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淺談(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7-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重慶市朝陽中學 付新民

          筆者教的兩個走讀班比住讀班平均每周少上兩節課,但是一學年下來,語文比生源好得多的文科優班在分數上僅有一分的微小差距。像數學、英語這些科目兩個對比班每科至少相差10分以上。它讓我不由得思考、審視語文教學效率的問題。我教的班一向被認為是問題班,一是學生習慣差、基礎差,二是我的教學不大循規蹈矩,上得有點沒有章法,很多時候還旁逸斜出,語文上得不像語文,還好成績沒有出現所謂的偏差。眾所周知,語文盡管被列為高考學科,但是也是不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甚至非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老師來教書,仍然可以勝任,成績看起來也還可以,于是乎,學生認為語文學不學影響不大,學校認為只要會表演,誰都可以上語文,甚至還有人認為只要識字就可以上語文,語文正在被學語文、教語文、管語文教育者異化。

          其實語文就像民主,從根本上來說不可以用效率來量化衡量的。語文說到底是非良構性知識。傳統的評價只是看學生的分數,所以,“教學效果”差不多。語文作為非良構領域的知識具有以下兩大特性:(1)描述對象的復雜性和難測量性。比如愁,什么樣的愁?國愁、家愁……;一個家愁,又可以分為諸如思鄉之愁,生活人際關系之愁……;同樣是人際關系,又可以分為夫妻關系、父女、母子關系……;同樣是母子關系,還可以包括生活依戀關系、情感依戀關系;怎樣來定義度量它,怎樣來表述、描繪它, “白發三千丈”、“一江春水向東流”、知識應用的每一個實例,都同時涉及到許多下位概念,這些概念都有其自身的復雜性,而且,這些概念存在著相互作用與影響。這些決定了不能簡單的說,嚴密的知識邏輯結構和目標化、步驟化教學適合語文教學。(2)實例的不規則性,每個實例所涉及概念的數量、種類、大小、快慢等不同,何況這些概念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每個詞語帶來的情感的敏感度、強度、持久度、穩定度等也不同,我們精細化的教學,榨干了語文當中滲透的最后一點情感,語文的快樂和人文熏陶全不見了。難怪語文學者沒興趣,難怪語文多花了時間并不見得就出成績。

          語文,想通過1+1=2模式教學來達到,這既是語文教學自己的悲哀,更是語文教學管理控制者自己所沒有思考和預料到的。語文教學應該提倡“選擇--生成”的個性化學習,以問題為驅動,以探究為行動基本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我們可以淡化時間的分配,淡化語言的清晰,淡化學生的活躍性,淡化板書的工整性,淡化板書內容的科學性。我們更應注重教學實質,注重教學的廣度,注重教學的深度,使課堂教學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通過教師的言有盡,達到學生的意無窮。

          語文課程不是跑道或跑道上的障礙,而是變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經驗聯結。語文教學需要與真實一般的環境。這種環境是境脈化的,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它有潛在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機會;它能使用相關知識、技能;能為學習者提供特定的經驗與行為,能覆蓋學習者在真實世界中將遇到的大多數知識、經驗和能力;它是逼真的;能與其他相關情境關聯的。語文是大語文,生活即語文、社會即語文。學習的知識、思考和背景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如果語文學習不提供背景情境,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便會經常是呆滯的和不具備實踐作用的。語文學習需要情景化、情感化,在情境化的背景中,學習者認識了知識的實踐效用和利用知識去解釋、分析與解決真實問題的必要,學習就作為后繼而自然地發生。學習者應當學會講清楚什么是他們所作的,什么是他們做出的決定,什么是他們使用的策略,以及什么是他們找到的答案。當他們能夠講清楚他們學到了什么,講清反思實施的步驟和做出的決定,學習者就會理解得更多,并且能夠更好的使用在新的情境中建構的知識。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學習者本身的反思和經驗積累。

          傳統教學常常將問題的復雜的真實背景簡單化,易使學生對問題產生片面理解。因此,為了強調學生的認知靈活性,重視案例教學,重視要解決的問題的各種觀點和視角顯得尤為必要。比如,我在講高中語文第二冊《近體詩六首》的時候,我講了編者為什么要把這六首詩編在一起?它們都是近體詩,都體現了作者的典型詩歌風格,詩風的形成都與時代密不可分。我分析了詩歌的典型風格和風格形成與時代、作者個性經歷的關系,分析了作者的民族種群、作者童年對作家風格的影響,看似不務正業,但對學生提高寫作興趣,分析把握詩歌,如何提高寫作都很有好處。個人的思想和經驗可以為新的理解提供獨特的個人框架。背景知識和經驗形成了組織和吸收新知識的概念指示牌。所以我們提倡老師寫下水文,因為沒有這些寫作的真正困惑和經驗,是很難真正引導學生進寫作的。或者培養出來的寫家匠氣十足。

          通過把課程內容主題化、主題內容問題化、問題焦點生活境脈化、生活境脈問題化、問題焦點互動解決化可以有效解決語文傳統教學的很多弊端,也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真正效率,建構學習任務的真實性。這種基于疑問的、問題的、個案的、項目的學習,目的是使知識保持活力,目的是形成和加工、儲存、發展、擴大經驗,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任何一種對經驗的繼續生長有禁錮作用或扭曲作用的經驗都是非教育的,因為在經驗中建立的關聯是最牢固的。

          對于更新后的語文全新教學觀念,我們既要防止片面一票否決傳統教育在知識傳授方面的優勢,又要通過系統的教學策略支撐來彌補過渡期的不適應。為此,可以考慮以下三種教學策略支持:1、通過建模, 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可以觀察到正式教育中無法看到的過程, 會自然而然的將發生的事情同其原因聯系在一起。2、教練策略,擺正師生關系:正確的教練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觀察、指導學生的操作并提供反饋;有利于通過分析學生的成績對他們的進一步學習提出中肯的建議。3. 支架策略,搭建情景經驗平臺:這是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臨近發展區理論,對較復雜的問題通過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學習者自己能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復雜概念意義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包括信息型、知識型、程序型、策略型支架等。

          必需指出的是,我們現行的所有語文教材,盡管大大加強了誦讀和整體感悟,但主要框架都是按建構主義理論結構的,其理論的根本偏頗之處在于沒有把“自主學習設計”放在重要位置來考慮。有鑒于此,我們應該強化學生的主動思維,在學習技能上強化自學、自評、自控,并且在此三項技能的訓練中加入批判意識,深入個體心理完成塑造。沒有批判思維就不會有真正的新概念的"學",自學、自評、自控便是一句空話。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淺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3.語文課堂教學案例論文

          4.我的語文課堂教學隨筆3篇

          5.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課件

          6.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7.語文課堂教學課件模板

          8.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9.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隨筆

          10.畢業論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一区 |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