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詩兩首:《登池上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鎖玉

          一、 教學目標概括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詩的特征。

          2、 識記有關實詞、名句。

          過程與方法

          1、 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含蓄與優美。

          2、 揣摩托車詩歌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寫作意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復雜的情感,或學習詩人高尚的品格。

          二、 聚集難點

          詩歌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與學

          第一課時

          《登池上樓》

          (一) 導語

          南朝文論家鐘嶸說:“謝詩如芙蓉出水!痹娙缩U照也說:“謝公詩如初發芙蓉。”芙蓉

          花,天生麗質,初發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賞心悅目的。謝靈運詩的佳妙之處,正在于它不加雕飾,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樓》,領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風格。

          (二) 點擊詩人

          謝靈運,小名客兒,生于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謝家原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后遷居南方。靈運很小就被送到錢塘杜明師的道館中寄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歡學習,博覽群書,文章寫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氣。(他是淝水之戰的指揮者名將車騎將軍謝玄的孫子。

          謝靈運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他一生的著述非常豐富,據近代人統計,見于著錄的有21種,可惜大多散佚。今天能見到的除了《大般涅盤》譯文外,還有90多首詩和4卷文。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詩歌,特別是山水詩。他是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

          (三) 通讀課文,講解詩意:

          本篇寫作者貶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樓所見所感,抒瀉了仁宦不得志的感傷情懷。

          詩的前四句先從當前景物落筆,托物興詞,感懷喻志。首句寫俯視池中,不禁聯想起虬龍的深潛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潛隱者悠然自得的情態描繪得栩栩欲活。詩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虛為實,把本屬傳說的動物描繪得相當逼真。次句寫仰視飛鴻,想象它振翮高騫而揚音九霄,又描繪出進取者春風得意、奮發有為的情狀。

          詩人于虬潛鴻飛,物類各得其所,聯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隱躬耕,體力難濟,無以自養,因而又有“棲川怍淵沉”之嘆。“徇祿”四句寫明自己遠守濱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狀,實為失意情懷的具體抒寫,于自嘲中盡情發泄了仕途蹭蹬的滿腹牢騷!搬叩摗辈坏弥疽灾劣凇凹案F!,其郁悶之情已難以自遣,再加上秋冬以來便臥病在床,以至于連節候更替都不知道了,這無疑使心緒更加愁苦。郁悶至極,必須想在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樓眺望就寫得入情入理!皟A耳”六句,詩人用生花妙筆寫出了滿園春色!皟A耳”二句先寫遠景,境界開闊,詩人自我形象鮮明。“傾耳”一詞,詩人聆聽江濤聲的神情宛然可想;“舉目”一詞,詩人眺望遠山的神態宛然可見。“初景”二句寫明冬去春回,節候改變,是詩人的感受!俺靥辽翰,園柳變鳴禽”二句轉寫近景,格調清新嫵麗,為全詩之警策,歷來為人所激賞,甚至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对娖贰芬吨x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詩人夢見惠連而得佳句,這是出于某種靈感火花的觸發,還是故神其說,今已無法得知,不過此聯確實是天生好語,仕途蹭蹬的詩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樓,看到瀲滟的池水邊已吐出了嫩綠的青草,花園中的柳林間,春鳥亂飛,鳴聲上下。這種新鮮而美麗的景色,確能使一直被苦悶和憂慮纏繞著的詩人的胸懷得到暫時的開豁,這種富有生意的新鮮感受與一時的愉悅心情融為一體,情韻兼勝,臻于化境,因而葉夢得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據王若虛《滹南詩活》卷一引),胡應麟說“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此卻率然信口,故自謂奇”(《詩藪》外編),正說明此聯的好處在于自然天成,誠如鮑照所評:“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顏延之傳》)。這六句寫詩人登臨遠眺,耳目所接,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寫景如繪。然滿園春色固然能暫時舒展詩人的情懷,但難以盡遣心中之郁悶,于是詩人自然過渡到對隱居的向往。

          詩最后六句寫詩人觸景傷懷,決意歸隱。“祁祁”二句寫詩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對古人歌詠春天情景的傷感情緒的共鳴!搬俑琛敝浮对娊涐亠L七月》,“楚吟”指《楚辭招隱士》。而《招隱士》又是招尋隱士的詩,因之由此又引起以下離群索居等語!八骶印倍鋵懨麟x群索居容易覺得日久難耐,因而難以安心做到。這是一般而論,并非指作者自己。詩的最后兩句即寫明堅持節操不只古人能夠做到,“遁世無悶”(《易經乾卦》)在自己已征驗實現了。詩人在《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一詩中說:“將窮山海跡,久絕賞心昭!笨梢娝緛砭桶殉鋈斡兰翁乜醋鞫菔罋w隱,所以此處才說“無悶征在今”。

          靈運詩向有有佳句無完篇之譏,而此篇層次之間聯系緊密,由托物興詞、感懷喻志、借景遣懷到決意隱居,轉換自然,渾然一體,并且溝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于漢、魏外別辟蹊徑,舒情綴景,暢達理旨,三者兼長”(黃子云《野鴻詩的》),尤其是對春色的描繪,詩人調動各種藝術手法以準確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種形象,畫面鮮麗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聯為全詩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勝,因之可稱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

          理清詩歌的結構和內容

          (四) 品味結構:討論

          小結:

          全詩大致分為三層,但銜接很緊密。

          前八句為第一層,主要寫官場失意后的不滿與當時矛盾的處境。

          自“衾枕”以下八句為第二層,寫登樓所見滿目春色!

          最后六句為第三層.開頭兩句由登樓觀春聯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緒又轉向感傷

          (五) 小結:

          本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復雜的情緒。這里有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的志趣……,雖然語言頗覺隱晦,卻是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密切,并且成為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只是,語言過于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復,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于詩歌的發展來糾正。

          第二課時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一)導語

          謝眺,出身貴族,他的經歷、思想以致創作方法都與謝靈運有許多類似之處,又與謝靈運同族,故稱“小謝”。他是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之一,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詩歌對自然景色描寫細致、生動,風格秀麗、清新。與詩人沈約開創的“永明體”對五言詩的格律化影響很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二)檢查預習

          1、字詞檢查 2、解釋字

          (三)點擊詩人

          謝眺 (464~499)南朝齊詩人。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謝眺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后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眺也跟著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后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后遷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眺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

          (四)補充注釋:

            1.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還望:回頭眺望。這首詩是寫登三山時所見的美景何遙望京邑引起的思鄉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

            2. 灞:灞水,源出陜西藍田縣,流經長安。涘:河岸。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詩》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一句。

            3. 河陽:縣名,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離洛陽很近。京縣:這里指洛陽。潘岳《河陽縣》中有"引領望京室"。這兩句用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還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 白日:明亮的日光。麗:附著。飛甍:飛聳的屋檐。

            5.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這兩句是說日光照在飛聳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歷歷在目。

            6. 綺:錦緞。

            7. 靜:或作"凈"。練:白色的綢子。這兩句是說天空中的余霞鋪散開來像一片錦緞,澄澈的江水靜靜流動如一條白練。

            8. 覆:蓋。覆春洲:覆蓋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鳥兒之多。

            9. 英:花。甸:郊野。

            10. 方:將要。滯淫:淹留,久留。這句是說離開了京邑將要在外鄉長久的滯留。

            11. 懷哉:猶言"想念啊"。罷:停止。這句是說懷念故鄉的憂傷使詩人停止了歡宴游樂。

            12. 佳期:指回歸的日期。何許:何時。這句是說惆悵歸期無定。

            13. 霰:小雪粒。

          14. 鬒(音枕):黑發。這兩句是說懷著思鄉之情,誰能不生白發呢?

          (五)理清詩歌的結構

          本詩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由開頭至“雜英滿芳甸”,寫登山臨江春晚美景。

          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滯淫”至最后,寫遙望京都的故鄉情思。

          【評析】詩人傍晚時分登上高山遙望長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觀其中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本錇樽罟,通過“綺”、“練”兩個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繽紛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練”用在這里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通過對比,一個是天上的云彩,一個是地上的小河,一個五彩斑斕,一個猶如白練,真是景色美妙絕倫。更兼小鳥在小洲上鳴叫,落花鋪滿了小甸。如此美景詩人怎忍離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時更引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六) 思想內容賞析

          【品評】

             這首詩寫登山臨江所見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遙望京師而引起的故鄉之思。詩

           歌的前八句寫他登山所望見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千古

           傳誦的名句,詩人用“余”、“散”、“澄”、“靜”等宇把黃昏天空和春江

           上的秀色佳氣生動地傳寫出來,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詩人把眼光落到那花

           草繁茂的郊外:“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痹娙擞谩靶焙汀案病弊謱懗

           了日落時飛鳥紛紛投林的景色,而“雜”和“滿”字則寫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詩人筆下,白日、飛甍、晚霞、江水、喧鳥、雜英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

           畫。

             詩歌的后半部抒發詩人去國懷鄉的悵惘之情。歸期渺茫,日夜恩鄉,詩人

           的頭發怎能不斑白呢?詩歌圍繞著“望”字著墨,章法嚴謹。詩歌對仗精工,

           講求聲津,與唐代律詩相近,所以后人說他“詩變有唐風”。

          作者郵箱: souyugz007@126.com

          [南朝詩兩首:《登池上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2.南朝江淹《別賦》原文及翻譯

          3.外國詩兩首的教案

          4.《古詩兩首》教案

          5.《外國詩兩首》課件

          6.《古詩兩首》的課件

          7.古詩兩首春曉草教案

          8.古詩兩首ppt課件

          9.南朝江淹《恨賦》原文及翻譯

          10.古詩兩首草課文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