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到“貴族夏令營”這個詞,心里就有點兒不是滋味。再看這些夏令營活動打出的招牌,更覺匪夷所思:交上一筆昂貴的費用,讓孩子學一些高爾夫、馬術等運動,接受一點西餐禮儀、咖啡文化等培訓,就有望造就未來的“貴族”和社會“精英”?
且不說舉辦任何夏令營的準則應該是將學生引向真善美的教育活動,也不說讓孩子參加了這類夏令營,以后是否就真的能成為社會“精英”,單是這種所謂的“貴族”化傾向,就顯得不合時宜,不僅會對未成年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更重要的是,在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貴族夏令營”給人一種背離和諧的感覺。
本來,城市和農村孩子的假期文化生活就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暑假里,城里的孩子在學英語、學音樂,去少年宮、去夏令營,享受著幸福時光。而比城市少年兒童多一倍的農村孩子呢?小一點的在山坡上、小河邊玩耍打發時光,大一點的除了幫家里做些農活,就得為掙到下學期的學費而焦慮、緊張。
最近收到一位鄉村教師的來信,更覺得“貴族夏令營”這個招牌有些刺眼。這位鄉村教師在信中說,暑假開始后,不斷有學生來找他借書,可他的藏書適合孩子們看的很少。看著孩子失望而去,他很難過。他尤其替農村孩子感到委屈的是,除了無書可讀外,其他方面也沒有什么精神文化營養可供他們汲取。
同在藍天下,城鄉孩子僅在暑假文化生活上就有這么大反差,作為城里人,難道我們不應該為這樣的差距感到不安嗎?如果上溯三五代,我們的根可能多數都在農村。農村不僅是我們的物質靠山,也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如果暫時沒有能力填平城鄉差距這道鴻溝,至少不要讓這種反差變本加厲。
除了心靈的不安,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么的。南京市近日舉辦的公益夏令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它為縮小城鄉孩子的假期文化生活差距邁出了可貴的一步,它讓城鄉的孩子拉起手,交上好朋友,并從城鄉對比中找到自己的責任、從互助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關鍵是,這樣有意義的夏令營還是太少了,在這個問題上,政府部門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該“放假”。
[從城市孩子的貴族夏令營看農村孩子的暑假(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
3.
5.陪孩子的句子
8.
9.
10.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