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外國詩兩首》精品教案

          發布時間:2016-3-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知識目標:

          1、 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 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構思藝術。

          能力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美語言,領悟詩歌的意蘊美和聲韻美。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詩歌,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大自然的情感;能從詩歌中獲得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領悟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自學《夜》

          教學方法:誦讀感悟法,小組在實踐中學。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設計: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我們一起賞過了雪,聽過了雨,看過了星,今天我們要來一個“壟上行”,到田園去走走。說到田園詩,大家想到什么呢?

          引導學生復習田園詩知識,背誦過去學過的田園詩,如《過故人莊》《飲酒》《歸園田居》等,列舉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第一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引導學生閱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及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5.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三、詩歌創作

          學生模仿課文自己吟誦一節,課堂朗讀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大膽交流。四、布置作業。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                                             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第二課時

          自學《夜》

          1、 課前準備:

          分小組學習《夜》,讀、改寫、畫、唱、說等學習方式任選:

          請課代表牽頭,自薦小組長組織小組準備。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課文、適合個人特長的方法,也可參與其中,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2、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成功感受:

          師:相信這樣的模仿創作會培養出一大批詩歌愛好者,偉大的詩人也許就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好,下面到了百花齊放的時候,分小組自學“夜”,然后我們上臺交流。

          請各個小組課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師生自由點評。在自學和點評的過程里,教師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要讓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評價時多關注學生的優點,特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3、教師出示問題:

          詩歌抓住了“夜”什么特點?詩歌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討論明確:靜謐、美麗的夜;安適、寧靜的心境。

          4、試比較《夜》與《蟈蟈與蛐蛐》的異同。  

          生:兩首詩都是描寫大自然,但表現的卻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讀前者時可以感覺到詩歌 充滿生機活力,后者中夜的靜謐是需要從字里行間細細品味。

          生:詩歌第二節中寫“只聽見溪水輕輕地歌唱”,是以動襯靜的寫法。而《蟈蟈與蛐蛐》中運用的是以靜襯動的寫法。

          生:最后一行詩中的“披”字,賦予明月以人的靈性,寫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這種情感和第一首詩是一樣的。

          生:第二節和第四節中都寫到“夜來臨,四下一片靜”、“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這反復重復相同的話,給人感覺像唱歌一樣,最好聽的地方重復多次,令人印象深刻。這和第一首詩第1行、第9行的作用差不多。

          師:是的,反復吟誦,造成了詩的節奏美、形成回環復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靜謐、美麗的氛圍。詩人此時的心境與詩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么安適、那么寧靜。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于夜、對于自然萬物的喜愛與贊美。請大家深情朗誦詩歌。(全班朗誦)

          5、課堂小結: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極為平常的昆蟲叫聲,在詩人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極為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人們常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詩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賞析詩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們今天這有限的45分鐘,只是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賞析實踐的機會,希望以后你能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真正進入詩歌美妙的境界。

          6、布置作業:

          熟讀詩歌,摘抄優美的詩句。

          板書設計 :                

          《外國詩兩首》

          靜謐美麗的夜色         反復吟誦

          安適寧靜的心境         以動襯靜

          封志莉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外國詩兩首》精品教案]相關文章:

          1.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2.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心聲》教案設計

          3.《外國詩兩首》課件

          4.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教案設計

          5.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隆中對》教案設計

          6.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教案設計

          7.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

          8.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設計

          9.《古詩兩首》教案

          10.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