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潛到蔡邕

          發布時間:2016-5-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沈從文先生近在國文月刊(三期)談習作,叫青年們從周

          作人、魯迅作品學習抒情;其中說到周作人的人生態度,“似

          因年齡堆積,體力衰弱,很自然轉而成為消沉,易與隱逸相近,

          精神方面的衰老,對世事不免具浮沉自如感。”又引了我的意

          見,說周作人是“由孔融到陶潛”。我說周作人從孔融走向陶

          潛的路,那是六年前,當周某發表五十自壽詩時說的;可惜沈

          先生不曾看見我前年寫給周某的信,我希望他不要從陶潛轉到

          蔡邕的路上去,可是他畢竟走上蔡邕的路,我們做朋友的,又

          有什么話說呢!

          切切實實的說,我是反對所謂“隱逸”的人生態度的;一

          個知識分子,當民族國家在作生死存亡的搏斗時,應當奉獻自

          己的一切,聽政府作有效的使用;在最緊急時,準備征集令下,

          也當投筆掮槍去。所謂“隱逸”,只是知識分子的巧妙遁詞;

          說得老實一點,便是“臨陣脫逃”,隱逸之士便是“逃兵”。

          中年以上的知識分子,托詞“消極”“隱逸”來躲避對社會國

          家所應負的責任:青年知識分子,借學校來逃避兵役,這都是

          最可恥的行為。

          不過這些話,向已經出賣了靈魂的漢奸文士來說,原是多

          余的,我現在只想和沈先生談談從陶潛走到蔡邕路上的必然性。

          我們喜歡陶潛之為人,多少由于愛好他的詩篇而來,其實他的

          處世態度,并不足為法的;我們是生活在社會網之中,社會問

          題便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怎能不管不問呢?掛冠而去,不

          為五斗米折腰,都是讀書人使性子的辦法,有什么可取?社會

          上有一二個陶潛,或者有人覺得有趣,或者可以出賣清高;若

          有了十萬個陶潛,那就不知要糟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

          焦循說得好:“人不可隱,不能隱,亦無所為隱。用周公孔子

          之學而不仕,乃可以隱稱;然有周公孔子之學,則必不隱。許

          由、巢父、沮溺之流,自負其孤孑之性,自知不能益人家國,

          托跡于山溪林莽以匿其拙,故吟詠風月則有余,立異矯世,苦

          節獨行則有余,出而操天下之柄則不足。……是故耕而食,鑿

          而飲,分也,出則為殷浩房(guan),貽笑天下,宜于朝則朝,

          宜于野則野,圣人之藏,所以待用也,無可用之具而自托于隱,

          悖也。”他這話,不僅罵盡了如袁中郎一流的假隱士,也罵盡

          了陶潛一流的真隱士;吟詠風月則有余,操天下之柄則不足,

          即是陶潛一流人的最好考語。

          假使淝水之戰,晉軍敗績,東南半壁,畢竟不保,陶潛一

          流人,是否依然隱逸下去,不做異族的臣仆呢?我實在不敢替

          他們寫保單。你看南宋末年,固多忠烈之士,但山中夷齊,后

          來食元代之祿的如許衡、趙復,不在少數;滿清入關,下首陽

          的夷齊且不去說他,即如顧亭林那樣的大志士,也不能禁他自

          己的外甥徐乾學做滿清的開國元勛。民族國家觀念如此薄弱,

          儒家的社會道德上,原有最根本的弱點保留著。所以周作人做

          漢奸,陶潛變成了蔡邕,并非意識上的實變,周作人之心安理

          得,也正如蔡邕之心安理得,全不覺得難為情的。

          愛惜周作人的,都希望周作人愛惜他自己的羽毛;他自己

          已經出賣了靈魂,愛惜他的人,還希望大家原其心跡,不要太

          嚴苛地責備他,有的還用種種話替他維護,沈先生說他老了,

          不免具浮沉自如之感了,即是一種維護。我們應該原其心跡,

          替他維護嗎?不能,萬萬不能。王夫之論蔡邕的出處,有一段

          話,我以為不妨提出來讀一讀,他說:

          史記董卓之辟蔡邕,邕稱疾不就,卓怒曰:‘我能族人。’

          邕懼而應命。此殆惜邕之才,為之辭以文其過,非果然也。卓

          之始執國柄,亟于名,而借賢者以動天下,蓋汲汲焉。……

          力任桓靈宦豎之政,竊譽以動天下。蔡邕首被征,豈其禮辭

          不就而遽欲族之哉?故以知卓之未必有言也。且使卓而言此

          矣,亦其粗獷不擇,一時突發之詞,而亦何足懼哉,申屠蟠

          不至,袁紹橫刀揖出,盧植力阻宏農之廢,鄭泰阻用兵之

          議,而皆全身以退矣。邕以疾辭,未至如數子之決裂,而何

          為其族矣?邕之始為議郎也,程璜之毒,陽球之酷,可以指

          顧殺人,而邕不俱,累及叔質,幾同駢首以死而不懼,何其

          壯也。至是而餒矣,亡命江海者十二年,……宦官之怨憤

          積,而快志于一朝,髡鉗之危辱深,而圖安于晚歲,非俱禍

          也。誠以卓能矯宦官之惡,而庶幾于知已也,于是而其氣餒

          矣,以身殉卓,貽玷千古,氣一餒而即于死亡,后誰與恤其

          當年之壯氣哉!

          這番話,也可以用來作周作人的評議。無論誰替周作人作

          怎樣維護的話頭,終不能說出周作人必不能離開北平那圈子的

          理由,更無人說出他非出賣靈魂不可的理由。說來說去。還是

          “己私末忘,而寵辱之情,移于衰老也”!周作人也竟做了漢

          奸,知識分子的操守,真不容易說了呢!

          有人說,現在知識分子事仇作倀,不獨周作人一人,你何

          獨苛于周作人而必嚴加責備?說來還是顧亭林那句老話:人人

          可出,而他不必可出。周作人乃是五四運動以來的青年導師,

          文化界的白眉,連敵方的文化人都以為他將清高介守,不肯出

          山的,而今竟出山(應該說出苦茶室)事敵,我們怎可以不加

          嚴歷批評呢!

          我鄭重地說,周作人是“蔡邕”,不是“陶潛”;國法具

          在,應當付之典刑!

          1940年11月13日

          ***

          【宇慧文學視界編輯整理】

           

          [從陶潛到蔡邕]相關文章:

          1.蔡邕聽琴閱讀答案

          2.有關陶淵明的課件

          3.陶瓷散文精選

          4.飲酒陶淵明課件

          5.陶藝教學計劃

          6.《陶罐和鐵罐》課件

          7.呂陶傳閱讀答案

          8.陶淵明飲酒課件

          9.陶瓷實習報告

          10.陶罐的反義詞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20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日本综合aⅴ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