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組圖片》教案7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圖片兩組

          教學目標

          1、能通過畫面和說明文字講述圖片的基本內容,說出攝影者的創作意圖。

          2、學習圖片鑒賞方法,把握畫面的內涵,并考慮圖片可能產生的作用。

          3、培養學生對戰爭的厭惡和憎恨,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和擁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如何鑒賞圖片并能組織語言解讀圖片

          教具準備

             圖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二戰影片,出示二戰中傷亡損失的數據。帶著沉重的心情,走進兩組圖片。

          二、“圖片是瞬間的永恒”,研讀第一組圖片,找出其中震撼你的細節。

          明確:圖一

          (資料:供職于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中國記者王小亭,在回憶當時情景時說:

          “當時的景象觸目驚心,還有人在掙扎著站起來,鐵軌上、月臺上到處躺著炸死炸傷的人,斷肢殘體處處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東西。我停步裝上片子,看到腳上的鞋子已滿幫是血。”

          “我穿過鐵軌,以燃燒的天橋作背景拍了好幾張全景,這時,看見一個男子從鐵軌上抱起一個幼童,把他放在月臺上后又回去抱另一個受重傷的孩子,孩子的母親已死在鐵軌上。我在拍攝這幅悲慘的畫面時,聽到有架飛機又飛回來了。我迅速對著那個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幾英尺膠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帶到安全的地方去。轟炸機在上空飛了過去,沒有扔炸彈。”)

          小男孩在廢墟中哭泣。圖中失去父母的小男孩在無助地哭泣,小男孩已經受傷。

          背景:被炸毀的上海火車南站的瓦礫堆和廢棄的鐵軌,小男孩坐在鐵軌中間。

          板書:主體與背景

          作者想通過這幅圖片傳達什么信息?

          明確:(資料:王小亭享有“新聞片專家”的美譽。他拍攝的膠片被美國軍艦從上海送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再通過泛美航空公司的飛機送抵美國紐約。兩周后,美國報閥赫斯特所擁有的報紙和所提供的新聞記錄電影上,在廢墟中哭喊的“中國孩子”與觀眾見面。他的頻頻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腦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雜志估計,有1.36億人看到了這張照片。

          忽然之間,通過這個哭叫著的苦難孩子的形象,中國與日本侵略軍的殊死戰斗有了世界意義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國際愛好和平的正義人士,對日本侵略軍殘忍地殺戮毫無防衛能力的中國難民深感義憤。)

          板書:意圖

           

               圖二

          細節:

           注意空曠的飛機場上橫著的拐杖,從他妻子的左腿處可以看到另一根拐杖。他只有一條腿,他出征時是邁著軍人的步伐的,歸來則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和妻子擁抱時只用了一只胳膊,他的另一只胳膊呢?戰爭使他失去了一條腿,與妻子久別重逢時的擁抱也只能用一只手來完成,戰爭奪去了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正常的動作,可見戰爭使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板書:細節與整體

          對比圖一圖二,從內容上有何關聯?

          明確:圖一中受傷的孩子是被侵略國家的人,圖二中受害的軍人是侵略別的國家的人。無論是被侵略國家還是侵略別的國家的,人民都會受到摧殘。

           

          圖三

          細節:孩子哭泣,父親的表情悲傷。父親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槍。

          板書:表情與整體

          父親的心情如何?左右為難、依依不舍

          對比圖二,想象這位父親去戰場會有什么樣的命運?死?殘疾?完好的回來,最好的結果。

           

          圖四

          細節:(文字說明)寧靜的中午 遍布尸體,而孩子的表情是怎樣的?

          扭過頭不愿去看

          沒有恐懼感,很平靜。

          (如有學生回答是害怕恐懼,那么請其說出理由。并反問:如果他的表情是恐懼,為何走得離尸體這么近?為何步幅這么小?甚至是很悠閑!如果是你,你有怎樣的反應?)

          提問:為什么他不害怕?

          明確:習慣、麻木。在集中營里的生活,已經在這個孩子的精神上造成了摧殘,使他的心靈變得扭曲了,見怪不怪了。童年心靈的創傷可能陪伴人一輩子,我們難以想象他成大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小結:第一組圖片共同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戰爭的苦難

          三、研讀第二組圖片

          共同的細節是什么?

          笑容。

          圖一是被奴役了14年的中國東北人民歡慶勝利的場面。每個人臉上由衷的笑容。畫面中有少年、中年和老年,有男有女,背景是一片揮舞鼓掌的手。攝影師用生動的群像表現了人們勝利后的喜悅。著重捕捉人們的神態、動作。

          圖二上的英國倫敦的婦女們著盛裝,臉上同樣是燦爛的笑容,左上方還有兩位軍人注視著這一切,或許他們的心理是復雜的,但這一刻,他們的笑容同樣燦爛。

            小結:第二組圖片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對和平的渴望

          五、兩組圖片告訴我們什么?(我們從中得到些什么?)

             拒絕戰爭

             向往和平

           

          六、撰寫解說詞

           

           

           

           

           

           

           

           

          1、              出示范例,通過比較,得出寫好解說詞的要領。

           

           

           

           

           

           

           

           

           

          2、              學生試寫

           

           

           

           

           

          解說詞。

           

           

           

           

           

           

          七、學生齊唱《祈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教后感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

          [《兩組圖片》教案7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7的乘法口訣教案

          3.7年級歷史教案

          4.數學認識7的小班教案

          5.7乘法口訣表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日本色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