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給傳統教與學帶來革命

          發布時間:2016-7-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寫作業?上網寫。做課題?上網做。和老師說說“知心話”?上網說---計算機對于本市許多中小學生而言,已不是神秘的“黑匣子”,他們上網瀏覽、下載、收發Email、做網頁,樣樣駕輕就熟,計算機已成為學生們日常學習中愛不釋手的一件“新學具”,上海中小學信息教育正在推動教育現代化。據悉,“十五”期間,本市所有中小學都將開設信息教育必修課,學生的信息意識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據了解,上海中小學信息網已完成57個主結點的建設,其中包括30余所市區重點學校、20個區縣的信息中心及市教研室、考試院等單位。目前,全市所有達標中小學均設有計算機專用教室,讓學生“坐擁”信息海洋;黃浦、徐匯、閘北等中心城區“校園網”建設紅紅火火,不少區已實現“校校通”;閘北、黃浦區還先后被作為“全國計算機教育實驗區”,兩區校園共有數千臺計算機可上網。在連續兩屆中小學電子作品展示會上,本市中小學生共拿出參展作品16000余件,充分顯示了“實力”。 

              信息技術給傳統的“教與學”帶來一場革命,“粉筆+黑板”漸漸被“鍵盤+軟盤”的新模式所替代。本市各區縣分期分批對45歲以下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培訓,學習基本操作、制作課件和網絡基本知識。在上海市東輝職校,教師從備課開始已實現“無紙化”;近年來,閘北區中小學結合教學實際制作的各類計算機課件達幾百個。學生學得也“來勁”:有的上網找課題,有的上網查資料。上海市東格致中學一節講“洋務運動”的歷史課上,同學們從網上找來各種各樣的資料,他們談問題的角度更多、更新,歷史老師倍感欣慰。寒假里,上海市敬業中學計算機教室開放的時候,常常“滿座”。一位經常上網的高中生說,幾天不來學校的計算機教室,心里就不踏實。 

              教育資源共享,對于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資源共有,也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新關系。在本市中小學信息網上,各區發揮學科優勢,一個區開發一個學科資料庫,如黃浦區建設地理教學資料庫,閘北區建設物理教學數據庫。本市無論哪位教師需要查找某學科資料,他再也不必跑好幾家圖書館,找一堆又一堆的書,只需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輸入“關鍵字”,所需資料一目了然。黃浦區還開發了“海納百川”教育資料庫,分藏書博覽、列國鳥瞰、素材百匯等10大門類,信息量折算成漢字有22.5億之多,供教師與學生共享。 

              “新學具”同時催生出另一門新“學科”---網絡道德教育。本市某中學教師偶然發現,某班一次測驗成績出奇的好,一查才知,原來先考過的學生已在校園網上公布標準答案。對此類現象,不少學校的做法是:不一味制止,重在“疏”不能“堵”。因為總體而言,計算機教育能整體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使其自主獲取信息。學校一方面加強網絡管理,一方面對學生加強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成為教育教學“助推器”。 

           

          [信息技術給傳統教與學帶來革命]相關文章:

          1.教案中教與學的活動

          2.關于革命傳統的手抄報

          3.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總結

          4.帶來鳳字成語內容

          5.看書帶來的效果

          6.信息技術論文

          7.

          8.紅色革命故事

          9.革命故事大全

          10.小學信息技術 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最新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在线免播a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