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3-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難點

          擬人、夸張、比興等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指名學生說一說所知道的“信天游”。

          2.指明3-5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讀準每個字音。

          【目標展示】

          體會詩中運用擬人、夸張、比興等手法作用及詩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新知研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跳動著的脈搏--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2.走近作者

          賀敬之(1924-)現代詩人、劇作家。山東嶧縣(今棗莊市)人。1940年到延安,進入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 1945年,魯藝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文學劇本由賀敬之、丁毅執筆。主要詩歌集有《朝陽花開》、《鄉村的夜》、《放歌集》、《雷鋒之歌》、《賀敬之詩選》等。

          3.創作背景及特色簡介

          詩人說:“1956年,我跟隨當時團中央的一位領導回延安,參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會。這時我已經離開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覺很不一樣。我本打算寫幾篇報告文學和一點新聞報道,青年大會要舉行一個聯歡晚會,說要我出個節目,我說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寫幾句詩,抒發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邊唱,一邊寫,寫了一夜,……當時我是在窯洞里面走著唱著,還流著眼淚。”

          信天游,也叫“順天游”,流行于陜北的一種民歌,兩行一節,上下句押韻,一節一韻,詩行錯落有致,讀來高亢悠遠。有的一節表達一個簡單獨立的意思,有的幾節構成一組,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來抒情、亦可敘事。注意運用比興手法,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聯想豐富,感情深切。

          4.整體分析詩歌

          學生自行回想詩歌整體內容,然后思考:這首詩的結構層次該如何劃分?

          第一部分:抒寫久別重逢延安的感觸。

          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延安的戰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繪會見親人的熱烈場景

          第四部分:描畫延安城的嶄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展示繼續革命的征程。

          5.指定學生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6.你認為洋溢于全詩中的感情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作者抒發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學生討論探究本課的重要內容。

          1. 詩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樣表達他回延安時的激動心情的?(富有力度的動詞,“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省略號的運用,啟發想象、體味、聯想。擬人化的環境描寫)

          2. 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親到底教會了作者些什么?詩歌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詩不宜直說。內容、文字要概括,形象與思想要具體,所以,作者運用詩歌傳統表現手法--比興、借代、擬人等方法,揭示了詩人對于延安熱愛、感激的原因。)

          3. 讀了第三部分,我們看到了親人相見的熱烈、真摯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長和美麗、淳樸的心靈,逐層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些內容的?(環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夸張、比喻)

          4. “母親延安換新衣”是怎樣的寫作方法?詩歌第四部分,是怎樣來具體寫“換新衣”的?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擬人;排比、鋪陳、復疊;寫延安的變化,一個“新”字,躍然眼前)

          5. 結尾一部分,寫到了楊家嶺、寶塔山、棗園。想一想,這些內容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寫?(作者賦予革命歷史以色、形、光的鮮明形象,將紅旗、腳印、燈光等具體而富有象征意義的事物寫入詩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無比巨大,跟著黨,沿著黨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6. 詩歌結尾說:“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當時作者并沒有離開延安。那么,這樣的結尾,是不是有問題呢?(緊扣開頭和題目;富有浪漫色彩;延安必飛速發展,大步前進;言簡意深,情深)

          7. 探究體會詩中真摯熾熱的感情,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華的?(激動、喜悅--愛延安、愛革命、愛人民--難舍難分的惜別之情)

          8. 這首詩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采用“信天游”格式

          每小節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富于變化:比興關系、并列關系、順承關系

          夸張手法的運用

          注重煉字,選用恰當的動詞

          四、再讀課文,品味詩歌的語言

          由于這是一首民歌體裁的詩歌,在語言上有它自身的特點,請同學們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認真體會。體會時注意結合前面有關的介紹。  

          【歸納總結】

          這首信天游表現了詩人對延安的深厚情誼。全詩除了真切的情感構成了詩的源泉,就是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露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

          【鞏固拓展】

          1. “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剛回延安怎樣的心情?

          2. 詩歌第一部分中選用了一連串的動詞“抓”“貼”“摟”“放”“抱”“擁”好不好?請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3.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你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預習指導】

          1. 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熟讀《再別康橋》

          四、板書設計

          回延安

          賀敬之

          回延安→憶延安→話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寫作特點:

          1.“信天游”

          2.每小節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富于變化:

          比興關系、并列關系、順承關系

          3.夸張手法的運用

          4.注重煉字,選用恰當的動詞

          五、教學反思 

          譚義專

          [《回延安》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七年級政治下冊《唱響自信之歌》教案

          3.七年級政治下冊《走近法律》教案

          4.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5.七年級政治下冊《走向自立人生》教案

          6.岳麓版初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7.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

          8.七年級政治下冊《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案

          9.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根的形態

          10.七年級下冊《黃河頌》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尤物视频在线国自产视频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