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華《美》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散文,標題為“美”,可又不像哲學家、美學家那樣直言美的本質和規律,而是描寫幾個場景、幾種神態、幾段對話,生動形象地表現美的生成形態和美的本質,展示美的探索和審美過程,表達作者的審美追求和積極的人生觀。

          文章寫了一個現實發生的場景和三個聯想場景。一個現實發生的場景又分作開篇和結尾兩次描寫,中間連貫三個聯想場景。三個聯想場景的開頭的神態描寫又是現實場景中的小片段,一個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一個是“她又那么抿緊了唇”,一個是“她又那么神秘地顫動起了長長的睫毛”,它們都是“現在”,引起將要描述的“過去”。也就是說三個場景之聯想生發點,在于它們與現實發生場景之間的某些關聯。

          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富有靈氣悟性的愛美女生的話語和心理活動。她的出場平淡無奇,為同學“設計發型”,似離題甚遠,何“美”之有?第一、二聯想場景(蹙眉觀景、抿唇觀景),寫她對自然美的感受,也不見有何特異。不過下文開始精彩迭出了。第三聯想場景寫她在欣賞自然景物時發現了“距離美”,根據她自己的理解詮釋距離美的要義(“因為距離,巧妙地遮蔽了我們不該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飄逸……”),由此思維跳躍,把距離美的道理引到社會人生方面來。最后回到現實發生的場景,自然而然地生發出審美討論,對直線美、曲線美的理解精彩之至,文章于此光彩煥然。其中“安逸、閑適,就猶如一條索然無味的直線。奮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條曲線的‘波谷’,成功,則好比‘波峰’--它們共同構成了美妙的曲線,構成了富有彈性的生活”,是獨一無二的理解和表述。原來文章開頭寫“她愛美”,“她懂得美”,看來是最為恰當的表述。雖然沒有寫這個女生是什么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性格和外貌,但文章展示了她的靈秀,她的穎悟,她的健康純正的品性。

          問題探究

          一、文中除了“距離美”“曲線美”,還有哪些美?

          還有自然美,三個聯想場景均已涉及;還有女性美,她們靈秀、溫柔,有明確的審美追求,懂得什么是美,善于發現美;還有直線美、曲線美,這些美來自對客觀外物的感知,同時又升華為人生經驗和人生評價;還有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流暢的美、甜蜜的美,這些就是單純而豐富的人生感受了。所謂美的、審美的和美學的關注對象不僅是自然,還有社會人生,審美問題中蘊含豐富的社會意義,社會美與自然美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更為重要,更受人類關注。這也是課文中愛美女生由自然美聯想到社會美、人生美的基礎。

          文中的這些不同的美都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美,由此也反映出作者和愛美女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文中的這些審美觀也反映出時代特點,本文寫于上世紀80年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審美觀念在現在看來或許有點“粗淺”“落后”,不過文中的女生還是在審美觀念上表現出新女性的特點,她拒絕“悲哀的美”和“屈辱的美”,追求“流暢的美”和“甜蜜的美”,乃是依天理、順人性、追求個性解放的體現。不過從另一方面說,那個時代的審美觀與現時代相比又有所不同,他們追求波浪人生、奮斗人生,輕視安逸、閑適,或許現時代年輕人不予認同,時代在發展,人生觀、審美觀也在發展,現代人的觀念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二、每個片段的開頭的神態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些神態描寫包括“蹙了起眉”“抿緊了唇”“顫動起了長長的睫毛”等,它們的作用一

          一是鋪墊,二是連綴。所謂鋪墊是說寫神態、寫情景便于后面述理,即緣景述理、緣情入理,如果沒有這種描寫作鋪墊,后面的述理就成為空穴來風;后者是說全文有現實發生場景和聯想場景,如何把它們貫穿在一起?抓住兩種場景相同的神態,是一巧妙方法,這些共同的標志如同熟悉的記號,方便讀者閱讀。

          三、怎樣理解本文主題的多義性?

            本文的核心話題是談美,有關這話題在文中具有多義性,試縷述之:其一,文章表現美是如何發現的。貫穿全文的是發現美的過程,于平凡中生出機巧,于樸素中生出妙理。其二,文章表現美的不同種類。如前所述,有距離美、直線美、曲線美……全文都在展現這些美,境界逐層開闊,逐層提高。其三,文章表現女性美。這是一群有文化知識、有自覺的審美觀念、有高雅情趣的大學女生,全文都在表現她們的女性美--以女性特有的目光發現自然美,發現女性自身美,拒絕悲哀的美、屈辱的美等,顯出與男性所不同的細膩、溫柔、秀美的特點。

          四、怎樣理解文中暗含的哲理性?

          體會現當代散文的情和理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本文選入第二單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蘊含某種哲理性。不過本文的哲理性是與豐富的感性形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開篇兩句話“她愛美”是寫她感性的一面,“她懂得美”是寫她理性的一面。文中場景描寫是感性的,文中審美意義的闡發是理性的。文章描繪人物、場景的感性形象,其實是為著表現思想的內核、理性的內核。

          五、讀了本文對我們發現和欣賞美有怎樣的啟發作用?

          讀了本文應能對我們發現和欣賞美有著多方面的啟發意義。美在大自然里,美在生活中,美在平凡的場景下,美在距離中,美在朦朧中,美在于凝視,美在于聯想……要發現和欣賞美,就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富有靈性的頭腦,除了有強盛的理性精神外,還要有豐富的感性和感受能力。不僅要善于發現自然美,還要挖掘社會美、人性美,不僅要欣賞直線美,還要欣賞曲線美……在現時代,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能力要與時俱進,要不斷豐富審美視野,開拓審美天地,要以愛心、審美之心對待他人,對待社會,要把人生當做審美的歷程。

          語言品味

          文章表達對美的感受和思考,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展開的,所以語言形象化的特點非常明顯。形象化的語言,可謂之感性化的語言,如“安逸、閑適,就猶如一條索然無味的直線”,即以感性的語言形式表現理性的內容,既給人以理性的啟示,又給人以鮮明的審美形象。

          再有,后半部分關于美的議論堪稱經典,是極富于才思的表達。

          本文出自年輕的女性作者,不但顯示女性的豐富感受力,也顯出女性作者的語言風格,細膩,直露,流利,有意造出一些節奏感、起伏感,例如“一聲熱切的提議,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雙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我猜,那可愛的小腦瓜,又在以它獨特的頻率轉了、轉了……”,“--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顫動起了長長的睫毛”,與前面的一些男性散文作家的剛勁、豪爽、凝重的語言風格相去甚遠。

          另外,還較多地借助標點符號來傳情達意,其中省略號用得最多,既造成情節流動的中止和語言節的奏感,又表示此處有余味,提醒讀者諸君可留意否。

          不過本文語言還是顯出一些稚嫩、不成熟,還沒有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有些語言平淡無味,如“她蹙起眉,靜靜地佇立了好一會兒……直至親手攝下這幅充滿了意味的圖案”,顯得平淡了,而且“攝下”與“圖案”搭配不甚恰當。

          有關資料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二、在思辨與情感之間(薛建農)

          三、紫羅蘭的芳香(陳先法)

          [曹明華《美》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秋天多么美活動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成αⅴ人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2019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