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鳥 之 城》
廣州增城中學 劉俊波
一、導入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流布最廣的民間傳說之一。梁祝化蝶是一曲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頌歌,它熱情歌頌青年男女堅貞純潔、至死不渝的愛情,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
而文學青年藍海洋希望變成一只鳥兒,又是為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篇小說《無鳥之城》。
二、讀--整體感知小說
文學青年藍海洋因為“城市沒有鳥兒”,產生變作鳥兒的愿望,并歷經磨難才變成鳥兒,本以為這就是自己“對這個世界至少是對這個城市的貢獻”。結果不被鳥類接受,卻被人打中,成了人鳥之后又被展出。
“盼鳥--學鳥--變鳥--成人鳥”
三、品味人物主題
1、品味人物形象
小組交流:藍海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指名回答。小說中的藍海洋,是一個怪誕而模糊的形象。他開始是一個文學青年,“在一個清閑的部門工作,有大段大段的清閑時間供他自由讀書,自由遐想”,然而,他卻“天天期望鳥兒的出現”,甚至希望“自己能變成一只鳥兒,飛出這籠子一樣的樓房”。結果,在首次付諸實施的“飛翔”后竟成了駝背,駝背又變成肉芽,肉芽又長成翅膀,他成了一只鳥,但這只鳥對于鳥來說卻是“同類中的異類”,最終,他被捉、被賣直至被展出,成為我們這座“無鳥之城”中的一只“人鳥”。
藍海洋--鳥--人鳥
2、品味小說主題
那么作者塑造這樣一個形象模糊而又怪誕的形象究竟要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什么認識呢?下面,大家在討論的基礎上在小紙條上寫出小說的主題。
全班交流。
①環境保護。《無鳥之城》通過對人變成鳥,又被抓入鳥籠被展出這么一個特殊、怪異的事,來證明人-鳥-人的關系,即環保問題的嚴峻性。
②追求自由。作者塑造藍海洋這個渴望自由以及最終因追求自由而被捕而失去自由的人物,表現了人類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③逃離困境。《無鳥之城》的文學青年藍海洋,思鳥愛鳥入迷,卻生活在“無鳥之城”的尷尬里,這種尷尬,是人生的一種苦澀與無奈,有了尷尬的境遇,必有逃離和擺脫的思想。因此,改變當下境遇,擺脫和逃離尷尬的現實,是這種小小說的基本動因。而命運的大轉折則是,在明明感知了困境,試圖逃離,擺脫和改變這種困境時,人常常是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像是一種無奈而悲涼的宿命。
四、悟--領悟鑒賞思路
學生自由發表,談談鑒賞小說的基本思路。
小結。
五、作業:
梁祝化蝶是為了追求堅貞純潔、至死不渝的愛情,藍海洋變鳥預示著人生存的周邊環境--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惡化,奧地利作家卡夫卡也有一篇短篇小說叫《變形記》,主人公葛利高爾薩姆沙則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又隱喻了什么呢?課后,大家找來這篇小說,按我們今天學習的鑒賞方式,閱讀這篇小說。
[無鳥之城(高二)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鳥梁實秋教案
2.驚弓之鳥教案
4.《啄木鳥》教案
5.珍珠鳥教案精選
6.有教無類優秀教案
10.小學美術教案《美麗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