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為課堂教學營造濃厚的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它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它能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為學生的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它能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給學生思維創新帶來無限的遐想。
[關鍵詞] 電教媒體;語文教學;作用
21世紀是以網絡為主體的時代,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已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而教育作為知識經濟的重要產業也在這場新的變革中獲得了新得動力。多媒體為各個學科的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一個挑戰,是教學改革的一次質的飛躍。現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下面就多媒體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及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淺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1、多媒體能營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才能樂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嘛。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畫面,不僅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中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我在上《胡同文化》這篇文章引入課文時,利用了電教媒體再現課文的情境:那狹長而又整齊,古樸而又陳舊的弄堂,把城市劃割成無數個整齊的小方塊。當我們被那些歲月的圖畫感動著時,傳來一聲純正的京片子:到胡同去!作為南方的孩子,特別是山區里的孩子。因為地域所限,這種北京城最獨俱特色的風景鏡頭大家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并且都是驚鴻一瞥。這樣,隨著黃包車司機的吆喝聲,情隨境生,大家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又如教學《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時,屏幕上那無邊無際的蔚藍大海所展示的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繞著潮起潮落的呼嘯聲,立即激起了這些從未見過大海的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2、多媒體能為疑難問題預設條件。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改變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靜止平面的教學方式,使平常的教學跳出時空的界限,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從而學得生動活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多媒體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朗讀情感。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多教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程紅兵博士在他的書中也提到過這樣一點,語文教學更是離不開語音的訓練。計算機對聲音的處理使學習者在除視覺上的感受之外,還能隨時反復地體驗聽覺上的感受,使體驗過程更趨于完整。如教學《再別康橋》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劍橋的優美景色,體會著徐志摩淡淡的憂愁,在富有磁性聲音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詩人筆下的情感世界,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欲望。
此外,教師指導朗讀時,還可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對一些關鍵詞語、優美段落進行閃爍、變色,放大等技巧處理,讓學生反復品讀,深入揣摩,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4、多媒體可為思維創新帶來無限的遐想.
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的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的靈感。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在當今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已成為首要任務之一。因此,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多媒體進入課堂,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
古詩的語言非常精煉概括,具有跳躍性,給人留有一個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的內容,充分領會詩的美感,并盡情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教《鄒忌諷齊王納諫》可見,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思維,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點,它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不當,不僅達不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還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密切注意以下問題。
二、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并不排斥傳統教學的模式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新生物,其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其進步性與優越性無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課堂實踐所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幾千年發展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如果我們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華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穎和現代化,結果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學生在課堂上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在一些公開課上,曾經看到有些上課教師為了服從學校領導的安排,為了開出的課有"新意",能夠體現自己跟得上現代化的腳步,勉強地將課本上的知識堆積到計算機上,把本屬于小黑板、幻燈片的內容都制作成計算機課件,使得一節課幾乎全是播放演示,學生只是觀看或做練習,而沒有時間思考,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們在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客觀地考慮傳統方面的因素,如傳統的教師的板書、演示、講解、指導、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消化的過程和環節等,合理運用教學手段,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
2、要使多媒體教學與教學內容有機組合、突出重點與難點
《中小學教學軟件審查標準》中規定,對于課件要從教學性要求、技術性要求和文檔三個方面進行審查,其中教學性要求占據主要地位,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我們在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借助其交互優勢和視聽優勢,從聽覺、視覺、空間等多種視聽途徑將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來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聽課效果、思維效果。然而,現在有不少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只注重花俏的表現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課件中內容的全面性,課件中修飾的動畫太多、圖標太多、聲音太多、顯示窗口太多,最終導致課件的內容太多、太雜、太亂而主次不分,這樣既談化了主題,又分散了學生的精力。有一次聽一位語文老師的公開課,他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將整個教學過程都制成了課件,從復習、引入、新授到練習,全部通過課件一層一層、一環一環地顯示,學生本應逐步討論、逐步思考的知識點問題,都被一次性展示出來,答案映然而出。雖然課件的界面制作的很漂亮,交互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課件中沒有突出重點、難點知識,加之學生沒有時間思考、鞏固,最后必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感知規律、注意規律和記憶規律的基礎上,切合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導學情緒,恰到好處地化解難點、消除疑點,對個別的重點、難點知識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來激發學生的視覺、聽覺,加強學生的聽課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確靈活地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的關系
教育哲學家赫斯特認為,學習是行為的變化,所謂"行為變化"是指由于選擇不同的策略處理相同的教材,就產生了不同的反映行為和不同的反應。因此,反映到有效教學中就是,教師應考慮怎樣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學生學到更深、更多和更廣的知識。現代化課堂教學過程主要包含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其中教師主導,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是知識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主動施教的知識灌輸者;學生是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的灌輸對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完成知識意義建權的認知工具,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整個教學過程要靠教師去組織,多媒體的應用要在教師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體發揮高效作用,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具體教學環節的調節的控制。教學內容、選擇的媒體是固定的,而學生卻是多種多樣的,當某些學生遇到某個教學難點或疑點時,若只用多媒體機械地重復,不能因人而異,不能深入淺出,教學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這時若能穿插教師的講解,隨點隨講,隨講隨映,這時會因教師語速、語氣的不同,使學生有新的收獲。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前,教師應作必要的講解和啟發,使學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聽什么,怎么聽,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引導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從中獲得知識,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多媒體的輔助功能,決不能讓多媒體簡單地替代教師的授課。筆者也曾看到有些教師把多媒體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的教學課堂上來,教師往講臺上一站,操作電腦一屏一屏地顯示,學生在下面靜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閃爍、色彩斑斕,伴隨著悅耳動聽的聲音,非常有趣,但卻是華而不實,收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注意學習態度和方法的指導,加強教學反饋
現在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開設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并不多,有的學生聽說上多媒體課會比較興奮,上課時只帶一本書,聽教師講,看老師做,這樣多媒體課對于他們來說成了純粹的娛樂,缺乏主動學習主動記錄的意識。研究表明,記筆記不僅可以控制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屏顯的速度和時機,實時提醒學生主動記錄摘要,培養他們思考和討論問題的習慣,如果屏顯時過快,學生沒有思考、討論和記錄的時間,如果屏顯時過早,當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和討論時,答案和分析已經顯示出來,學生已經沒有思考和討論的興趣。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由于多媒體教學速度快、容量大,新學的知識難以在學生頭腦中持久保留,這時應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特點,增加課堂上即時反饋頻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加以鞏固和強化,取得成績立即給予肯定,存在問題及時得到糾正。這樣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5、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要具有科學性、技術性、教育性和必要性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變得越來越迫切,大多數教師通常喜歡用自己開發的課件,用得會更加得心應手,但在開發過程中必須注意課件的科學性、技術性、教育性和必要性。目前多媒體課件還處于開發階段,有的課件雖然畫面優美,技術性很好,但對教學內容的本質缺乏研究,缺乏教育性,缺乏創新意識,有的甚至發現有科學性錯誤,如果我們在制作或選用課件之前,沒有透徹地研究教材,在課件中出現科學性錯誤或者其教育性不強,會對學生產生誤導,使學生興趣遷移,分散學生注意力,降低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的優點就會變成了缺點。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只要我們將多媒體技術跟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在透徹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地開發和選擇多媒體課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很好地完成教學目的。充分體現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從而實現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但正如新生代教學大師韓軍所言“語文課可以用多媒體,但只能是學習語言的輔助,絕對不能沖擊語言文字,絕對不能喧賓奪主,反客為主” 。 [參考文獻]
中小學電教 2001.9
素質教育博覽 2000.1-2
韓軍與新語文教育 “ 新語文教育”看文字與多媒體
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
[電教媒體;語文教學;作用(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安全用電教案大班
4.摩擦起電教案
5.磁生電教學課件
8.信息技術電教論文
10.小學教師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