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白求恩1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20日
一、課程目標:了解文意,理解議論文中敘述的作用。學習體會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教學策略:讀讀品品
三、重點難點:1.帶領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寫法。2.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對比的作用。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對比鮮明的特點。
教學活動
師:同學們,我們對自求恩這個名字是很熟悉的。多少年來,這個名字作為一種力量、一種象征,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今天來學習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我們學習的步驟是:感知一篇,精讀一段,背誦一節。我們主要的學習方法就是:朗讀。
師:下面我們開始進入第一個步驟:感知一篇,也就是感知這篇課文的內容及寫法。請大家各自大聲地、快速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時候注意:課文中敘述了白求恩醫生哪些方面的情況。(學生讀全文)
師:下面我們就來感知一下課文對白求恩事跡(情況)的介紹、敘說。首先看第1段,大家把介紹白求恩的內容一起朗讀出來。注意:朗讀的時候不要讀到議論的方面去了。生齊讀:“白求恩同志……不幸以身殉職。”
師:這里介紹了白求恩在中國的經歷。好,看第2段,讀出文中敘述的部分。老師提示一下,就是從“從前線回來的人”到“無不為之感動”。
生齊讀:“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無不為之感動。”
師:好,第3段自己判斷,讀出敘述部分。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師:再看第4段,作者在這里敘述了與白求恩的關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情,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
生齊讀:“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我是很悲痛的。”
師:剛才我們讀的都是敘述部分,但是,這篇文章叫做《紀念白求恩》,是一篇悼詞,因此在敘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跡、精神的同時,作者一定會加以評議。下面我們把評議的部分讀出來。我們來讀第1段,男生讀敘的部分,女生讀議的部分。男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不幸以身殉職。”女生讀:“一個外國人……國際主義。”
師: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個段落很明顯由兩個層次組成--敘和議。由敘到議,表現了作者通過白求恩的事實發表自己的見解加以評論的思路。后面我們也可以根據這種體會,來感知其他段落的層次。下面我們來看第3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樣讀出層次來。好,試一試。女生讀第一個層次,男生讀第二個層次。
女生讀:“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男生讀:“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一個極好的教訓。”
師:第4段,請一位同學起來讀第一個層次,然后我們大家一起來讀第二個層次。一生讀: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我是很悲痛的。齊讀:現在大家紀念他……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師:我們剛讀的三個段落都是先敘后議,這樣我們就對課文的寫法有了明確
【課后體會】 本文是一篇敘議結合、以議為主的議論文。“紀念”是為了“學習”,因此“紀念白求恩”是全文的一條主線。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寫法和對比的作用是本文的重點。
紀念白求恩2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21日
一、課程目標:了解文意,理解議論文中敘述的作用。學習體會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教學策略:讀讀品品
三、重點難點:1.帶領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寫法。2.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對比的作用。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對比鮮明的特點。
教學活動
的了解。那我還要告訴同學們,第4段可以不從敘議的角度去劃分。可從先說“我和白求恩”、再說“我和大家”這個角度劃分為兩個層次。這個角度和前面的不同。通過前面這個步驟,我們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寫法--敘議結合。敘是基礎,議表現作者的情感和觀點。下面我們就來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過概括對課文的內容加以濃縮,吸收其精華。下面大家先準備一下,用“這一段贊揚了……的精神”的句式說話,來概括第1、2、3段的意思。
師:好,請舉手發言。
生1:第1段通過敘述白求恩同志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幸犧牲在中國,贊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
師:噢,概括要簡要、簡練、簡潔,哪個同學再試一下?
生2:第1段贊揚了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
師:對,繼續這樣概括第2段。
生3:第2段贊揚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師:非常精確。第3段誰來?
生4:第3段表現了白求恩同志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
師:對,第4段換個說法:“作者怎么樣?”
生5:作者贊揚了白求恩同志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師:哦,要換個說法,就說作者號召或要求我們怎么著,哪個同學把它完整地表述一下。
生5(繼續):號召我們學習白求恩同志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師:非常好,請大家把剛才說的內容旁批在課本上。
師:好,我們通過感知全篇課文,知道了兩個重要內容:一個方面是文章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手法,層次分明;一個方面是大家知道了各段的主要內容。大家活動得很好,但我們第一次讀的時候,由于對課文的感知不夠,感情的問題沒解決好,讀得很平淡。下面我們就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來把課文讀一遍。各自大聲地來。(學生再次通讀全文)
師:我們第一個層次的學習,是通過一種方法--概括內容要點,來對全篇課文的內容有所了解。(板書:概括內容要點)
師:下面我們就運用反復朗讀的方法來品析作者表達的手法。
(板書:品析表達手法)
現在我們來進行第二個層次的學習--精讀一段。什么叫精讀,就是反復地讀,從各個角度去讀,從各個側面去讀。老師準備把這個層次安排為這樣幾個內容:先讀課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句式;又讀課文,感知這一段的層次;還讀課文,品味對比的手法,最后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的目的。好,現在開始,請大家把第2段作為重點段來品析。先讀一遍,揣摩幾個詞語的含義。大家讀起來。
紀念白求恩3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22日
一、課程目標:了解文意,理解議論文中敘述的作用。學習體會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教學策略:讀讀品品
三、重點難點:1.帶領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寫法。2.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對比的作用。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對比鮮明的特點。
教學活動
師:作者在這一段話里,用了兩處很有感情力度的詞語來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它們是--生齊答:極端。
師:我們把這句話讀一遍,注意語音的重讀。(生讀)
師:重音出來了,感情的力度就出來了。好,繼續來。作者在這一段里用了很多貶義詞來形容一些人的不純粹,是哪些詞?把它們找出來。
生1: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術不仁。
生2:不負責任。生3:拈輕怕重。生4:喜歡自吹。
師:你們看,用一系列的貶義詞來表現一些人的不純粹。好,我們把這一部分讀一下。(生齊讀)
師:哦,同學們再把課文下面的注釋讀一下。比如說“拈輕怕重”是什么意思,
等等。
師:我們繼續來品讀。作者在這一段里用了幾個表示強調的句子來肯定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精神。這是一些什么樣的句子,大家來找一找,然后告訴老師。
生1:“從前線回來的人……所感動。”
生2:“晉察冀邊區的軍民……無不為之感動。”
師:好,但重音要讀出來口“無不”、“沒有一個不”比一般的語氣要重,叫做雙重否定句。下面同學們再把這兩個句子讀一下,就會感覺到它的語氣很重。(生讀)
師:重音沒有讀出來。(教師范讀)再讀一遍。(生再讀)
師:語氣還要加強一點,再讀一遍。(生又讀)
師:這一次讀得好,我們理解了詞語,知道了句式,又體會了作者的情感。我們再來看看,作者在這一段里面將白求恩醫生的表現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現進行--
生齊答:對比。
師:對,這個對比就很有力量。一正一反地說就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白求恩精神。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些對比的句子再讀一讀。(生讀)
師:通過讀,我們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層次,這段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從正面說,第二層從反面說,第三層從側面說。請同學們做旁批。
課后體會 本文教學可分三步走:第-步,理解此文的寫作目的,為突破重難點鋪千道路;第二步,體會夾敘夾議的寫法,弄清記敘和議淪的區別;第三步,理解對比的作用。
紀念白求恩4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25日
一、課程目標:了解文意,理解議論文中敘述的作用。學習體會本文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教學策略:
三、重點難點:1.帶領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的寫法。2.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對比的作用。3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夾敘夾議、對比鮮明的特點。
教學活動
師:我們現在再讀細一點。對比,主要從哪些方面對比,我們要抓住哪些關鍵詞語?請同學們找出來,打上著重號,然后發言。
生1:“滿腔熱忱”和“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術不仁”作對比。
師:想、一想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又才比?
生2:主要是就“對工作”、“對同志對人民”的態度進行對比。
師:把這個句子完整地讀一讀。(生讀)
師:這樣,這一段通過精讀,我們就理解了詞語的含義,理解了詞語的表達作用,理解了句式,理解了各層次的意思,理解了對比的手法,這就是精讀一一精心地品讀。下面就要讀出作者的情感,注意每個層次都要停頓一下,表示我們深刻理解。然后注意,讀句式的時候,要注意情感,在讀重要詞語的時候,要讀出重音。(生讀全段)
師:我們完成了第二個層次的學習,下面來背誦一段。背誦哪一段?最后一段。開始。
師:課文最后一段,作者用強烈的感情,向我們發出號召向白求恩同志學習。因此,我們背讀這一段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要感受它的層次;第二個問題是要讀出它的情感。通過這一段的背讀我們要感受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整篇文章的思想。特別是最后一個排比句。現在我們一起來大聲背讀,讓我們讀出那種景仰的心情。
(板書:感受課文主旨)(生齊背)
師:好,我們這一課就學到這里,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成長為一位“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補充的問題:
1、列寧的話的作用:是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這一精神的重要意義。作者在這里引用馬列主義的觀點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這是運用論證法中的“引證法”,論述白求恩同志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2、作者為什么先舉“前線回來的人”的例子,再舉“晉察冀邊區軍民”的例子?
明確:從前線進一步擴大到整個邊區,用廣大軍民的反映證明自己的論斷,證明第二部分中兩個‘二極端”的判斷是準確無疑的。
板書設計
感知一篇--概括內容要點
《紀念白求恩》閱讀指導
精讀一段--品析表達手法背誦一節--感受課文主旨
【課后體會】 本文教學可分三步走:第-步,理解此文的寫作閂的,為突破重難點鋪千道路;第二步,體會夾敘夾議的寫法,弄清記敘和議淪的區別;第三步,理解對比的作用。
[紀念白求恩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