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兩組(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板塊三:歷史畫外音

          《圖片兩組》教案

          教學設計:

          1、本篇課文和以往的語文課不同,它的學習材料是兩組圖片。雖然都表現了反戰的主題,但與前兩篇小說相比,表現手法很不相同。圖片把思想訴諸視覺,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讀圖的時代,語文無所不在,教會學生解度圖片,了解其思想內涵,是一種語文能力,在這次語文課堂上要教給學生圖片鑒賞的方法。

          2、戰爭是殘酷的,它揭示著血腥的殺戮,親人離散的顛沛流離,戰火硝煙中的摧殘和毀滅。在這一堂課上,歸納出 “戰爭與人”的主題,著重引導學生關注戰爭中“人的命運”,特別是普通人的苦難。人類必須正視戰爭造成的苦難,啟發學生珍惜和平,并思考如何制止戰爭。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認識戰爭的殘酷與苦難,珍惜和平與現在的幸福生活;

          2、能力目標:學習圖片鑒賞方法,能準確解讀圖片內容,提高讀圖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圖片內容最具震撼力的細節,逐層深入的解讀圖片,并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難點:正確把握圖片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攝影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我們學了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講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個普通士兵的遭遇。由此我們感嘆:戰爭啊,成就男子漢,戰爭也讓男子漢流淚;戰爭可怕,可怕戰爭。但我們也就只是一個看客而已,僅僅通過語言文字,大家對戰爭的感受不很真切。下面,我們來看、聽一個視頻:大導演馮小剛的最新力作《集結號》,搶先發布的主題曲《兄弟》。

          播放視頻《兄弟》(楊坤演唱)

          二、視頻解讀。

          出示歌詞,配以《集結號》劇照兩幅

          歲月鋒利,那是最最致命的武器

          誰也無法,把曾經都抹去

          還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

          還有什么,比倒下更有力

          沒有火炬,我只有勇敢點燃我自己

          用犧牲,證明我們的勇氣

          還有什么,比死亡更恐懼

          還有什么,比子彈更無敵

          沒有躲避,是因為我們永遠在一起

          用犧牲,證明我們沒放棄

          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戰爭時候人的命運。畫面、音樂、歌詞(文字)三者互連相通,合為一體,向我們傳達了更加真實的戰爭。

          三、第一組圖片。

          下面,我們再來看些圖片。思考戰爭,思考戰爭與人。(翻到課文60頁)

          攝影作品是瞬間藝術且永遠定格。今天我們的任務很特殊,要把這些可視的定格的圖片轉換成語言文字,思索歷史的畫外之音。《兄弟》歌詞就是戰爭圖片的畫外音。

          板書:

          可視畫面----語言文字(畫外音)

          閱讀    小說

          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又深刻地把握畫面的內涵呢?

          我想啊,藝術相通,觸類旁通,我們能否以閱讀技巧的方式來解讀圖片,尤其是小說的解讀方式,因為每幅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故事。

          1、第一幅舉例。小說有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中心人物:一個坐在地上大口哭泣的孩子。

          環境背景:坍塌的建筑物,一片狼藉。(地震還是轟炸?)

          情節想象:孩子的父母呢?為什么看不到尸體?雖然我們在圖片上看不到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但是我們面對畫面,似乎聽到了飛機的呼嘯,看到了硝煙中驚惶、吶喊、奔跑的人們。片刻間,妻離子散,陰陽相隔……我們能讀到“歷史的畫外音”。(信息搜索后講)

          細節觀察:臉上的污跡(血跡),身上的衣服破爛,地上碎片凌亂。(戰爭的慘烈)

          信息搜索:(讀小說要了解作品的寫作時代背景,讀圖也要知道拍攝的時代背景)日本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等候撤離的1800人,只有300人死里逃生。(轟炸)

          再根據這些內容,是不是心有戚戚焉,文如泉涌,倚馬可待了?

          畫外音:呼嘯著俯沖的轟炸機,此起彼伏的凄厲的爆炸聲,如山崩塌的斷壁殘垣,橫陳的尸體慘不忍睹,汩汩流淌著的鮮血,在日寇轟炸后留下的一片廢墟上,害怕的小男孩孤獨無助地發出撕心裂肺的哀號:“媽媽,媽媽……你在哪里……”

          題目:媽媽,你在哪里(學生起個標題)

          如此,圖片立馬活了起來,更有震撼里了。

          畫外音的來源:對圖片細致的觀察,結合背景信息,發揮想象,調動情感。

          畫外音的作用:擴充圖片信息,揭示圖片的意義,有更好的宣傳效果。

          主題探究: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流離失所,生靈涂炭。

          (思考戰爭,控訴戰爭)

          2、小結:由此,我們明白,讀懂一幅圖片,寫出畫外之音,細心觀察之外,還要有所刪選,有所方向,發揮想象。

          讀圖要素:

          把握中心內容

          抓住細節部分(外貌、動作、神態等)

          結合背景信息

          調動想象情感(關鍵重點)

          思考主題意義(目的效果)

          3、實驗第二幅。

          中心內容:一名士兵擁抱他的愛人。

          環境背景:空曠的場地。(無人歡呼)

          細節觀察:一只手,一條腿,頭上的紗布,橫著的一根拐杖。(不是凱旋,撿了條命回來)

          信息搜索:美國越戰結束,妻子在機場等候歸來的丈夫。

          情節想象:年輕人相親相愛,新婚不久,美國對越南宣戰。他出征,邁著軍人雄健的步伐。今天他歸來……(由學生想象情節)

          畫外音:

          歸來

          炮火四起  用最安靜的眼神  我遠遠望你而去

          如年度日  在最安靜的夜里  我守望你的歸來

          累累傷痕  用最安靜的心態  我擁抱你的眼淚

          畫外音要準確把握(合理想象)畫面內涵,也要簡練有創意的表達,不拘一格,更引人深思,更有宣傳教育的效果。(一位不離不棄,堅忍忠貞的妻子形象)

          思想主題:戰爭的傷害是普遍的,戰爭不僅給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和損失,同樣也給侵略者自己帶來深重的苦難。戰爭兩敗俱傷,殘害了無辜的平民。

          戰爭,人的命運如此悲慘,這些人本來可以有正常的生活,有幸福的家,有對美好明天的追求,然而戰爭奪走了一切。戰爭可怕,可怕戰爭。

          四、課后作業:給圖三、圖四完成畫外音。

          嘗試這種讀圖方式,把握畫面內涵,理解攝影者的意圖,揭示圖片的意義。給照片配畫外音:新聞報道,一個故事,一段散文,一首詩歌,一個標題,一段樂曲等。既要有對圖片原意的闡述,也要注意有創意的表達。

          圖三要點:

          中心內容:父親擁抱兒子。

          細節觀察:父親的痛苦與無奈的表情,孩子的哭泣;父親的手,一手握小孩,一手端槍(一端是親情,一端是國家,他會選擇什么)。

          情節想象:孩子剛過完生日,還來不及好好地擺弄父親買的生日禮物,父親就要上前線了。以后他們也許天各一方,父親不知道能不能活著歸來。

          畫外音:戰爭是無奈的,孩子必須要等待。其實父親是很愛這孩子的,但為了保護更多的人,他必須離開自己的孩子,也許他會死,也許孩子也會死…… 

          主題意義:戰爭使人民家庭破碎,骨肉離散。

          標題:《無奈的哭泣》,《抉擇》,《爸爸,別去》

          圖四要點:

          中心內容:邁步的孩子,一邊路旁成堆的尸體。

          環境背景:寬闊的路面,蔥郁的樹林。(和死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細節觀察:孩子神情坦然(麻木),步伐從容,扭頭不看左側。(孩子恐懼嗎)

          信息搜索:寧靜的中午,納粹潰逃,德國貝爾森集中營。

          情節想象:天氣晴好,小男孩出來玩耍……

          畫外音:寧靜的中午,貝爾森集中營內,道路旁橫陳著被納粹折磨致死的尸體。小男孩走在路上,臉轉向一旁。對散發陣陣惡臭的尸體早已麻木,死亡對他來講已不再陌生,麻木的眼神讓看到的人都感到心痛。

          標題:失血的心靈,黑色的童年

          主題探究:戰爭會扭曲人們的心靈。(麻木不仁,不知善惡美丑)

          五、創意探討第二組圖片。

          圖五要點:

          中心內容:人們歡聚,拍手笑顏。

          細節觀察:百姓臉上燦爛的笑容,擁到街上奔走相告的興奮激動神態。

          信息搜索:被奴役了14年的中國東北人民聽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

          情節想象:“九一八”后,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十四年的期盼啊!

          畫外音: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里?

          張老三,一起去,我們一塊歡呼去。

          標題:我回來啦。(這是一首抗戰時期廣為傳唱的歌曲,通俗真切,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能馬上喚起人們的共鳴)

          圖六要點:

          中心內容:一群婦女喜笑顏開地走在街上。

          細節觀察:緊緊拉在一起,臉上溢滿笑容,背后軍人的笑貌英姿(他們保衛了和平,抵制了侵略,他們也不用流血犧牲了,他們被慶祝的人們的歡樂情緒所感染)

          信息搜索:德國法西斯投降,倫敦婦女穿上節日盛裝去參加慶祝活動。

          情節想象:在德國空軍狂轟濫炸,生活必需品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婦女不可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美麗。她們已經好久沒有照過鏡子,好久沒有買過衣服打扮自己了。

          畫外音: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呀微笑不會再害羞

          讓時間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開溜

          讓貧窮開始去逃亡呀快樂健康留四方

          讓世間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兒開放(歌曲《祈禱》,音畫互補,沖擊更強烈)

          標題:祈禱和平(遠離戰爭)

          主題: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對戰爭的厭惡。(對比第一組)

          總結全課:由圖片到文字的延伸擴展,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摧殘和災難,讓我們祈禱和平,遠離戰爭。國家、人類需要和平,同學之間也要維護和平。我們也學會了怎樣去解讀圖片,相信大家的文學素養有所滋潤提高。

           

          [圖片兩組(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3.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7.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高一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怡红院 | 在线欧美精品第1页 | 中文字幕在线手机一区 | 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