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

          發布時間:2016-10-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司馬遷在《史記韓非列傳》中說: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

          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

          這說明《韓非子》確系韓非所著。《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與

          今本《韓非子》55篇相同。《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四庫全

          書總目提要》皆著錄《韓子》20卷,這說明《韓非子》從先秦流傳到現在,都沒有佚失

          現象,這在先秦哲學典籍中,是不多見的。《韓非子》本名《韓子》,后因唐代韓愈的

          名氣越來越大,后人為了加以區別,故改名《韓非子》。

          有關《韓非子》各篇的真偽問題,學術界也曾有過爭論,有的認為書中多數篇不可

          信,有的認為書中只有少數篇不可信。如容肇祖從考察思想入手,斷定只有《五蠹》、

          《顯學》、《難勢》、《問辯》、《詭使》、《六反》、《心度》、《難一》8篇為韓

          非所作,18篇為別家之言,24篇不能斷定。梁啟雄從考察思想和文字入手,斷定只有

          《十過》、《用人》、《安危》、《功名》、《忠孝》、《大體》、《守道》、《觀

          行》、《制分》是偽作。劉汝霖認為《初見秦》、《存韓》、《難言》、《有度》、

          《十過》、《飾邪》6篇是偽作。我們認為,《韓非子》一書基本是韓非的作品,也不

          排除個別篇摻入了別人的東西,這在古書的流傳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主要反映在《難

          勢》、《難三》、《定法》、《揚權》、《有度》等篇中。在韓非看來,商鞅治秦只講

          “法”,不講“術”;申不害只講“術”,不擅“法”;慎到片面強調“勢”,這都是

          不全面的,“皆未盡善也”。只有把“法”、“術”、“勢”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

          是切實可行的。他說:“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

          也。”

          (《定法》)“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在“法”、“術”、

          “勢”三者之間,“法”是根本,“勢”是基本前提,“術”是執行“法”的必要方法。

          他列舉“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說明“勢”的重要,又列舉“棄隱栝之法,去

          度量之數,使奚仲為車,不能成一輪”,“無慶賞之功,刑罰之威,釋勢委法,堯舜不

          能治三家”作例子,說明“法”的重要,“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相輔

          為用。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

          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后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的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解老》、《喻老》兩篇中。

          韓非借解釋道家《老子》一書,對《老子》哲學體系的核心“道”,進行了唯物主

          義的改造,賦予了客觀物質性的內容。他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

          (《解老》)在這里,韓非又第一次提出了“理”的概念范疇。“理者,成物之文

          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

          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凡理者,方圓、短長、粗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物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

          亡,有死生,有盛衰。”這就是說,“道”是萬物的總規律,“理”是區別各種事物的

          特殊規律。

          “道”是“理”的依據,“理”是“道”的體現。各種事物所以客觀存在,都是由

          它的特殊規律即“理”決定的,而各種事物的特殊規律即“理”又必然受總規律即“道”

          的支配。各種特殊規律即“理”的總和,就構成了總規律的“道”。

          韓非對《老子》的“德”也作了唯物主義的改造。他說:

          “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德是事物內在的本質,事物內

          在的本質決定了事物的性質。所以韓非又說:“身以積精為德,家以資財為德,鄉國天

          下皆以民為德。”

          (《解老》)在“道”和“德”的關系問題上,韓非主張“德”是“道”的功效。

          他說:“道有積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同上)道是根本的,德是道的功效,兩者

          不能割裂。韓非對道和德的解釋,涉及到了一般和特殊這對哲學范疇,它標志著人們的

          抽象思維水平又有了飛躍,對客觀規律性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在認識論方面,韓非受荀況的影響最大。他認為,人們的認識都必須依賴于感覺器

          官,人的眼睛能看東西,耳朵能聽聲音,心能思考問題,這都是人具有的自然屬性,所

          以他稱之謂“天明”、“天聰”、“天智”。他說:“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耳不

          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智失別則不能審得失之地。目不能決黑白之色則謂之盲,耳不能

          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盲則不能避晝日之險,聾則不能知

          雷霆之害,狂則不能免人間法令之禍。”這就清楚地說明了人的感覺和思維器官與認識

          對象的關系,堅持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在認識方法上,韓非主張“去喜去惡”,切

          忌主觀偏見和先入為主的成見來左右人們的認識。他說:“喜之則多事,惡之則生怨。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合。”

          (《揚權》)在檢驗認識標準上,韓非提出了“參驗”的方法。

          他說:“循名實以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臣》)

          韓非所說的“參驗”,就是對各種情況在進行排列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

          然后檢查驗證認識的正確與否。他認為只有按認識的規律辦事,才能“得事理則必成

          功”。反之,就是主觀的妄想和臆測,他稱之謂“前識”。他說:“先物行,先理動,

          之謂前識。前識者,無緣而妄意度也。”(《喻老》)妄意度就必然失敗。韓非的認識

          論,雖然還屬于樸素唯物論的范疇,但它的理論思維水平,無疑是先秦思想家最高的。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

          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雖然韓非的主觀意圖是說明法

          治與禮治的根本對立,著意批判儒家宣揚的禮治思想,為法治戰勝禮治制造理論根據,

          但它確實客觀地揭示了當時儒法兩種思想根本對立的現實。當然,韓非的矛盾學說,也

          有過分強調對立,把斗爭絕對化的傾向,這也是不能忽視的。韓非對矛盾的轉化條件,

          也作了辯證的解釋。如國家的強弱,他認為關鍵是實行不實行法治。“國無常強,無常

          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有度》)又如禍福的轉化條件,他認為

          關鍵是“行端直”和“驕心生”這兩個條件。“行端直”,則禍能轉化為福;“驕心

          生”,則福能轉化為鍋。他還以水火為例,說明矛盾轉化的條件性。水本來是能夠克火

          的,但若把水盛在鍋里,火就可以反過來克水,把水燒干,這是因為條件不同的緣故。

          韓非又用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解釋歷史現象,形成了他的進步歷史觀。他認為時代在變

          遷,社會在發展,因循守舊、復古倒退是沒有出路的。他用“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

          猛烈抨擊頑固守舊的陳腐思想,為推行他的革新變法主張尋找理論根據。當時,韓非的

          歷史觀還有不少缺陷,本質上還是唯心主義的。

          《初見秦》、《存韓》是韓非的上秦王書。《難言》、《說難》、《孤憤》是韓非

          被囚禁秦國時寫的,借以抒發自己的孤獨憤悶心情。《五蠹》、《八奸》、《奸劫弒

          臣》、《六反》,重點揭露奸臣、儒生、俠客、縱橫家和商人對國家的危害,必須對他

          們依法加以治理。以上都反映了韓非的政治思想。《顯學》篇,是韓非對儒、墨兩大學

          派的學術批判,重點是批判儒家學派,為推行法治理論掃清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

          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畫鬼最易”

          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韓非子--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相關文章:

          1.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作《韓非子》簡介

          2.

          3.讓學生“說”物理之教學法淺探物理論文

          4.小孩為什么不合群,這些方法家長要記住!

          5.關于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

          6.it管理論文

          7.理論力學小論文

          8.電力管理論文

          9.班級的管理論文

          10.班組管理論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岛国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最新国产国语对白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欧美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