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集思廣益 高考征題全民動員引發爭議

          發布時間:2016-1-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新聞晨報     2001-02-03     劉誼 

           

              高考命題并不神秘,你也能為高考出題。據北京消息,日前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出啟事,向全社會征集高考試題,除了綜合科目、語數外學科外,物理、化學等其他單科均列入征集范圍。 

              征集高考試題是高考改革的一大舉措,“全民”出題果真能考出學生的真水平和實際能力? 

               ●專家出題穩妥些 

              “全民”出題就能保證出新求變嗎?記得前兩年考大學之前,中學里有一名老師被選中參與出高考試題,臨行之前在本校范圍內也做過一次小型的征題活動。我們學生當時的確想要變一變的,花了一個星期去研究應該出點什么題目,可結果卻跟平時接觸的題海沒多大區別,那陣子真喪氣。 

              現在想想,這恐怕是個必然結果。學的、練的就這么點內容,幾十年顛來倒去不知考過多少遍,又怎么能在一次考試中變出什么新花樣呢? 

              出幾道試題也不容易,要對這門學科有一定研究,要有一定的基層教學經驗,還得有時間。否則,就算出了幾道題目,估計也是空話的多、跟學生實際情況脫節的多、不夠周密的多,那樣的話又何必浪費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搞這個“全民”征題活動呢? 

              其實,考試中心還得聘請專家匯總、分析“投稿題”。再嚴密一些,自然是從中生出新的題目,這樣還是需要專家提供智慧。 

              我看,不如把“全民征題”改為“全民提議”,最后定題的事情還是留給專家來做吧!(鄔樺) 

                ●讓試題更接近生活 

              今年教育部門向全民征集高考試題,這個主意好。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令人目不暇接,單純地靠一批“學院派”來研究高考試題,不免要和時代脫節。 

              不拘一格征試題,可以讓更多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發發聲音,他們最知道怎樣的問題吊得起學生胃口、測得出學生真水平;請各行各業的人輸送來活生生的素材,讓學生通過他們的試題了解或參與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比如,列出一系列已知條件,請學生計算、設計一條越江大橋,學生需動用數學、物理等綜合知識。 

              動員社會各界出題,使題目避免本本主義,而更具實用性。這樣,有實際能力而不擅死記硬背的學生就不會吃虧。當然,這些題目上來,還需高考出卷的資深老師根據教學大綱梳理一下,整合一下。 

              總之,讓高考試卷能年年踏著時代的節拍,生機勃勃;歲歲吮吸傳統的精髓,古為今用。(唐泯) 

                ●出佳題有學問 

              這個征集活動會得到老師和學生的響應,非教育圈子、非專職人士提一些合理化建議還行,但具體到出題,他們的思路以及所出題目的準確、合理、科學性等可能要打一些折扣。相對而言,高中二三年級和大學低年級的老師對高考的情況和大綱的要求比較熟悉,較有發言權。 

              估計征題過程中會暴露出一些問題。能不能衡量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還很難說。因為教師的想法各有不同,各年級各門類標準也有差異,大學低年級教師比較偏重于對學生實際能力的檢驗;而高中教師出題較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體現分析水平、判斷能力等較高層次,具有創造性的題目出現的比例相應會少,可能比較對那些由中學老師手把手教出來的同學的路子。 

              出題的學問很大,所以面對林林總總的應征題還需要精心梳理和切實的歸整,既要千錘百煉,又要顧及全局。(鄒靜) 

                ●英語考試加入“時政”和“經濟” 

              現在的高考改得比以前好多了,語文、數學不少題型在向實際生活、活用方面靠近。但我覺得,高考改革中似乎忽略了英語試題的改革。生活中要用英語時,就會發現很多學的東西沒派上用處,而且課本中的文章離生活太遠。 

              其實,大家可以學一些像《TIME》、《NEWSWEEK》上的時事文章,也可以讀一些“肯德基”、“麥當勞”之所以成功的經濟文章,新鮮有趣,又能提高英語課本外的知識。考試的時候,題型就可以出得更貼近生活。(王菁) 

              ●集思廣益題型出新 

              高考題目要配合素質教育,肯定需要避免陳舊僵化的題型。 

              當年上海語文卷用給出主題默寫相關詩句的題型取代了給出上下文默寫詩句的老題型,就一下子從單純的記憶考到了理解上,效果很好。而題型的出新不是幾個人關起門來拍拍腦袋就能出來的,擴大征集范圍不失為一個集思廣益的好方法。特別是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平時觀察多、積累多,往往對題型的特點和變化比較有想法。征集了大家的想法,有利于淘汰舊題型,從各樣新題型中發掘出一些“金點子”,何樂而不為。(金霄) 

               ●出些“對聯”題 

              記得那年高考時,我狂背古代名詩名句,不是整首的背,而是截取當中兩句。因為考試時,這幾道填空題是出成一句,讓你填這句的上聯或下聯。對此,很多同學都是“小和尚念經”,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意境,更不要說什么壓韻、平仄了。 

              所以,我想考試中能否有“對聯”題目,從能力上去考學生,同時又可以省去死背古詩。當然,答案并不要求壓韻一定符合古時的規則,只要不太離譜就行了,主要看學生們的想象能力,臨時發揮能力。(喬蕊) 

                ●全民出題沒必要 

              請公眾參與高考出題,這個想法雖好,但不具有操作性。高考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和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檢測,一張卷子需要幾十位出卷老師共同研究,還要經過專家評審,學生試做等幾關。出卷老師經驗豐富,出題既要緊扣大綱、教材,又不能和前幾年類同。門外漢要想湊這個熱鬧,我看是要鬧笑話的。 

              我認為全民出題沒必要,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不了解高中教學的人,出題出不到點子上,大量的歪題涌向負責出卷的教育部門,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 

              其次,一些高中老師絞盡腦汁出題目,他們肯定把自己出的題目給學生做。然后再把別的老師“貢獻”給高考的題目搜羅起來,這樣豈不是又讓學生投入了題海戰? 

              還有,向大家征集高考題目,等于把大家的視線集中在試題上,使得出題、猜題之風盛行,我認為這樣引導不好。(賈琳)     

                ●高考是創新的檢驗 

              高考要測試出真能力和真水平,這并不取決于出了點什么創新的題目,而應取決于平日里學生對知識的攝取。如果考生們平時就學在框框里,那么再努力地出切合現實的生活化的題目,也是白搭,到頭來還不是遭人埋怨? 

              高考是對平時教學的檢驗,平常的學習就應把生活融入其中,在實例中測試考生的理論技能,如股票投資,或以身邊某工程為藍本的綜合應用題,或者是針對時事作論文……這些都是平常學習、考試中積累的東西,而不該是為了讓高考更貼近“現實”才刻意征集出來的“臨時”考題。 

              說到底,高考是創新的檢驗、改革的終點。從征集到的題目中悟出一點教學改革的道道,這才是最重要的。(成艷) 

                ●多征“多解”題 

              曾經去松江某重點中學參觀,印象最深的是教學樓走廊里那一塊塊黑板,寫滿了一道道數學題的多種解法,有的題目甚至有“解七”、“解八”,那些出奇制勝的思路令人驚嘆。 

              我想,數學題的一題多解確實很能體現學生解答題目的思維方式,看得出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記得我參加高考時做的數學考卷,最后一題解得很繁瑣,而班上的一個尖子生用很簡潔的方法就解答出來。看來,用廣泛征題的形式多征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來考考學生的素質是個好主意。 

           

          [教育部集思廣益 高考征題全民動員引發爭議]相關文章:

          1.高考備考動員會主持詞

          2.高三高考動員演講稿

          3.全民參保培訓課件

          4.教育部會議邀請函

          5.銷售動員口號

          6.公司年會動員通知

          7.高中運動員口號

          8.快樂運動員教案

          9.房屋無爭議協議書

          10.街道全民閱讀活動總結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婷婷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