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論郁達夫

          發(fā)布時間:2017-12-15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劉海粟

          六十年來,評價郁達夫作品的思想性時,頗有分歧;至于他的文學才能,則無人懷疑。

          我自慚不是研究達夫的專門家,又不善于說長道短,出于友情,容易偏愛,加上作

          家、畫家所業(yè)不同,其中甘苦,不盡相通,只能抒發(fā)一點不著邊際的外行話,向大家請

          教。恰如其分地評定達夫其人其文,則應仰仗于評論家、文學史家和讀者群。

          達夫是中華大地母親孕育出來的驕子,是本世紀最有才華最有民族氣節(jié)的詩人之一,

          愛國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傾向。當然,愛國者不等于白璧無瑕。金無足赤,達夫亦

          非完人。在他感到報國無門,一腔熱血不被人們理解的時候,有牢騷、有抱怨、有嘆息、

          有軟弱、有徬徨、有感傷、有沉醉于愛情和逃避到大自然懷抱中的幻想,甚至也有過病

          態(tài)的自我嘲弄。他憎恨無愛的人生,猶如厭棄無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鐵屋里他帶著覺

          醒后的悲憤和惶惑,大喊過愛的饑餓,反抗壓在青年們頭上的封建層巖,反抗冷漠、愚

          昧、狡詐、貧困的舊時代。他從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在看不到光明的時

          候,絕望頹唐之情不斷來沖襲他。然而,作為抗菌素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又不斷地誘導他穿

          過沼澤,走向堅實。

          記得在達夫遇害十周年的時候,我的一位忘年交關(guān)山笛,寫下過悲壯的悼詩:

          斑白猶存稚子心,人間名利一塵輕;

          今朝痛覺詩人夢,血奠神州頭作樽!

          這便是對詩人郁達夫的公正評價。至于那些咒罵他“品質(zhì)惡劣、作風浪漫,不足以

          為人師”的政客,和那些姬妾成群而道貌岸然的封建衛(wèi)道士、認賊作父的漢奸、吮癰舐

          痔的幫閑、制造謠言含沙射影的小丑、隨波逐流的變色龍,今天已全部被老百姓推入遺

          忘深淵;而為當時統(tǒng)治者深惡痛絕的達夫,則砥柱中流,知音倍增。歷史無情又有情,

          這一切不是涇渭分明嗎?

          達夫很真誠,也坦率得驚人。他把鋒利的解剖刀忍痛插向自己的胸臆時,苦笑中帶

          著自我陶醉;當熱血流入硯中,他又用彤筆潑灑成彩雨,讓紳士們的偽飾、淑女們的面

          紗受到淋浴,使那些傳統(tǒng)意識凝結(jié)成的骷髏們又怕又氣,暴跳如雷。

          于是風波和誤會便和達夫形影不離,結(jié)緣終身。朋友們關(guān)切注視著他,也為他感到

          不安。如果說過于坦白可以使童心不泯的人受害,在亡友中,達夫可算第一位。

          達夫小說中有一些不純凈的筆墨,是變態(tài)心理的產(chǎn)物。當他控訴舊時代對他太不公

          正的時候,有些情調(diào)不盡健康。我們不應漠視,也不應夸大一點,不及其余,否則歷史

          上將有不少大家的著作要被束之高閣。

          達夫篤于友情,和沫若相交幾十年,他們自稱為“孤竹二君子”。在小閣樓上,在

          風起云涌的廣州,相濡以沫,人所共知。他對魯迅的認識,高于同輩人很多,一九三六

          年底,他在日文刊物《改造》第十九卷十三號上寫道:

          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隨筆雜感,

          更提供了前不見于古人,而后人又絕不能追隨的風格,首先其特色為觀察之深刻,談鋒

          之犀利,文筆之簡潔,比喻之巧妙等,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會感到

          一種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厲風味。當我們見到局部時,他見到的卻是全面。……

          要了解中國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

          達夫酷愛自由,仇恨壓迫與剝削;他不是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卻是一個很徹底的民主使

          者。在南洋,他也曾談起過自己和左聯(lián)的關(guān)系:“替窮人說話是我的宿愿。左聯(lián)的很多

          作家和我都是至友,尤其是魯迅,我們之間無話不談。他和左聯(lián)的關(guān)系,是由我做的媒

          介。我的個性不適合做那樣工作,所以左聯(lián)成立一月之內(nèi)便宣告退出了。不管人怎么議

          論,我不辯解,而在暗中營救左翼作家的事,做得并不少。自問比掛空名不做實事的人,

          心中踏實得多。我對共產(chǎn)黨的長征是很關(guān)心的。

          魯迅去世,我說過:‘魯迅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

          一片微紅的新月。’‘夜陰’和‘新月’指的什么是很清楚的……”一九三九年十一月,

          他又為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捐款一事奔波,并在自己編輯的副刊《繁星》上刊出秋遠的

          《記魯迅藝術(shù)學院》一文,把這所延安學府向海外讀者作了介紹,愛愛仇仇,毫不含糊。

          達夫個性有其極剛毅的一面,這一點不大為人所知。他在福建同日本人松永一起吃

          飯,席上痛斥日本軍國主義者不該侵略中國,正氣凜然。他雖然嗜酒成性,在蘇門答臘

          因怕貪杯誤事,曾長期戒酒,律己甚嚴。

          達夫感情飽滿細膩,觀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學、西洋文學根基都雄厚。從氣

          質(zhì)上來講,他是個杰出的抒情詩人,散文和小說不過是詩歌的擴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風

          云變幻而又蕩氣回腸的長詩。這樣的詩人,近代詩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

          在新文藝作家的隊伍中,魯迅、田漢而外,抗衡者寥寥。沫若兄才高氣壯,新詩是

          一代巨匠,但說到舊體詩詞,就深情和熟練而言,應當退避達夫三舍。這話我當著沫若

          兄的面也講過,他只是點頭而笑,心悅誠服。

          達夫無意作詩人,講到他的文學成就,我認為詩詞第一,散文第二,小說第三,評

          論文章第四。

          他的詩,得力于黃仲則、洪北江,對清代名家吳偉業(yè)、王士禎、袁枚、朱竹垞、趙

          甌北、王曇、龔定庵都有過涉獵。在唐詩中,他酷愛白樂天和劉禹錫。為了暢而不滑,

          外秀內(nèi)渾,他還認真研究過阮籍、嵇康、陶淵明、謝朓、鮑照的著作。作詞不多,偶一

          為之,如楷書大家放筆寫行草,言情狀物,略傾柳永與納蘭容若,而沉郁過之。

          一九七七年間,黃葆芳學弟從新加坡回國觀光,我見到他第一句話便是:“達夫辭

          世二十多年,我總不相信是事實,他若能和你們一道同來,該多么好啊!”接著談起在

          南洋的歲月。他說:“老師,當年達夫先生編《繁星》,對我的稿子特別垂青,總是稍

          加修改,便作為花邊文學刊出,使我很感激。

          我們?nèi)瞬皇堑搅朱\民先生家談藝,便是到胡載坤大夫家中,我看您作畫,郁先生

          捧著茶杯在屋里徘徊,有時低頭斂眉,猛抽著香煙,等到丹青落筆,他的詩已想好,于

          是走筆題畫,并稱雙絕。可惜星州淪陷之后,這些寓意極深、宣揚民族氣節(jié)的作品多被

          收藏者銷毀,不敢留下,真是叫人難忘的大憾事。”

          這段話引起我親切的回憶。記得有天晚上,我和達夫躺在期頤園中的草地上,碧天

          如水,寒月如霜,這時天上一顆亮星拖著火光刺眼的尾巴,在遠遠的樹梢后殞落了。達

          夫說:

          “海粟兄!那不是徐志摩嗎?多么有才華的詩人,英年早殞,千古同悲!”我們談

          到在上海的朋友中,他與志摩都和我同庚,不免唏噓。后來言及時局,達夫憤憤地躍起,

          帶著人之子的柔情,仰天喃喃地說:“海粟!萬一敵軍侵入新加坡,我們要寧死不屈,

          不能喪失炎黃子孫的氣節(jié),做不成文天祥、陸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齊。”我覺得這是達

          夫心中流出的最佳詩作,聽來感人肺腑。難兄難弟,相對無言。謙和質(zhì)樸的達夫,眉宇

          間現(xiàn)出平時罕見的金剛怒目之氣,從鼻翼到嘴角邊的長紋變得堅韌了。我推想:詩人在

          夜色的環(huán)抱中走向永生的時刻,臉上也是這樣的表情。我們長時間地握著手,良久,淚

          花涌出他的眼眶,巨大的熱力從他的臂膀流入我的全身,血像汽油碰上火種。是夜,我

          和諸友合作,畫了一張《松竹梅石圖》,他奮筆寫上一絕:

          松竹梅花各耐寒,心堅如石此盟磐。

          首陽薇蕨鐘山菽,不信人間一飽難。

          此詩痛快沉著,托物明志,朗潤含蓄,其信念之堅強,更在豪邁之外,可以代表他

          晚年詩風的一斑。這樣的詩對斯時斯境中的同胞,是啟悟的晨鐘、進軍的戰(zhàn)鼓,詩人成

          了愛國同胞的代言人。面對大海,遙望故國,這莊嚴的誓辭,響徹云霄……

          達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著霞綺。他和古代寫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襲,而又得其

          神髓。寫到山水,尤其他故鄉(xiāng)富陽一帶風光,不愧是一位大畫師。他把詩人的靈感賦予

          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綠葉、每一塊巉巖、每一株小草,讓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

          味,再把風俗人情穿插其間,濃淡疏密,無筆不美,靈動渾成,功力驚人。

          由于達夫的妙文和當年口頭描述的啟迪,也為了尋覓故人的詩蹤,我曾經(jīng)幾次到浙

          皖之間的富春江流域去寫生。這條江,澄碧如染,曲折處如青龍曼舞,騰空飛下,有些

          河床直如利劍,劈開群山,儀態(tài)萬方,自蕭山至梅花城,二百余里,是活的山水屏風,

          在朝曦晚霞中變化無窮,開闔舒卷,一股清氣,沁人心脾。達夫故居富陽,離杭州八十

          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江,像顆明珠,嵌在畫中。我還到七里瀧去憑吊過嚴子陵,石級

          陡峭,兩邊蔦蘿夾道,古樹虬蟠,石牌坊上刻著“千古異人”的橫額,祠堂梁頭懸著

          “高尚其志”的大匾。子陵塑像,清瘦飄逸中飽含著洞察生活的睿智,超脫中不無隱痛。

          不知什么原因,這一切都使我格外思念達夫,要是我們聯(lián)袂來游,能添多少樂事啊!達

          夫異邦死,化作沃土潤奇花,他和嚴光一樣不可得而見,我總算找到了孕育少年達夫成

          為詩人的環(huán)境,便奮筆寫下了十幾張油畫,還有國畫《嚴江秋色》《富春江》等多幅。

          我的體會是:青年畫家不精讀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二省間的山水;不看錢塘、富春、

          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他的這些作品根植于他對鄉(xiāng)土的赤子之愛,其生命力必然

          比小說久遠。

          達夫也有較為閑適舒展之作,或談談掌故,或評定前人作品,這類文字歷史趣味和

          知識性并重。一些日記小品,情真語摯,讀來如聽良友娓娓夜談,毫無藻飾,時有逸筆,

          不是苦雨庵中的濃茶,更非渾身靜穆,仍然有著可愛的人間煙火氣。也許,此才是達夫

          所以為達夫吧!

          世界上很少關(guān)起門來為后代寫作的藝術(shù)家,作品往往都是起作用于當時,從而在歷

          史上獲得位置。失去了當時,永久并不存在。達夫不是終日追求永垂不朽的作家,他只

          記錄當時的生活感受。作品是流出來的,不是專門在文字上雕琢的唯美主義者,也不是

          每篇文章都具備永恒的魅力。時間本身就是一個篩子,不及時揚棄,十萬年后的文學史

          要寫幾千卷。事過境遷,今天的年輕人對達夫的某些著作引不起共鳴,恰恰是一件大好

          事。我在幾十年前讀到《采石磯》《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整個身心都受到藝術(shù)

          沖擊波的搖撼,作品中寫的環(huán)境和人物(包括《采石磯》那樣歷史題材)對我來說都是

          可以看得清楚,甚至觸摸得到的。時代進步了,今天的青年對作品中的煙廠女工、老車

          伕、黃仲則、洪稚存可以同情,但不可能達到幾十年前讀者那樣強烈,是不足為怪的。

          達夫筆下的一些人物,記錄了“五四”以后某些青年的精神狀態(tài),作為思想史上的

          標本,也很難磨滅。辛亥革命在這些人的記憶中淡化了,而革命的不徹底、封建勢力的

          頑固、人民的不幸、科學的落后、祖國國際地位的低下,又迫使他們帶著淡淡的哀愁長

          大。“五四”時代狂飚精神的高揚,不能清除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在新生與死亡、前

          進與倒退、愛國與媚外、科學與愚昧、理想與現(xiàn)實等等的矛盾上,使一部分熱愛祖國、

          情感豐富、比較脆弱、反抗禮教而又不能完全擺脫舊知識分子的積習、同情苦難同胞又

          不能為他們尋找出路、并且和他們在心理上有著一定距離的青年,帶著吶喊后聽不到回

          聲的時代寂寞感,向往個性解放,但又無處使用自己的力量。前輩把他們看成叛逆、無

          能者、破壞者,這樣不甘沉沒又難奮飛的人,在當時為數(shù)不少。寂寞,可以銷蝕靈魂,

          也可以冶鑄戰(zhàn)士。有的人銳氣被寂寞磨盡而沉淪,有的人卻不然。正是這種寂寞感和希

          望,在魯迅萬里心空中搏斗,詩山種鐵筆,斗雪化虬松,《野草》才成為他創(chuàng)作中最精

          深博大的塔尖,戟指著秋夜的寒星而凌越千古。詩人毛澤東也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

          中喊出:“我們感覺到深深的寂寞。”對帶著一些文人弱點的達夫,就更不能苛求了。

          達夫親口告訴我:“我在日本看過將近千冊英文、德文、日文小說。”他的閱讀速

          度和理解能力,在我的同時代人中屬于罕見,一晚上看一兩本小說,在謙謹溫和的達夫,

          是常有的事情。他喜愛從普希金到蒲寧筆下一百年間活躍于俄羅斯文學畫廊上的“多余

          的人”,但他寫的只是中國泥土里生長出來的一切。綜觀他的小說,深沉素淡,富于散

          文美,不僅技巧上可以總結(jié)出東西,對于認識我們的過去也是有好處的。不認識昨天的

          人,就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也不會堅韌不拔地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作家和編輯的職業(yè),注定要當業(yè)余批評家。由于知識淵博,善于鑒賞,他對古今中

          外的一些作家,都發(fā)過議論;對于戲劇、音樂、繪畫、電影、翻譯等等領(lǐng)域,都說過有

          真知灼見的錦言。若將此類文字輯錄成一本有特色的書,則可以從中體味到一位大作家

          的甘苦,也能感受到他行文閱世的脈搏。在新加坡,他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導師。據(jù)我所

          知,達夫在南洋看稿、改稿,接見青年作者花的工夫,比他用于寫作、讀書的時間要多,

          盡到了園丁的責任。他也講過一些憤世偏激的話和悲痛的反話,只要弄清他說話時的歷

          史背景,并不難于理解。

          在抗日戰(zhàn)爭中,他在南洋寫過很多政論,鼓舞人民斗志,堅定僑胞必勝信念,起到

          了很積極的作用。這些文字當時擁有眾多的讀者,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偶然收到海外學生寄來的報刊上面見到好幾篇憶達夫的文章,有的提供史料,有的

          談出學術(shù)觀點,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但也有極個別的人,生前給達夫添加過不少痛苦,

          現(xiàn)在又乘死無對證之際,對他進行中傷、丑化,或謬托知己,把達夫?qū)懗梢粋戀愛至上

          主義者,這就欠妥了。

          出于懷友之情,我渴望讀到描寫達夫的傳記,來作為我回憶往事的酵母。前天,達

          夫的兒子郁云來看我,在溫馨的燈光中,昏花的老眼差點兒把他看成了達夫,父子倆在

          外貌上相似到驚人的程度。這位五十二歲曾經(jīng)念過企業(yè)管理的大學生,近年搜羅到乃翁

          的著作二百多萬字,詩詞近五百首,還有些書簡、墨跡和史料,并以全力草成了父親的

          傳記,力圖再現(xiàn)創(chuàng)造社老將郁達夫的風采,是一本突出愛國主義思想的新作。材料豐富

          翔實,敘說比較客觀,這一點可以告慰逝者。

          由于處在兒子的地位,行文較拘謹,對先人不好作什么評論,對父母之間所發(fā)生的

          一切,也回避了細節(jié),但這并不損害第一本傳記的價值。隨著這本書的問世,必將會有

          更好更多的專著及評論問世,我愿拭目以待!達夫不是一個革命家,也不是一個制造許

          多戀愛軼聞的浪漫文人,而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兒,一切都要歷史唯物地還他以本來面目。

          為賢者諱,為前人諱,固然不必,但蓄意粉飾和一味舍本求末,或以舊社會黃色小報記

          者的手法去捕風捉影,也都是錯誤的。

          這篇淺陋的序文該謝幕了,我也口占一律,不敢對亡友班門弄斧,僅僅是為了傾吐

          那說不出而又說不完的情思,一種淡淡的、縷縷的、纏繞在心尖上、翱翔在夢魂里的懷

          念!

          讀罷新書慰舊懷,見兒疑是父歸來。

          一天雷雨勤編織,半紀風云細剪裁。

          同歲三人慚我健,環(huán)球萬眾為兄哀。

          中宵忘卻文星墜,題畫詩成惜夢回。

                            (選自《文匯月刊》1985年第8期)

          [漫論郁達夫]相關(guān)文章:

          1.郁達夫:祈愿

          2.郁達夫故都的秋教案

          3.郁達夫:清冷的午后

          4.郁達夫沉淪讀后感

          5.郁達夫經(jīng)典短篇散文

          6.冬雪漫漫的美文

          7.前路漫漫,深感迷茫

          8.關(guān)于爛漫造句

          9.關(guān)于爛漫的造句

          10.動漫愛情語錄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日本精品区视频 | 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