          (2)縱觀全文,祥林嫂面對不幸做出了怎樣的“反抗”?祥林嫂與“我”的對話(祥林嫂之“問”),反映了她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3)祥林嫂的悲劇是因為她的性格造成的嗎?其悲劇中的哪些人屬于“施暴者”?

          --小組開展學習討論

          --分組交流看法與理解

          --師生合作,生成共識

          (1)沒有。失子之痛又一次給了祥林嫂沉重打擊,其言行舉止遲鈍了很多;但她依舊抱有極低的生活要求,在努力地謀求“活下去”的“土壤與空間”。“捐門檻”之后,她以為真的贖去了罪名,求得了死后全尸,所以“神氣很舒爽,眼光也分外有神”。

          (2)祥林嫂是在人生最寶貴的階段遭受了接踵而至的“劫難”后死去的;其生命并不脆弱,忍辱負重,艱難生活,擁有堅韌的生命張力,這也是中國勞動女性堅韌不拔的秉性寫照。面對苦難與不幸,她更多選擇了承受和順從,但在改嫁等關乎名節的問題上卻有“出格”的“反抗”……

          【板書】

          祥林嫂:“逃”-“撞”-“捐”-“問”

          【PPT呈現】封建迷信思想和貞潔觀的束縛下的“反抗”

          (面對夫死和嚴厲的婆婆) “逃”出婆家         爭(女性做人的)尊嚴

          (面對被賣與改嫁賀老六) 頭“撞”香案         守(不嫁二夫的)名節

          (面對柳媽的恐嚇與指點) 去“捐”門檻         求(死后全尸的)權利

          (面對現實中的困窘處境) “問”我魂靈         證(地獄鬼神的)存在

          愚昧而虛幻的反抗

          既是抗爭又是順從:是對封建禮教的“抗爭”,又是對封建思想的“順從”

          【板書】祥林嫂之“問”與“我”的回答

          一問“魂靈”         “也許有吧”

          二問“地獄”         “然而也未必”

          三問“見面”         “我也說不清”

          --祥林嫂的“三問”反映出飽受苦難的她已被封建迷信思想牢牢掌控;她正在相信自己的遭遇是命定的、在劫難逃的,她已經盼望死后與丈夫祥林(或者賀老六)、兒子阿毛團聚。此“三問”中雖有懷疑,但更多的是為了向“我”這個“識字的”的“出門人”求證地獄鬼神魂靈的存在。可以說,精神幻滅、心生絕望的祥林嫂已選擇死亡并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的回答,體現出“我”的善良、同情,也暴露出“我”的無奈與軟弱……

          (3)不是性格悲劇。在祥林嫂的悲劇中,祥林的母親(婆婆)、賀家大伯子、魯四老爺、管香火的廟祝,是施暴者。

          他們是怎樣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劇?

          【PPT呈現】

          嚴厲的婆婆                      賀家大伯子

          祥林嫂

          魯四老爺                        管香火的廟祝

          --進一步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PPT呈現】

          A、嚴厲的婆婆有何權利強賣祥林嫂?

          B、賀家大伯子有何權利趕祥林嫂離開?

          C、魯四老爺有何權利鄙視侮辱祥林嫂?

          D、管香火的廟祝有何權利拒絕捐門檻?

          --教師適時點撥,補充有關知識,幫助學生明確

          【板書】

          婆婆        大伯子     魯四老爺     廟祝

          (族權)     (夫權)    (政權)   (神權)

              強 賣     驅趕   辱罵     拒絕

                           祥林嫂

          --封建思想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

          師述:被強賣再嫁是族權的威逼;視改嫁為恥辱,被趕出賀家,以及“祥林嫂”的稱謂,是夫權的操縱;相信地獄魂靈,“捐門檻”贖罪,是神權的奴役;維護封建禮教,自私偽善、冷酷無情的魯四老爺對她的鄙視、辱罵,是封建政權(封建思想、宗法制度)的主導。

          三、鞏固、拓展

          1、整合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學生合作討論、交流,進行整合概括

          --用下定義的方法描述 

          【PPT呈現】

          祥林嫂是一位勤勞、質樸、善良,對生活懷有憧憬和追求,對不幸命運有強烈的抗爭意識,但終被封建思想和宗法制度愚弄、鄙棄、迫害致死的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2、開展課堂辯論:辯證分析祥林嫂的“反抗”行為

          --學生作辯論發言,在觀點“碰撞”中生成共識

          --明確:從社會底層民眾(特別是勞動婦女)逆來順受的共性來看,祥林嫂有著頗為難得的抗爭意識;但其反抗行為本身又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折射出其內心的“反抗”與“順從”的糾結,成為愚昧而虛幻無力的“反抗”,導致了悲劇的必然性。

          四、課堂小結

          1、學生小結本課時學習收獲

          (學生自選角度,自由發言;教師做針對性補充)

          2、教師小結

          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先后接觸到兩個典型的下層人物的悲劇--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和寂然死于祝福時節的祥林嫂。

          孔乙己的悲劇有社會原因,但主要是性格悲劇。沒有哪個社會不鼓勵讀書學習的,讀書學習可以提升個人乃至整個民族(或社會、國家)的綜合素質;可以說,讀書學習永遠是對的,考試也沒有錯。孔乙己好吃懶做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劇的主要原因;當然,封建科舉制度也罪不可恕。人們對孔乙己更多的是憎恨,是“怒其不爭”。

          祥林嫂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封建思想和宗法制度吞噬了祥林嫂;人們對祥林嫂更多的是同情,是“哀其不幸”。

          五、作業設計

          【PPT呈現】

          1、族權、夫權、政權和神權聯手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除此而外,祥林嫂的生活中不乏“落井下石”者(或圍觀起哄找樂者)。

          課下閱讀文中的有關描寫,概括那些“落井下石”者的形象,并分析描寫這些人物對主題表達的作用。

          2、敘事寫人的文學作品的命題,可以用地點為題、人物為題、事件為題……本文為何以“祝福”為題?

          《祝福》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與重點:理解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意義,進一步把握作品的主題;深刻理解小說的多元化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及其作用。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導入教學內容

          1、分析祥林嫂生活中的那些“落井下石”者的影響及作用

          --師述:魯迅先生曾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作出了“無惡意的閑人”與“有惡意的閑人”的分類;而《祝福》中除了直接描寫主人公祥林嫂外,也描寫了祥林嫂悲劇故事中的一些“閑人”……

          --指生回答祥林嫂悲劇中的那些“落井下石”者的“閑人”形象,以及對祥林嫂精神世界的影響。

          --教師點撥,師生共同明確

          【PPT呈現1】“麻木不仁的閑人”

          衛老婆子--賺取好處  間接盤剝

          柳媽等人--尋求樂趣  譏笑恐嚇       無聊、無情、冷漠

          沖茶短工--淡然回答  冷淡不屑       麻木不仁、“同類相輕”更見社會病態

          【PPT呈現2】“哀其不幸的閑人”

          “我”憎惡魯四老爺(四叔)

          “我”同情命運多舛的祥林嫂      有反封建傾向的知識分子

          “我”沒能拯救末路的祥林嫂

          --這些“閑人”或見證了祥林嫂的悲劇,或助推了祥林嫂死亡的進程。魯鎮民眾生活在社會底層,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束縛,變得麻木不仁,冷漠無情,他們同樣是不幸的。即使“我”這個“識字的”“出門人”也無法抗衡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習俗,更不能給祥林嫂指出一條“活路”。

          可以說,作家描寫包括“我”在內的魯鎮“閑人”,是從另一角度揭示了辛亥革命后的病態社會現狀,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意義。

          2、分析祥林嫂形象的社會意義

          (1)師述,點撥:作者選定生機盎然、充滿希望的“春天”,把祥林嫂喪夫、再嫁、失子、亡命等關鍵情節安排其間;而且在著力渲染魯鎮濃郁的“祝福”氛圍基礎上,極儉省地寫出了祥林嫂孤獨地寂然死去。--這樣的“春天”,這樣的“祝福”氛圍,有何深意?

          (2)小組開展討論

          (3)師生合作,明確:

          【板書】              鮮明的反差  強烈的對比

          象征美好的春天       祥林嫂的不幸命運       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

          魯鎮人的“祝福”     祥林嫂的寂然死去       冷酷無情的社會關系

          【PPT呈現】“祝福”為題的好處

          A、“祝福”與情節發展和人物的命運息息相關。小說故事情節起于“祝福”,結于“祝福”,全文通過“祝福”串聯起祥林嫂的苦難命運。“祝福”展示了祥林嫂初到魯鎮時的勤勞能干,也是“祝福”使祥林嫂受到嚴重的冷遇和歧視,以致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饑寒交迫地死于“祝福”前夕。

          B、“祝福”是魯鎮民眾祈求神靈賜福的一種封建迷信活動,作品通過“祝福”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與“悲慘的弱者”祥林嫂沒有參與祝福的權利構成鮮明的對比,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C、“祝福”是一個特定的時間標志,它是祥林嫂生命的原點與終點。祥林嫂是在某年的“祝福”前(“有一年的冬初”)第一次來到魯鎮,經歷一番劫難后于“祝福”前夕死去。祥林嫂不僅沒有參與祝福的權利,而且像她這樣處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壓迫下的勞動人民哪有福可“祝”?又豈能“祝”來幸福?以“祝福”為題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

          (作品用“祥林嫂”或“魯鎮故事”為題,有沒有上述效果?)

          --祥林嫂的悲劇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不推翻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祥林嫂們的悲劇就會重演。

          二、探究活動

          作品中的環境描寫、細節描寫

          1、師述:小說是在典型環境中,通過典型的故事情節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的一種文學樣式。在塑造人物的鮮活形象時,一般在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的同時,還要借助間接描寫(如環境描寫等),以及細節描寫,進行渲染和突出。

          【板書】小說的三要素

          情節               環境

                               人物

          2、開展探究學習

          【PPT呈現1】

          小說的開篇和結尾描寫了魯鎮怎樣的“祝福”景象?這樣的描寫在推動情節、刻畫人物、揭示主題上有何作用?

          --開展小組討論

          --學生發言交流,在“碰撞”中生成觀點

          --明確:

          作品首尾都著力渲染了魯鎮年末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從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寫天空的陰云、飄舞的雪花、鈍響的爆竹、幽微的火藥香……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給讀者強烈的現場感。

          首尾的環境描寫融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于一體。濃云、飛雪和陰暗的天色等自然之景,既是寫實又含著“我”的感受與情愫;備“福禮”、拜眾神、點香燭、放鞭炮等習俗,勾勒出當時的社會狀況:男尊女卑依舊、封建習俗依舊、封建思想依舊……埋設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元素。

          這樣的環境描寫,能有效預示并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能構成主人公的活動舞臺(或背景),對刻畫人物的性格或命運起到鋪墊、烘托、反襯等作用;能巧妙融入作家的情感態度,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調,起到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題的作用。

          【板書】

          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情節結構               人物形象                主題表達

          (預示并推動)        (鋪墊、烘托、反襯)    (定感情基調、揭示或深化主題)

          【PPT呈現2】品讀下列語句,體會細節描寫的妙處

          (1)“拜的卻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2)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3)“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

          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取燭臺。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

          她轉了幾個圓圈,終于沒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開。

          ……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

          --開展小組討論

          --教師巡視作指導

          【PPT呈現】細節描寫的知識介紹

          A、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

          B、細節描寫是表現主題,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C、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

          D、細節要典型,富有表現力,能起到以一孕萬、即小見大的作用。

          E、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

          F、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藝術。

          --學生發言交流,在“碰撞”中生成共識

          --明確(要點):

          (1)這兩句是對魯鎮“祝福”活動場面的細節性描述,點出了辛亥革命后的農村小鎮封建迷信習俗依舊,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依舊;在貧富懸殊的社會狀態下,窮人是無福可祝,無福可言。作家用極儉省的語言,勾畫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基礎。

          (2)這是對祥林嫂乞討階段生活狀態的細節描寫。“一個破碗,空的”,祥林嫂乞討為生,竟是無人憐憫;“空的”二字把冷漠無情的世態炎涼暴露無遺,富人為富不仁,窮人則是麻木不仁。“下端開了裂”的竹竿,點出了祥林嫂身心羸弱、行走艱難和四處乞討的艱辛,暗示出祥林嫂所到之處飽受惡狗的欺侮。勢利冷酷的社會可見一斑。

          (3)這是對魯四老爺家準備祭品場面的細節描寫,魯四嬸的三句話強調著一個意思,“你放著罷”;三次的“慌忙說”,讓祥林嫂“訕訕的縮手--轉圈,疑惑的走開--炮烙似的縮手,臉色灰黑,失神的站著”。

          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一文中用“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了奴隸”概括了中國百姓的命運。那么,第二次到魯鎮的祥林嫂顯然已不被準許“暫時做穩了奴隸”,或者說是“想做奴隸而不得”。魯四嬸的第三次歇斯底里般的大喊,使祥林嫂明白這個冷酷無情的世道不可能接受和容納她了,盡管自己為“捐門檻”而花去了“大錢十二千”!祥林嫂的精神徹底崩潰了,活下去的愿望完全破滅了。

          --同學們課后可以再從文中挑幾處細節描寫的句子,作點賞析。

          三、課文學習小結

          1、學生小結本課學習收獲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小結;教師做針對性補充)

          2、教師作要點強調:

          魯迅先生塑造的祥林嫂是一個極具典型性的悲劇人物。她在與命運抗爭中表現出來的對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順從”,以及那些把聽祥林嫂講自己的不幸遭遇當做安慰的無聊的麻木的“看客”,更突出了其悲劇的社會性。“捐門檻”之后仍不被諒解成了祥林嫂內心永遠的劇痛,也正是這種“痛”,促使她死在魯鎮人的“祝福”之際。

          本篇小說在情節結構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元的環境描寫等方面很有特色;要結合學習過程中的體悟,積極運用。

          四、作業設計

          1、完成書后練習作業。

          2、再讀文本,編寫一份“祥林嫂的生活經歷年譜”或撰寫一篇《祥林嫂死因調查報告》。

          (任選一題;完成后,在小組內、外進行交流、互學。)

          3、書面作業

          現在的中學生中有這樣的一句“流行語”: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魯迅),三怕寫作文。而且,魯迅先生的作品在語文新教材中大面積地減少了。

          學完《祝福》后,你覺得魯迅先生可怕嗎?要說“魯迅真可怕”,請結合自己對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認識,說說應該是哪些人“怕”他呢?

          教后記:

          本教案主要特色自述

          A、《祝福》系高中語文經典教材。本案設計指向是以獨特、新穎的角度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品味小說的語言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鑒于魯迅作品的深刻思想性和語言表述上的差異,本文教學時間預設為三課時。

          B、本案設定的教學目標、重點等,緊扣新課標要求和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點,突出了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培養。

          C、本案教學內容重心是:透過“眼睛”認知祥林嫂、辨析祥林嫂的“抗爭”與“順從”、品味多元化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切入點、著力點巧妙而有厚重的內涵。

          D、本案教學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合作學習,注重開展多樣性的合作探究活動;并以此達到對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刻畫方法的通透把握和對主旨的深刻理解。

          E、本案繼續在文學文本的個性化閱讀上著力,促進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課堂教學反饋表明,本文的教學,有效地化解了當今高中生“怕”讀魯迅作品的心理。

          --是有“語文味”的“真語文教學”!

           

          王長福

          [《祝福》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10.高中政治課必修三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一级中文级字幕电影 | 台湾AV国片精品福利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址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中文1区1区产品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