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清高(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獨特的概念--“清高”。培養對文化現象的評判能力。

          2.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在此基礎上辨別作者的思想傾向,提煉出他在旁征博引的“漫話”過程中想要表達的觀點。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思考,討論、鑒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清高”背后的歷史源流、文化底蘊、價值取向及其思想行為在當今社會中的表現,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重點、難點

          對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辨別作者的思想傾向,提煉出他在“漫話”的過程中想要表達的觀點。

          ●解決辦法

          1.誦讀感知,把握作者思路。

          3.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情感。

          ●學生活動

          預習,誦讀。

          思考,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人

          我們有時會聽到人們用“清高”一詞評價他人。“清高”為何意?在這一課里,學者金開誠以“漫話”的形式為我們講解了“清高”背后的歷史源流、文化底蘊、它所代表的價值取向,以及這種思想行為在今日社會中的表現。

          二、感知

          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或老師范讀),將全文瀏覽一遍。

          三、精讀

          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出文章的線索,提煉出作者要表達的觀點。

          找出課文中寫到的許由、陶淵明、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說說作者舉這幾個例子分別想說明什么問題。

          許由和陶淵明的例子說明在傳統的歷史文化心理中,有才能而不趨同社會主流的人通常被評價為“清高”。許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機會,卻不屑于為人君;陶淵明不愿做官,卻以過人的詩才揚名--雖然詩才不一定證明他可以做官。

          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說明“清高”標準在人們心目中的不確定性。李白的例子證明標準的嚴格,孟浩然的例子證明標準的模糊。這種標準的不確定性,說明“清高”不是一個非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雖然這個詞含有褒義,但也算不得是對一個人的較高評價。

          2.作者認為“清高”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社會里有什么意義?

          “清高”這種獨特的價值觀和思想行為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延續了下來。沒能發財致富的人自視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發財致富甚至既富且貴的人如果講一點清高,被認為于人于己都有好處。所以“清高”這個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3.在此基礎上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開頭為我們分析了“清高”一詞的含義,接著舉出許由、陶淵明的例子來說明古人對“清高”的理解。許由有君臨天下的能力和機會,卻不屑于為人君;陶淵明有才藝,可以作為做官的資本,卻辭職歸隱。通過這兩個例子,作者說明了在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種與世俗的價值取向相悖離的行為和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趨同于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因而不會獲得較多的物質享受和社會地位(即所謂的“富”和“貴”)。又因為這些人都具有常人不及的才能,所以在歷史上人們一直以“清高”二字來褒揚他們。接下來作者又舉李白、孟浩然兩例,說明“清高”標準在人們心目中的不確定性。李白和孟浩然都因為詩才而有很高的知名度,都不被君王重用。李白是因為用世之心過于急切,缺乏恬退風度而不夠“清高”標準。孟浩然歸隱后有恬淡之心,卻也不是世所公認的“清高”樣板。這表明世人用于界定“清高”的標準既嚴格又模糊。作者以這種標準的不確定性證明,“清高”在傳統文化里并不是一個必須弄清楚的概念,它只代表著一種不從眾的情感態度、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見“清高”算不上是一個重要的為人處世的準則,更算不得是對一個人的較高的評價。最后說到“清高”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不僅未見疲軟,反有堅挺之勢”,無論富貴與否,人們都樂于用“清高”來裝點自己。“清高”的概念繼續被人有意無意地維護著。

          四、品味

          1.重點語句

          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不同于前一課作者魯迅的鋒芒畢露。作者是以含蓄委婉、敘議結合的方式表達觀點的。通常是在所舉的事例后加一些議論性的反語,欲擒故縱,似褒實貶。比如,文中敘述完“許由洗耳”的例子后說道:

          ……唐堯是人人稱頌的圣君,圣君是因為給天下人辦了好事所以受到稱頌;然而他所選的接班人卻不愿為天下人辦事,不愿辦事卻同樣受到稱贊,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在諸葛亮等人的例子后面還有:

          ……都以高風亮節著稱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評為清高。當然,歷史上對這些人的評價之高是遠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又如,陶淵明的例子后有一段話:

          ……至于那些才藝是否適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們心目中,好像認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這樣的語句中。

          把文中類似這樣的語句挑出來,結合例子仔細玩味才能夠體會出作者的觀點。

          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難理解的或是關鍵的語句,師生確定一些需要共同討論的語句,討論這些語句的含義,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傾向。諸如:

          --清高的“清”,意思比較明白,無非是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見不得人的勾當。至于“高”的含義,則似乎不同于高風亮節、德高望重之高,而是總要帶上一點孤獨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釋為孤高。

          --道理雖然說不清,但關于許由的美談卻事實上給清高規定了一個模式,即凡是顯貴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來顯貴又擴大為富貴,即清高是與富貴無緣的。

          --不過,從陶淵明這個清高模式來看,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固然決定丁他是否有清高之“實”;但如果在“實”之外還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還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

          --清高是褒義詞,但也刁;算很高的評價,然而古人評定清高卻又是相當嚴格的;說嚴格卻又沒有明確的標準,因而相當模糊。

          --至于現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逐步建立的過程中,種種價值觀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而從抽象的道理上說,清高與市場經濟幾乎是絕不相容的,但實際情況卻使人感覺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內涵,其價值趨向不僅未見疲軟,反有堅挺之勢,這似乎又一次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補思想的奧妙。

          2.藝術特點

          舉例豐富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作者所舉的例子往往是正反對照。“許由洗耳”是一個主要的、正面的例子,寫得比較詳細。其后緊接著舉出諸葛亮、汲黯、蘇武、魏徵、顏真卿、史可法等人的例子,都寫得較為簡略,是反例,作為許由的“清高”行為的對比。李白與孟浩然兩例也是對比,一個證明‘‘清高”標準的嚴格,一個證明它的模糊。在李白的例子中,作者又舉出一些互為對比的詩詞,證明李白自身對權貴態度的矛盾,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與“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句的對比。

          五、誦讀

          帶著新認識重讀課文。

          六、作業

          1.課后練習二

          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獨立思考,對“清高”這種歷史文化現象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結合現實社會情況對它的內涵進行新的闡發。

          2.課外選讀、鑒賞《語文讀本》中的散文。

           

          [漫話清高(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清高的反義詞

          8.漫談清高與金錢

          9.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10.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偷顶级在线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色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