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優質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發布時間:2016-5-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西平縣楊莊高級中學 王海娟

          登高/杜甫

          教學目標:

          1.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2.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杜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人們喜歡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詩圣”杜甫一首關于“登高”的詩,詩的題目就是《登高》。

          二、詩人生平和背景介紹

          我們常說要“知人論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詩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一)、杜甫生平

          杜甫是唐王朝由興到衰的見證者。

          1.年輕的時候,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

          2.曾有“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羹與冷炙,處處潛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經歷

          3.曾有舉家吃草度日,幼兒因餓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就是“安史之亂”,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軍扣留9個月受盡侮辱的經歷

           曾有從叛軍營里逃出,由于直諫而被貶的經歷

          6.晚年,杜甫在成都憑借很難遮風擋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鄉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濟

          7.58歲時,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55歲,這年秋天,詩人來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遠,面對蒼茫的秋景和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萬千,詩人抑制不住內心的詩意,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三、朗讀

          1.聽教者朗讀

          2.自由朗讀

          3.個別學生朗讀

          4.聽錄音朗讀

          5.集體朗讀

          四、賞析

          在聽錄音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已經被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想這不僅是因為別人朗讀的好,還因為這首詩寫得好。

          其實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明代胡應麟曾評此詩“古今七律第一”!現在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

          (一)前兩聯

          本詩是詩人登高之作,請大家找一找,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從這些景物中可以體會出詩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

          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確:

          1.景物:風、天、猿嘯、渚、沙、鳥飛、落木、長江

             四句八景,語言凝練

          2.情感:悲涼、悲壯

           ①風急:秋氣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時使人心里感到凄涼

          ②天高:在廣闊的天地間,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獨

          ③猿嘯哀:為景物蒙上了一層悲愴、凄涼的色彩

               由“兩岸原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可知,猿聲無所謂哀與不哀,只是詩人的內心哀傷,所以猿聲聽起來才哀傷

          ④渚清沙白:顏色上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⑤鳥飛回:為何是盤旋著的鳥?

          可能因為風大,風的猛烈,其實詩人的處境與在急風中低徊盤旋的鳥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詩中的鳥是一只還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鳥正好是詩人的化身;一群,鳥的一群正好反襯詩人的孤單

          (詩人后來在《旅夜抒懷》中有一句詩:“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老病孤獨的詩人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⑥落木蕭蕭下:落木即落葉。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而紛紛飄落的葉子讓人感覺似乎所有的樹木都進入了生命的秋季,這肅殺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自己的人生也進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暫啊!

             在動蕩的社會中,詩人就像這飄零的落葉,四處漂泊,而黃葉飄落,落葉歸根,可是詩人卻在他鄉,年老了卻沒有回鄉,這更添了一層悲涼之情!

          ⑦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給人生命短暫之感,那么長江呢?

          這亙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給人時間無窮之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無窮、永恒的時間前,更顯得詩人的渺小!

          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有聲有色有形,上下聯相互照應(一三山景、二四江景)

          (二)朗讀

          因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們在朗讀時,需要帶著情感讀這些景物。

          請大家一起朗讀前兩聯!

          (過渡)詩人的這四句詩向我們描繪一幅蒼涼而壯闊的秋日圖,在這幅圖里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

          (三)后兩聯

          可是詩人悲什么?(請從詩歌中找一找,用筆畫一畫,最好在每句詩中找出兩個,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交流交流)

          1.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作客”:寄居別處,漂泊他鄉(區別于“做客”:訪問別人,自己做客人)

          “常”:(時間上)說明詩人經常漂泊他鄉,多年漂泊他鄉

          “萬里”:(空間上)離家萬里,有家難歸(交通不發達,詩人的潦倒處境)

          “悲秋”:季節上給人悲涼的感覺

          2.晚年多病,孤苦無依

          “百年”即暮年,此時詩人已經55歲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詩人身患肺病等多種疾病

          “登臺”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帶上親朋好友,而此時詩人卻是獨自一人!詩人的朋友高適、救濟他的朋友嚴武等都已經離開人世,詩人此時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詩人僅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艱難”國事艱難,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艱難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年,可是國家仍然動蕩不安,這對于杜甫來說是一件極其悲痛的事情!

          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輕的時候,杜甫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是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為國家擔心!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自己連住的房子都沒有了,卻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接著又嘆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樣忠于國家,心憂天下!

          俄國別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而杜甫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詩人!當他看到國家仍然動蕩不安,內心是何等的悲痛啊啊!

          “苦恨”是非常恨,詩人恨什么?

          恨國家仍然動蕩不安,恨自己已經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啊!

          這種苦恨使自己的兩鬢白發都增多了,“繁霜鬢”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銷愁無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嘗不是國事艱難所賜呢!

          國難家愁一齊堆積在詩人胸中無法釋懷,詩人該怎么辦?

          喝酒解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但是人卻“新停濁酒杯”,“新停”,剛剛停,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窮困潦倒,此時詩人孤苦無依,無朋友的救濟,喝酒的錢都沒有了。

          那么這種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積心頭!

          (四)朗讀

          因此我們朗讀的時候應緩慢一點,把這種悲苦之情讀出來。

          齊讀!

          (五)整體小結

          1.本詩借悲秋之景抒發悲秋之情,請大家讀一讀,“悲秋”二字在詩中有幾層含義?

          三層:季節之秋

          人生之秋

          國事之秋

          2.小結

          律詩的特點是頷聯和頸聯對仗,可是杜甫在本詩中卻是每聯都對仗,句句照應,可見杜甫詩歌寫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詩也被稱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對杜甫詩歌的評價之所以這么高,不僅有技巧,還有情感的感人!正如本版塊的標題“詩從肺腑出”!詩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國事之悲,帶著作者的這些悲情再來讀一讀品一品詩歌,詩歌將別有一番滋味:

          在蒼茫的天地之間,秋風猛烈地吹向一個登上高處的孤苦老人,兩岸的猿似乎要將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涼之情全部啼嘯出來,急風中的飛鳥低徊尋找著落腳點,這又多么像流浪他鄉的詩人的化身啊!此時詩人郁積在心頭的悲苦又像這落葉和江水一般,難排不盡,驅趕不絕,此情此景達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詩人又為何如此悲苦?因為國難家愁,因為詩人對國家、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3.朗讀

          ①現在請大家帶著對本詩的理解,再次齊讀《登高》!

          ②自由朗讀,爭取能背誦!

          ③一齊有感情地背誦本詩!

          (六)作業

             1、收集杜甫詩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積累起來.

             2、課外收集并賞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選擇詩句中你最喜歡的一句,用散文話的語言描述出詩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板書:                            登高

           

          所寫之景:風、天、猿嘯、渚、沙、鳥飛

                   落木     長江      悲涼

           

                   離家多年  有家難歸

          所抒之情: 晚年多病  孤苦無依        悲苦

                國事艱難  壯志難酬

                人生潦倒  銷愁無依

          王海娟

          [《登高》優質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畫》優質課教案

          3.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4.小班語言優質課教案

          5.《火把節》優質課教案

          6.小班優質公開課教案

          7.老王優質課教案

          8.小班學期優質課教案

          9.月光曲優質課教案

          10.搭石優質課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 一本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欧美香蕉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有精品 | 欧美17禁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