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飛
談家楨
教學設想:
1、 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學習。
2、 引導學生養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
3、 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和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4、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部分的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古希臘哲學家曾經說過:“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話在過去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塑造的孫悟空,他每次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斗,這在過去也只是一個神話。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新興的生物技術“克隆”,它能推翻名言或使神話變成現實,那么什么是“克隆”?它到底奇妙在哪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的《奇妙的克隆》。(板書)
二、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⒈學生速讀課文的第一部分,請大家在課文里找出什么是克隆?
明確:⑴、生物體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的無性繁殖技術叫克隆。
⑵、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叫克隆。
⒉大家在回答的時候都抓住了無性繁殖這一重要的特征。克隆也就“奇妙”在此。請大家聯系全文想一想,就本文而言“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這一表述對嗎?為什么?(幻燈片)
明確:在本文,克隆指的是“動物無性繁殖的新興技術”
⒊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動物的無性繁殖,速讀二、三部分,根據表格篩選信息(分發表格)可以小組交流
克隆技術的進程時間 對象 類別 技術 順序
鯽魚 換核卵(囊胚細胞核)
兩棲類
黑斑蛙
異種魚類 異種魚類換核卵
1996
⒋問:完成這張表格有難度嗎,難度在哪里?
明確:說明順序是按生物進化的低級到高級,也就是從魚類到兩棲類到哺乳類的邏輯順序。
⒌想一想克隆養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轟動?
明確:因為在于它換進去的是體細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細胞核。
三、思考討論,探討主旨
㈠、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后部分,想一想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明確:
利:
⑴克隆技術繁殖出了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⑵克隆技術挽救了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和擴大優良品種
⑶克隆技術對于研究癌生物學,研究免疫學問,研究人的壽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弊:
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在分析弊端的時候,學生有可能找不出這一弊端,可以用幻燈片放一組資料,問這一組資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①、我國克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山東曹縣誕生的“克隆牛”受到生物科學界的好評;
②、意大利有一位婦科醫生聲稱已成功克隆出一名女嬰,受到各國科學家批評。
㈡、關于克隆人的探討可以讓學生在看一組資料,來理解“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進行曲”(幻燈片)
如果你是球迷,也許,你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如果你是音樂愛好者,也許,你愿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固然好。但是,請別忘記:世界衛生組織的決議:利用克隆技術復制人類個體在理論上是不可接受的。這一行為同人類的誠實與道德背道而馳。就拿美國女嬰這一事例看:就克隆人這一個體而言,他會生活在“我是一個死去的人的復制品”這樣一個陰影中,這對他的心理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壽的人,豈不是不是對人權的一種侵犯?
㈢、面對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弊端,我們是否就裹足不前了呢,我們該怎么辦?
明確:生齊讀著名分子生物學家J D 沃森的話
四|、激發思維,課內延伸
我們同學明白了克隆是什么,也清楚了克隆技術的發展和利弊,那么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么呢?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⒈想象奇特。 ⒉對人類有益處。
五、收獲知識,總結全文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一種新興奇妙的生物科技“克隆”,也明白了克隆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殃及人類,同學們也發表了大膽奇特的想象。我們真心希望,人類能夠智慧和理性地運用這把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
六、課外探究
關于克隆人的討論,剛才我們僅用沃森的話總結,同學們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課外去搜集資料,請以《我看克隆人》為題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附板書:
含義
克隆魚
克隆爪蟾
實驗 黑斑蛙
奇妙 鯉鯽魚
的 小灰鼠
克隆 發展 多利
利弊
作者郵箱: suifengfei01@163.com
[奇妙的克隆(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奇妙的克隆教案
5.小班奇妙的水教案
6.奇妙的同義詞
7.奇妙的田螺課件
9.克隆生物技術論文
10.大班科學《奇妙的水》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