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第一冊
現代文 字詞
第一單元
1、橘子、百舸、寥廓、崢嶸、遒勁、糞土、遏止
2、青荇、揉碎、漫溯、斑斕、笙簫、殘羹、油膩、羅綺、發酵、山巒、佝僂、叫囂、傾圮、枯槁、踟躕
3、跫音、春帷、慰藉、霹靂、霧靄、流嵐、虹霓、眷屬 4、徘徊、魅惑、暴虐、絮語、深邃、憩息
第二單元
5、蓊蓊郁郁、裊娜、羞澀、霎時、酣眠、斑駁、倩影、沒精打采、媛女、嬉游
6、婀娜、阡陌、游目騁懷、寧謐、花蕊、縹緲
7、滄桑、剝蝕、坍圮、亙古不變、窸窸窣窣、譬如、熨帖、猝然、聲名狼藉、雋永、恪守、教誨、焦灼
8、邂逅、拙劣、迥然不同、釉彩、拜謁
第三單元
9、淺嘗輒止、堅韌不拔、誹謗、誣蔑、卓有成效
10、鐐銬、枷鎖、駭人聽聞、兌現、締造者、郵戳、磐石、蛻變、洶涌澎湃、巍峨、蜿蜒、瞭望
11、誠摯、百折不撓、永葆生機、端倪、砥礪、遐想、憧憬、氣餒、夢寐以求 12、呼吁、欺瞞、和睦
第四單元
13、侮蔑、甘蔗、蟋蟀、走投無路、奚落、憤懣、慷慨激昂、縊死、高不可攀、敷衍、僥幸、懸揣
14、國子監、拴馬樁、棱角、低徊、蝦蟆陵 15、綿亙、褻瀆、跋涉、眸子、殺一儆百、潺潺、餓殍遍野
16、阻撓、窒息、蹉跌、油膏、鐵砧、戕害、汲取
第五單元
17、氾南、縋、戍邊 18、會稽、囿 19、昳麗、縱橫捭闔 20、溝壑、媼、膏腴
第六單元
21、饑饉、哂之、喟然 22、數罟、洿池、魚鱉、狗彘、庠序、孝悌
23、輮、槁暴、跂、舟楫、蛟龍、跬步、騏驥、駑馬、鍥而舍之、鏤、螯 24、涘、渚
文言文 知識點小結:6/15/04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共- 2、夫晉,何厭之有? 厭-
3、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 4、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
5、失其所與,不知;/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6、將帥二三子以蕃 帥- 7、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
8、將免者以告 免- 9、三年釋其政 政-
10、而摩歷之于義 摩歷-- 11、無不餔也,無不歠也 餔- 歠-
12、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其-
1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又三千/鄒忌修八尺有余/雖有槁暴 有-
14、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孰- 15、太后盛氣而揖之 揖-
16、少益耆食 耆- 17、必勿使反 反-
18、奉厚而無勞 奉- 19、鼓瑟希 希-
20、莫春者 莫- 21、唯求則非邦也與 與-
2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王無罪歲/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無-
2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 2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涂-
25、輮以為輪 輮- 26、君子生非異也 生-
27、涇流之大 涇- 28、不辯牛馬 辯-
二、古今異義
1、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古> <今>
2、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古> <今>
3、丈夫二十不取/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古> <今>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 <今>
5、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中原。/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古> <今>
6、明日,客從外來 <古> <今>
7、今齊地方千里 <古> <今>
7、太后明謂左右 <古> <今>
8、敬諾。年幾何矣? <古> <今>
9、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古> <今>
10、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 <今>
三、詞類活用
名詞-狀語
1、夜縋而出 2、朝濟而夕設版焉/朝服衣冠 3、既東封鄭/順流而東行
4、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5、又郊敗之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7、日食飲得無衰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8、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9、秋水時至
名詞-動詞
1、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禮- 2、朝服衣冠 服-
3、質于齊,齊兵乃出 質- 4、趙王之子侯者 侯-
5、端章甫 章甫- 6、風乎舞雩 風-
7、樹之以桑 樹-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9、然而不王者, 王-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
名詞-使動詞
1、宦士三百人于吳 宦-
名詞-意動詞
1、越國以鄙遠 鄙- 2、既東封鄭 封-
形容詞--名詞
1、趙國以鄙遠 遠- 2、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美-
形容詞--動詞
1、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 薄-
2、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 3、謹庠序之教 謹-
形容詞--使動詞
1、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潔- 美- 飽-
2、昔者夫差恥吾于諸侯之國 恥- 3、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尊-
形容詞--意動詞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者, 少- 輕-
動詞--名詞
1、其繼有在者乎? 繼--
動詞--為動用法
1、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死- 2、祭祀必祝之 祝-
四、一詞多義(見課后練習二)。
17課、P87-88 若 說 辭 鄙 微 之 18課、P91 知 復 既 勸 遂 當
19課、P93 朝 孰 誠 善 間 20課、P95-96 質 及 甚 少 異 為
21課、P100-101 如 方 與 22課、P103-104 數 發 直 兵 勝
23課、P107 絕 強 假 望 聞 24課、(無)
五、文言常用句式
常式句--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疑問句(略)
變式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賓語前置
1、夫晉,何厭之有? 2、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忌不自信 4、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5、居則曰:“不吾知也。” 6、求,爾何如?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定語后置
1、四方之士來者 2、國之孺子之游者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狀語后置
1、以其無禮于晉 2、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4、是故敗吳于囿,又敗之于沒,又郊敗之 5、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 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皆以美于徐公 9、能謗譏于市朝 10、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1、趙氏求救于齊 12、甚于婦人 13、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14、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15、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16、加之以師旅 17、異乎三子者之撰 18、以吾一日長乎爾
19、浴乎沂,風乎舞雩 20、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1、申之以孝悌之義
2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2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5、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6、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六、文言文固定結構
1、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2、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3、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5、日食飲得無衰乎?
6、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7、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8、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0、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1、唯求則非邦也與?
12、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
13、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6、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17、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七、成語典故。
1、東道主 2、臥薪嘗膽 3、門庭若市 4、五十步笑百步 5、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6、鍥而不舍
7、望洋興嘆 8、貽笑大方
八、必背篇章。
1、《燭之武退秦師》 2、《鄒忌諷齊王納諫》 3、《勸學》
第二冊
現代文 字詞
第一單元
1、發軔、寒暄、監生、朱拓、躊躕、悚然、謬種、儼然、形骸、沸反盈天、訕訕、蹙縮、窈陷、惴惴、桌幃、
怔怔、醉醺醺、聘禮、渣滓、炮烙、 歆享、馴熟、草窠、浸漬
2、情竇初開、喁喁、儺神、殉情、莞爾一笑、黑黝黝、竹篁、甬道、蒿艾、胡謅、碾坊、埋怨、角隅、嗤笑
3、吮吸、泅水、鳧水、白洋淀、搖櫓、撅著嘴、圍剿
4、契訶夫、戰戰兢兢、膽怯、憎惡、吃葷、撮合、慫恿、譏誚、讒言、陶冶、轄制、噩夢、滑稽
第二單元
5、禮尚往來、自詡、給予、殘羹冷炙、孱頭、腦髓、蹩進、磕頭、吝嗇、譬如、國粹
6、聶紺弩、親眷、呵斥、匍匐、諂媚、畏葸、帽盔 7、佇立、倉頡、東挪西借、揣著、兩鰓、甘霖、涇流
8、勒令、發髻、磨礪、睥睨、髡首、舂米、虱子、悻悻而去、牛山濯濯
第三單元
9、紅繒、紫綃、瓤肉、醴酪、龜裂、絳囊、貯藏、莆田、萌蘗、盧橘、日啖
10、札記、槲寄生、瑣屑、狹隘、胚胎、家畜、畸變
11、俯瞰、黑魆魆、搖曳、碩大、縈繞、皓月、軒轅、蚩尤、晨曦、極光幔、穹隆、秉性、棒槌
12、嘟噥、剔除、上顎、骷髏、水蛭、蟾蜍、戛然而止、縹緲、魚鰭、湮沒、貯存、熵、謳歌、蚊蚋、和聲
第四單元
13、咬文嚼字、錙銖必較、岑寂、頭暈、日暈、蘊藉、王嬙、付梓、尺牘
14、狂吠、笨坯 15、寒砧、涔陽 16、矯揉造作、毋庸贅言、豐腴、銷魂勾魄、回溯、擎天柱、玉笏
第五單元
17、崤函、雍州、膏腴、逡巡、遺鏃、流血飄櫓、鞭笞、藩籬、黔首、隳城、勁弩、氓隸、甕牖繩樞、墨翟、
翟景、猗頓、躡足、度長絜大
18、交戟、瞋目、目眥、跽、刀俎、卮酒、戮力、玉玦 19、癸丑、修禊、流觴曲水、感慨、嗟悼、激湍
20、惆悵、眄、岫、疇、棹、壑、崎嶇、耘耔、東皋、熹微
第六單元
21、郯子、萇弘、師襄、老聃、李蟠、經傳
22、驪山、縵回、囷囷、水渦、矗立、冥迷、妃嬪媵嬙、梳鬟、漲膩、椒蘭、轆轆、邐迤、紛奢、椽、庾、粟粒、
帛縷、橫檻、嘔啞
23、疏浚、壅蔽、黜惡 24、碩茂、窺伺、勖、繅、蕃、嘻
《語文》第二冊文言文知識點小結
一、通假字
1、外連衡而斗諸侯 2、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3、威振四海/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4、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5、贏糧而景從
6、百有余年矣 7、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 8、距關,毋內諸侯
9、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張良出,要項伯
12、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13、令將軍與臣有卻
14、因擊沛公于坐/頊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1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或師焉,或不焉
16、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 17、景翳翳以將入 18、曷不委心任去留
1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0、既然已,勿動勿慮
21、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二、古今異義
1、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古> <今>
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 <今>
3、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 <今>
4、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 <今>
5、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 <今>
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古> <今>
7、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古> <今>
8、悅親戚之情話, <古> <今>
9、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古> <今>
10、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 <今>
1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 <今>
12、吾從而師之, <古> <今>
1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 <今>
14、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 <今>
15、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 <今>
16、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古> <今>
17、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古> <今>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古> <今>
19、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古> <今>
20、既然矣,勿動勿慮, <古> <今>
21、不抑耗其實而已 <古> <今>
22、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古> <今>
三、詞類活用
名詞-狀語
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4、頊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5、吾得兄事之 6、常以身翼蔽沛公
7、道芷陽間行 8、園日涉以成趣 9、驪山北構而西折 10、輦來于秦 11、朝歌夜弦
12、旦視而暮撫 13、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14、旦暮吏來而呼曰
名詞-動詞
1、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2、履至尊而制六合 3、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4、籍吏民,封府庫 5、范增數目項王 6、一觴一詠
7、策扶老以流憩 8、或棹孤舟 9、吾師道也
10、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1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13、族秦者,秦也
14、名我固當 15、且碩茂,早實以蕃 16、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17、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18、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名詞-意動
1、吾從而師之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3、駝業種樹
形容詞-名詞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2、死生亦大矣 3、攜幼入室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6、小學而大遺 7、不念居安思危 8、擇善而從之
9、懼讒邪
形容詞-動詞
1、會盟而謀弱秦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3、以愚黔首
4、以弱天下之民 5、素善留侯張良 6、善萬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形容詞-使動
1、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2、非有能碩繁之也
形容詞-意動
1、齊彭殤為妄作 2、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而恥學于師 4、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動詞-使動
1、外連衡而斗諸侯 2、流血漂櫓 3、吞二周而亡諸侯
4、卻匈奴七百余里 5、序八州而朝同列 6、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7、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8、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為動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數詞-動詞 1、六王畢,四海一
數詞--意動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四、一詞多義(詳見課后練習二/三)。
17、P95 制 亡 利 固 遺 度 18、P99-100 因 如 舉 謝 意
19、P102-103 修 期 致 臨 次 20、P105-106 行 引 乘 策
21、P110-111 傳 師 從 /也 則 于 乎 所以 22、P114 族 /焉 而 從
23、P116-117 安 信 求 治 以 哉 所 24、P119-120 雖 因 且 云 故 其實
五、文言句式。
常式句--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疑問句
變式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賓語前置
1、大王來何操? 2、沛公安在? 3、不然,籍何以至此? 4、今日之事何如? 5、客何為者?
6、復駕言兮焉求?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8、樂夫天命復奚疑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0、故不我若也 11、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狀語后置
1、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2、鋤耰棘矜,非銛于鉤戟長鎩也。
3、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4、沛公欲王(于)關中 5、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
6、具告以事 7、為之奈何? 8、孰與君少長? 9、長于臣 10、得復見將軍于此
1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12、悟言(于)一室之內 13、當其欣于所遇 14、不能喻之于懷
15、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16、問征夫以前路 17、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18、生乎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1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而恥學于師
21、師不必賢于弟子 22、不拘于時,學于余 23、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24、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 25、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6、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27、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 28、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29、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六、文言固定結構。
1、孰與君少長?
2、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
3、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4、是故無貴無踐,無長無少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七、成語典故。
1、流血飄櫓 2、揭竿而起 3、深謀遠慮 4、秋毫無犯 5、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6、勞苦功高
7、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8、崇山峻嶺 9、天朗氣清 10、游目騁懷 11、欣欣向榮 12、鉤心斗角
13、居安思危
八、必背篇章。
17、《過秦論》(3-5段) 《賈生》唐 李商隱
18、《鴻門宴》(第4段) 《垓下歌》秦末 項羽 《大風歌》 西漢 劉邦 《題烏江亭》 唐 杜牧
《烏江亭》 北宋 王安石 《夏日絕句》 南宋 李清照
19、《蘭亭集序》 20、《歸去來兮辭》 《歸園田居》《飲酒》 21、《師說》 22、《阿房宮賦》
23、《諫太宗十思疏》
作者郵箱: switianzhong@yahoo.com.cn
[高中語文第一二冊復習綱要(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試題及答案
4.高中語文好句子
5.高中語文《大學》教案
7.高中語文隨筆推薦
8.高中語文《老王》優秀教案
9.高中語文作文好句子
10.高中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