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與立的藝術--《致橡樹》 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16-8-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孫丹萍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一、教材分析

          《致橡樹》是舒婷的代表作,詩中作者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嶄新愛情觀,而其在表達自己愛情觀時,破立結合的觀點呈現方式也很有特色,對于學生學習使用議論文中的駁論法很有指導意義。

          二、學生分析

          學生進入高二,在詩歌閱讀和鑒賞方面具備了 一定的能力,而在寫作方面 進入了個性化特點漸趨凸顯的階段。個性化創作需要個性化觀點的個性化文字呈現。文字操作的有效性對于觀點表達的準確、生動、深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字 操作方法、技巧的學習和使用無疑可以增強文字表達的效果。文章中呈現自己觀點時,難免會牽扯到有關同一問題的其他觀點。如何抓住其他觀點與自己觀點的相悖 之處有力駁擊,從而使自己的觀點更經得起推敲是寫作時經常遇到的問題。而在這一點上,學生處于一種不會寫或者有時寫但屬于無意識的狀態。

          三、教學目標

          1、領會借助形象,運用“破”與“立”的手法表明觀點所能夠達到的生動深刻的表達效果。

          2、學習如何借助形象,運用“破”與“立”的手法生動深刻地表明觀點。

          四、教學環境

          √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1、導入環節:播放歌曲《世上哪有樹纏藤》。

          2、文本品讀環節:播放《致橡樹》經典朗讀,學生跟讀,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供思維導圖,幫學生理清詩歌思路。

          3、寫作手法與表達效果分析:充分利用ppt來展示教師詩歌作品,幫助學生總結寫作方法。

          4、寫作練習:充分利用ppt來展示作業要求及樣文。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一、導入

          播放歌曲《世上哪有樹纏藤》:

          山中只見藤纏樹,

          世上哪見樹纏藤,

          青藤若是不纏樹,

          枉過一春又一春。

          聽歌曲,總結其中的傳統愛情觀。 播放網絡搜索的歌曲《世上哪有樹纏藤》

          二、詩歌品讀

          播放舒婷的《致橡樹》,用兩三個詞總結作者的愛情觀。 聽舒婷的《致橡樹》錄音,用兩三個詞總結作者的愛情觀。 播放網絡搜索的名家誦讀。

          三、寫作手法與表達效果分析 比較教師原創作品與舒婷的詩,引導學生總結表達效果與分析寫作手法。

          閱讀教師原創詩歌,并總結表達效果與分析寫作手法。1、課件呈現原創詩歌一:

          我如果愛你

          我會愛你很深

          希望你也能同樣對我深愛我如果愛你

          我會奉獻很多

          希望你也能同樣為我奉獻

          2、課件呈現原創詩歌二:我如果愛你

          不想做你的陪襯

          希望我們可以平等相待

          我如果愛你

          也不想做你的附庸

          希望我們依然彼此獨立 PPT展示教師原創詩歌

          四、寫作手法歸納 1、明確:借助形象,運用“破”與“立”的手法表明觀點有如此好的表達效果

          2、明確“破”什么、如何“破”:

          (1)、相悖觀點/特點

          提問:在《致橡樹》中作者否定了哪些形象?作者為什么否定這些形象?

          (2)、針對性

          提問:花有傾力綻放的熱情,有姹紫嫣紅的美麗,作者有沒有在詩中寫這些?作者是怎樣描述詩中所出現的形象的?

          (3)、現實依據

          強調:除以上兩點外,所“破”的觀點還必須有現實依據,如歌曲《世上哪有樹纏藤》中男子為主體,女子依附于男子,男尊女卑的愛情觀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確實存在,并且根深蒂固。只有駁斥有現實依據的觀點的“破”才是有必要、有價值的。

          3、明確“立”什么、如何“立”:

          提問:在《致橡樹》中作者肯定了哪些形象?作者為什么肯定這些形象?作者又是怎樣描述詩中所出現的形象的? 學生思考總結:

          1、明確:借助形象,運用“破”與“立”的手法表明觀點有如此好的表達效果

          2、“破”什么、如何“破”總結:

          “破”、“立”的手法中,之所以要“破”某些觀點是因為其與自己觀點相悖,之所以要“破”某些形象是因為其具有與自己觀點相悖的特點。

          對于“破”中借助的形象,不必面面俱到,只針對其與自己觀點相悖的特點用力,不要旁涉其他。“破”、“立”的手法中,要“立”的是自己的觀點,及與自己觀點相合的形象。描述這些形象時,要有針對性地只對其與自己觀點相合的特點用力。

          PPT展示詩歌中作者駁倒的各種形象及其特點的總結。

          五、寫作練習:

          要求:

          有人認為“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針對此種觀點,試借助形象,用“破”、“立”的方法,寫一段話闡釋你對“青春”的理解。

          時間:10分鐘

          字數:不少于100字

          寫作 PPT展示題目要求和樣文。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這堂課是對于《致橡樹》另辟蹊徑,進行了作文寫作方法講解的嘗試,內容豐富、充實、生動,學生為教學設計的大膽、新奇和巧妙所深深吸引。

          因為要 講解詩中破立結合的觀點呈現方法,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我就沒有旁涉其他,突出了目標的專對性,而且從第一個問題開始,我就引導學生注意詩中的觀點為何,使得 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有效集中。自己也深深體味到,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科學明確,難度適宜,可行性強,這對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教學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嚴謹緊湊,又有張有弛,注意課堂的節奏。提問設計方面,做到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空間可舒張,基本避免了非此即彼的是非問。

          在寫作練習的設置上,我也從緊扣文本和貼近學生的生活和關注熱點兩方面考慮,選定的“青春”話題比較成功。 而歌曲的播放、朗誦的播放和PPT的運用,是這節課成功的重要技術支持。

          [破與立的藝術--《致橡樹》 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致橡樹教案

          2.致橡樹免費教案

          3.致橡樹優秀教案

          4.學習“十破十立”心得體會

          5.有關聳立的造句

          6.舒婷致橡樹的讀后感

          7.挺立的近反義詞

          8.突破自我議論文

          9.《簡單鄒立寅》閱讀答案

          10.鶴立雞群的同義詞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亚洲日韩欧美九九精品综合网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