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皮縣鳳翔中學 郝淑芬
文章的“前后照應”,既是一種寫法,又是一種結構。運用得當會使文章的主題更加突出、深化,又使文章的結構嚴謹緊湊,渾然一體。文章的“前后照應”,一般有以下兩種:
一、統一中的照應。即前后照應的內容基本是一致的。它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后面照應的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重復,此種情況下的照應,作者的意圖是為了強調、突出。如《路是月的痕》一文的開頭和結尾:
開頭: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的,在月下泛著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啊,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
結尾: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開頭寫父親的執著,哀怨的笛聲是對兒子的期盼,是偉大的愛子之情的體現,笛聲是父親內心的憐子之情呼喚,正是這偉大的父愛成了我人生的支柱--我的靈魂。在結尾,作者水到渠成地抒發了“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的內心情感。
第二種,后面照應的內容是前面內容的深化,如《笛聲》一文。
開頭:凄婉的笛聲在土院落里響起,我知道每當父親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總吹起那似乎非常沉重的笛子…………
結尾:嘹亮的笛聲從紅磚鋪成的農家小院里飄出,在農家小院的上空飄蕩,聽著聽著我仿佛覺得是改革之聲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飄蕩。
改革開放給中華大地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給人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笛聲也由哀婉變得嘹亮。借笛聲來寫改革之聲,以小見大,主題得到了深化,進而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深度。
二、對立中的照應。即后面的照應的內容與前面的內容在所表達的動作,所持的觀點,所見到的景物,所具有的心情等等方面不一致。人教實驗版七年級語文第四課《紫藤蘿瀑布》開頭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只此一句。結尾: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步伐。
前面寫停住了腳步,后面寫加快了步伐,動作上雖不一致,但又是一個絕妙的照應。
又如《心湖的漣漪》中有兩處寫心理活動。前一處:我的心變得沉重起來(我與同學發生了誤解)鉛重似的,總也活潑不起來。后一處:我的心瞬間變得非常大,心似輕飄了出來(我與同學誤解消失)。
在寫作過程中應采用哪一類照應,還需根據文章的內容而定,以實實在在的文風表達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觀點。
[文章前后照應種類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談人生哲理的文章
3.元曲的種類介紹
9.古籍紙張種類
10.剪紙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