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北中學校 劉祖平 段成素
【導言】
《荷花淀》描寫荷葉、荷花的文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已經學習過的《荷塘月色》中的相關語段。于是,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深入比較,讓學生從中體會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實錄】
多媒體展示:1、“她們奔著那不知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保ā逗商猎律罚
師:這兩個語段有哪些相同點?
生:描寫的都是荷葉、荷花。
師:這是說的描寫對象。還有呢?
生:都用了一些新穎貼切的比喻。
師:既然有這么多相同點,把它們的“崗位”互換一下行不行?為什么?
生:不行。它們的作用不同。
師:作用有什么不同?依據呢?
生:《荷塘月色》的語段抒發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悅。段前“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是依據。
師:從語段的描寫本身能找到依據嗎?
生:能!巴ねさ奈枧娜埂薄耙涣A5拿髦椤薄氨烫炖锏男切恰薄皠偝鲈〉拿廊恕倍际欠浅P忝赖挠黧w;而“裊娜”“羞澀”原本又都是用來描寫女子姿態、神情的詞語。這些描寫很適合表現淡淡的喜悅。
師:《荷花淀》的語段呢?
生:“銅墻鐵壁”和“監視白洋淀的哨兵”都顯得很有力度,充滿了陽剛之氣,適合戰爭題材的小說。
師:能聯系上下文具體說一說嗎?
生:暗示下文所寫的發生在這里的一場伏擊戰。
師:還有什么作用?
生(沉默)
師:我們知道,“花”一般是用來比喻象征女性的,那么“荷花箭” 比喻象征課文中的哪些人?
生: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青年婦女。
師:粉妝玉琢般的“荷花箭”都成“監視白洋淀的哨兵”了,作者這么說,想預示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青年婦女會怎樣呢?
生:預示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成長道路--從普通勞動婦女成長為堅定的抗日巾幗英雄。
師:有依據嗎?
生:有。課文的最后一段寫到:“這一年的秋天,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師: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皆情語!睂懢笆潜砬檫_意的需要,目的不同,所寫的景以及寫法往往也就不同,不能為寫景而寫景。還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嗎?
生:為抒發離愁別緒,柳永描寫“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冷落凄涼之景。
生:為烘托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和周瑜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蘇軾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壯麗之景。
【后記】
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币箤W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師就要善于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異,拓展延伸、組合積累,從而讓學生牢牢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這與《語文課程標準》嘗試“進行比較研究”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深入比較,把握規律--《荷花淀》教學片段實錄(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