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致橡樹》是當代女詩人舒婷的一首愛情詩,通過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愛情觀,富有時代氣息,表達了平等獨立的相互依存的愛情觀。即使今天,這首詩依然備受喜愛,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藝術美感。
二、學生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于愛情是懷有憧憬,內心朦朧。對于愛情這一話題比較關注但又有所回避。學生缺乏良好的朗讀習慣,缺乏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感悟作者愛情觀。
2.通過品味朗讀,提高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3.了解朦朧詩的特點,理解木棉,橡樹的內涵。
四、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1.配樂欣賞詩歌,在舒緩的音樂中感悟詩歌的美,從而達到對詩歌的總體把握。
效果:喚起學生對詩歌的愛好,增強語言感悟的能力。
2.展示圖畫,把木棉、橡樹的圖景展示出來,插入與詩歌關聯的圖景。
效果: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畫,感悟詩歌,使詩歌更加具體化。
3.情感提升,結合早戀的事例,用多媒體展示,談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效果:學生明確認識到平等,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愛情。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導入 對于愛情這個美好的字眼,我們都會為之憧憬,那么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舒婷為我們展示了她的愛情觀,下面我們就通過朗讀感悟作者的愛情觀。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
展示木棉、橡樹圖片,播放舒緩的音樂。
ppt幻燈片明確
講授 結合文本,勾畫相關詞語。
1.題目中的“致”如何理解?
2.找出詩中的三個人稱代詞,并指出它們各指代什么?
3.這首詩歌闡述的是一種新型的愛情觀,詩歌從什么地方開始闡述的,作用是?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質疑,然后完成表格。 PPT幻燈片展示
思考 “不,這些還不夠!”中的“不”否定了什么? 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否定傳統的,陳舊的愛情觀,從而引出嶄新的愛情觀。
PPT幻燈片明確
探究賞析 教師質疑 男生深情的讀第一層,分組討論,凌霄花,癡情全班女生讀第二層,切身體驗,學生朗讀、討論、交流。 集體歸納,詩人向往的愛情觀,愛的基礎是獨立平等。
讓學生討論“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的含義?
學生小組討論,相互探討。愛的方式,外表雖有距離,實質是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的。 PPT幻燈片明確
拓展延伸
說說“情為何物”如何看待早戀?請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實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這節課通過反復的誦讀來體驗、欣賞,理解了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了作品的語言之美,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初步鑒賞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正確審美觀,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在鼓勵學生對詩歌質疑、探究。討論中創設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真正體現語文的本質屬性,以人為本,做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
[《致橡樹》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致橡樹教案
2.致橡樹免費教案
3.致橡樹優秀教案
4.蟬的教案設計
5.閣夜教案設計
6.《草》教案設計
8.寫作教案設計
10.《春曉》的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